次日清晨,兄弟二人依约准时赶到城门口,未曾想三皇子早已等候在此。
杨铁牛与杨狗子疾步上前,行礼问候:“楚公子,让您久等了!”
三皇子潇洒一挥手,示意二人起身,说道:“我也才刚到,不耽搁,咱们这就启程!”
一旁的小桌子暗自腹诽,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他家主子才不是刚到,分明早早就来了,怕是兴奋得一整晚都没合眼吧!
不过他也只敢在心里嘀咕,要是说出口,少不了挨一顿踢,如今自己这身肉,可禁不起折腾。
两辆马车晃晃悠悠,行了一个时辰,总算抵达城外一座别院。
众人步入院子,只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水流觞诗意盎然。
院子极为宽敞,种满了各类花草树木。
只因眼下时节尚早,还未抽芽吐蕊,若是换做其他季节,定是满园芳菲,美不胜收。
三皇子领着杨铁牛与杨狗子来到别院的大厨房。
他说道:“正巧晨起未进食,劳烦二位做几碗昨日提及的面条,无需繁杂工序,家常简易做法即可。”
杨铁牛和杨狗子齐声应和,马上洗手开始干活。
一人迅速挽起袖子开始和面,另一人瞥见旁边鲜嫩的小青菜与翠绿的香葱,便手脚麻利地将青菜洗净、切段,香葱也处理妥当。
这边杨铁牛把面团和好,置于一旁,拿个盆稳稳盖住。
三皇子满心好奇,不禁问道:“面团都和好了,怎不接着擀面呢?”
杨铁牛见三皇子询问,赶忙耐心解释面团需静置的缘由。
一番说明后,三皇子恍然大悟。
原来多放置些时间,能让面粉尽情吸收水分,后续揉面时更易揉出劲道的面筋,做出的面条也会爽滑弹牙。
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眼见众人饥肠辘辘,杨铁牛这才动手揉面。
面团静置了半个时辰,此刻柔软无比,触手生温,手感极佳。
三皇子按捺不住,亲自上手一试,果不其然,与他往日做面时的触感截然不同。
杨铁牛并未浅尝辄止,持续反复揉搓面团,许久才罢手。
接着,他铺开案板,将面团擀成薄而大的面皮,再切成均匀细长的面条。
那边,杨狗子早已燃起灶火,把切好的小青菜倒入锅中,淋上些油快速翻炒,适时撒盐,出锅分装在四个碗里。
随后,他洗净铁锅,添水架上,又在另一口锅同样加满水,双锅齐烧。
三皇子瞧得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为何要同时烧两锅水,可心底知晓杨铁牛二人这般行事必有门道。
果不其然,水沸之际,杨铁牛将面条轻轻下入其中一锅。
趁着面条在锅中翻滚未熟的间隙,他从另一锅舀出开水,分别注入放了青菜的四个碗中,浅尝汤汁,微调咸淡。
眨眼间,面条锅再次沸腾,杨铁牛舀入少许凉水,待水再度翻滚,眼疾手快地捞起面条,盛入碗中,撒上一把细碎的香葱。
只见那面条根根分明,在清亮的汤汁中肆意舒展,瞧着便让人食欲大增。
杨铁牛与杨大狗稳稳端起四碗香气四溢的面条,置于早已备好的桌上。
三皇子迫不及待抓起筷子,捞起面条就往嘴里送,全然不顾滚烫。
杨铁牛笑着提醒:“楚公子,要用筷子将面条搅拌均匀,底下的青菜才能翻上来,汤汁也会更入味。”
三皇子嘴里塞着面条,含糊应着,依言好好搅拌一番,瞬间,碗底碧绿的青菜纷纷浮起。
他只觉口中面条爽滑劲道,与往昔自家所做、街头所尝的滋味大相径庭,不禁啧啧称赞。
再尝一口青菜,鲜嫩多汁,清香四溢,哪有平日自己煮出的绵软稀烂之感。
啜一口汤,清爽宜人,直沁心脾,这无疑是他有生以来吃过的最美味面条。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没想到差别这么大。
三皇子咀嚼着面条,不停点头:“果然不错,果然不错。”
杨铁牛笑着,给三皇子普及做面条的常识:
面条做法实则大有讲究,若是老人或幼童食用,面团静置时间不宜过长;
偏爱浓汤者,也无需另烧一锅水打汤,全凭个人口味斟酌。
再者,面条吃法多样,蒸、焖、炒皆美味。
“着面条还可以炒?那岂不是糊成一团了?”三皇子不相信。
杨狗子笑着说:“才不会呢,我们炒的面条,也是根根分明,筋道得很,而且特别香。”
三皇子听得垂涎欲滴,心中已然明了,这杨铁牛与杨狗子定是身怀绝技。
他当机立断,决意与二人合伙开办大酒楼。
资金、场地及一应杂事皆由他包揽,杨铁牛和杨狗子只需专注掌勺烹饪。
至于利润分成,既为合伙,便慷慨给予他们三成。
杨铁牛与杨狗子闻言,惊得目瞪口呆。
“楚公子,这恐怕是不妥,我们兄弟俩只有手艺,没有银子,哪能合伙?”杨铁牛说。
杨狗子也点头:“对啊,我们按月领工钱就行,没有资格参与分红。”
三皇子坚持道:“这个你们不用管,我说这样分配就这样分配。”
见他如此,兄弟俩也不想错过这好不容易的来的机会,只得应下。
反复确认无误后,二人喜不自禁,当场应允。
三皇子让人当即拟好文书,几人郑重按下手印,至于其他的事情,他自己去完成就行。
三皇子向来是个雷厉风行之人,说做就做,一回府便马不停蹄地筹备起开酒楼之事。
酒楼的选址他早有定夺,当下的关键,便是招募几个得力伙计,再将开酒楼所需的各类物品准备齐全。
短短一周不到,这气派的大酒楼便筹备妥当,就等正式开业。
此次,丽妃并未提出异议,只因她的儿子再三保证,往后无需他日日亲自下厨,仅是偶尔过过当大厨的瘾,定不会被旁人察觉。
三皇子还特意告知丽妃,已聘请了两位厨艺精湛的大厨。
当晚,他便将大厨带入宫中,为丽妃精心烹制了一碗肉丝面。
丽妃尝后,心情颇为复杂,既为大厨的绝妙手艺欣喜不已,又暗自担忧日后会不会因此多长几斤赘肉。
这大厨的手艺,可比宫里的御厨高明多了!也比三皇子做得好。
就这样,开酒楼一事顺利敲定。三皇子还亲自为酒楼取了个名,唤作 “爱生阁”。
虽说众人皆觉这名字平平无奇,但三皇子手握决策权,众人自然不敢多言,纷纷默许。
自那之后,三皇子与铁牛、杨大狗几乎整日凑在一块儿,专心钻研食谱。
他觉着这二人的名字太过俗气,便重新给他们各取了一个,在他听来颇为雅致的名字。
杨铁牛自此改名为杨行云,杨大狗则成了杨流水。
杨家兄弟听闻新名,只觉比原名大气了许多,满心欢喜。
如今他们在京城打拼,有个好听的名号,总归是件要紧事。
酒楼尚未开业,宣传攻势便已全面展开。
三皇子差人在街头巷尾宣扬,称新开的 “爱生阁” 开业当日,所有酒菜一律八折。
另外,当日会推出一道神秘菜品,保证众人从未品尝过,至于这道菜究竟为何,却是一点儿风声都未曾透露。
大家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