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销会回来后,我和沈砚之就迫不及待地和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约定了合作洽谈的时间。这几天,我们一边整理合作社的相关资料,一边商讨合作的底线和期望,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洽谈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约定地点,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对方的负责人准时到达,大家寒暄几句后,就直奔主题。
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李总笑着说:“沈社长,林姑娘,在展销会上我就对你们合作社的农产品很感兴趣。我们厂主要生产一些绿色健康的食品,你们的产品正好符合我们的原料需求。”
沈砚之也笑着回应:“李总,很高兴能得到您的认可。我们合作社一直致力于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对于这次合作,我们也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双方就合作的具体条款展开了讨论。在价格、供货量和质量标准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李总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也根据合作社的实际情况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经过一番讨论,大部分条款都达成了共识,但在付款方式上,出现了一些分歧。李总希望能采用月结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他们资金的周转。而我们考虑到合作社的资金流动需求,希望能在发货后尽快收到货款。
沈砚之诚恳地说:“李总,您也知道,我们合作社都是农民,资金方面比较紧张。如果月结的话,中间这段时间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能不能在发货后一周内付款呢?”
李总有些为难地说:“沈社长,月结是我们厂一贯的付款方式,这样便于我们财务的统一管理。而且我们厂信誉一直很好,您不用担心货款的问题。”
双方各执一词,气氛一时有些僵持。我看了看沈砚之,又看了看李总,笑着说:“李总,沈社长,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折衷一下,采用半月结的方式呢?这样既考虑到了您厂的财务管理,也能缓解我们合作社的资金压力。”
李总和沈砚之听了,都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李总笑着说:“林姑娘这个提议不错,我觉得可以考虑。沈社长,您看呢?”
沈砚之想了想,说:“行,李总,既然您这么有诚意,我们也愿意做出一些让步。半月结就半月结。”
付款方式确定后,其他一些细节也很快达成了一致。双方都对这次合作充满了信心,约定尽快签订合同。
从洽谈地点出来,我和沈砚之都很开心,感觉合作社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当我们把合作的情况告诉合作社的其他负责人时,却引发了一些内部分歧。
有几个负责人觉得,半月结的付款方式还是有风险,如果对方拖欠货款,合作社可能会陷入困境。他们认为应该坚持发货后一周内付款,不然这个合作就不值得谈。
其中一个负责人皱着眉头说:“沈社长,林姑娘,这半月结的付款方式还是不太保险啊。万一对方到时候找借口拖着不付款,咱们咋办?”
沈砚之耐心地解释道:“各位,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李总的厂规模很大,信誉也不错,而且我们在合同里会明确违约责任,保障我们的权益。”
我也说道:“是啊,大家想想,这次合作对我们合作社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因为付款方式谈崩了,多可惜啊。我们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加强和对方的沟通,及时了解货款的支付情况。”
虽然我们解释了很多,但还是有部分负责人不太认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看着这种情况,我和沈砚之有些头疼,不知道该如何说服他们,让大家统一意见,顺利推进这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