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回来后,我和沈砚之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贷款能不能批下来。日子就在焦急的等待中一天天过去。
就在我们等得有些心焦的时候,银行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信贷经理打电话告诉我们,经过评估,合作社的资产抵押价值基本符合贷款要求,只要走完最后的审批流程,贷款就能下来了。
我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沈砚之,他听了也是满脸喜色:“晚星,太好了!这可真是个好消息,有了这笔贷款,咱们改造土地、扩大生产就有资金了。”
我笑着说:“是啊,沈砚之。不过咱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还得等贷款真正到账,才能松口气。”
然而,就在我们满心期待着贷款到账的时候,新的挑战又不期而至。村里有几位年纪较大的村民,对扩大生产规模这件事产生了担忧。
他们找到我和沈砚之,一脸忧虑地说:“林姑娘,沈社长,咱们一下子扩大这么多生产,能行吗?万一市场行情不好,这些农产品卖不出去,那咱们可就亏大了呀。”
我看着他们,耐心地解释道:“叔伯们,我理解你们的担心。但咱们和超市已经签了合作协议,只要保证产品质量,销路是不用愁的。而且扩大生产规模,能让咱们赚更多的钱,大家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沈砚之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叔伯们。现在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咱们合作社的产品又有特色,肯定能卖出去的。”
虽然我们解释了半天,但几位叔伯还是有些犹豫。其中一位摇着头说:“话是这么说,可这风险还是让人心里不踏实啊。”
看着他们担忧的样子,我和沈砚之也很无奈。我们知道,他们是因为担心合作社的未来,才会这么谨慎。但扩大生产规模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得到大家的支持。
“叔伯们,要不这样,咱们先小规模地尝试一下扩大生产,看看市场反应。如果效果好,咱们再逐步扩大。这样既能降低风险,也能让大家放心。”我灵机一动,提出了这个折中的办法。
几位叔伯听了,互相看了看,思考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林姑娘,沈社长,既然你们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再相信你们一次。先小规模试试吧。”
解决了村民的担忧后,我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贷款终于到账了,看着账户里的资金,我和沈砚之心里充满了干劲。
我们立刻联系了施工队,开始对租来的山地进行改造。工地上,机器轰鸣,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村民学习立体种植技术,为提高产量做准备。
然而,改造山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山地地势复杂,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沈砚之,这山地里石头太多了,挖掘设备经常被卡住,进度受到了很大影响。”施工队的负责人一脸苦恼地对我们说。
我和沈砚之看着满是石头的山地,眉头紧锁。沈砚之想了想说:“能不能先把石头清理出来,然后再进行平整工作?”
施工队负责人无奈地说:“沈社长,清理石头的工作量太大了,而且清理出来的石头也没地方放啊。”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沈砚之,咱们可以把这些石头利用起来,在山地周围砌一些挡土墙,既能解决石头的堆放问题,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沈砚之眼睛一亮:“晚星,你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山地改造工作继续推进。但我们知道,这只是扩大生产规模过程中的一个小难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不过,我和沈砚之相信,只要我们和村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把合作社发展壮大,实现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