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贸市场回来后,我和沈砚之就像两只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一刻不停地思索着应对假冒产品的办法。这事儿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我们心头,让我们片刻不得安宁。
沈砚之坐在知青点的桌子前,眉头皱得像麻花一样,手里的笔在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嘴里还嘟囔着:“晚星,你说咱们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不能每次都等出了问题才去解决。”
我在一旁走来走去,脑子里也在飞速运转,说:“沈砚之,我觉得咱们得加强品牌保护意识。要不咱们去注册个商标?这样那些假冒者就不能随便冒用咱们的名号了。”
沈砚之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吓得我一哆嗦,他兴奋地说:“晚星,你这主意太棒了!注册了商标,就等于给咱们合作社的产品上了一把锁,看那些不法分子还怎么假冒。”
说干就干,我们立刻着手准备商标注册的相关事宜。可这商标注册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各种手续、文件,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我看着那一堆资料,头都大了,忍不住抱怨道:“沈砚之,这也太麻烦了吧。感觉比种地还累,这些文件我都快看不懂了。”
沈砚之笑着安慰我:“晚星,别着急。咱们慢慢弄,遇到不懂的就去问专业人士。这商标注册可是大事,关系到咱们合作社的未来,再麻烦也得搞定。”
于是,我们一边向懂行的人请教,一边仔细研究那些文件。经过几天的努力,总算是把注册申请提交上去了。可这提交了申请,还得等审核,这审核的过程也是漫长又煎熬。
在等待审核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也没闲着。沈砚之联系了一些媒体朋友,想通过宣传来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能更好地辨别真假产品。
“刘记者,您好啊。我们合作社最近遇到了点麻烦,有些不法分子假冒我们的产品,您看能不能帮我们宣传宣传,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合作社的正规产品。”沈砚之在电话里和记者朋友说道。
电话那头的刘记者很爽快地答应了:“沈社长,没问题。这事儿我得好好报道报道,帮你们维护合法权益。”
没过几天,刘记者就带着团队来到了村子。他们拍摄了我们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还采访了一些村民,详细了解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和产品特色。
拍摄过程中,刘记者笑着说:“沈社长,林姑娘,你们合作社的故事很有意义啊,这报道出去,肯定能让更多人了解你们,那些假冒产品也就没市场了。”
我和沈砚之相视一笑,心里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我们满心期待着报道能起到效果的时候,又一个麻烦事儿找上门来了。有消费者在网上发帖,说我们合作社的产品有问题,吃了拉肚子,还附上了一些模糊不清的照片。这帖子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对我们合作社的产品指指点点。
我看着网上那些负面评论,气得肺都要炸了,着急地说:“沈砚之,这肯定又是那些假冒者搞的鬼!他们这是想彻底搞垮咱们合作社啊!”
沈砚之脸色也很难看,他深吸一口气,说:“晚星,别慌。咱们先联系这个发帖的消费者,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说不定是误会。同时,咱们也得赶紧在网上发声,澄清事实。”
于是,我通过网友留下的联系方式,赶紧联系上了那个发帖的消费者。
“您好,请问是发帖说我们合作社产品有问题的那位先生吗?我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想跟您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和。
对方听到我的身份,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说:“对,就是我。我吃了你们合作社的东西,肚子一直不舒服。”
我耐心地问:“先生,您能确定您吃的就是我们合作社的产品吗?最近市场上有很多假冒我们品牌的产品,包装很相似。”
对方愣了一下,说:“啊?还有这种事?我是在一个小摊贩那儿买的,当时看着包装像是你们合作社的,就买了。”
我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真的可能是误会。我接着说:“先生,我们合作社一直很注重产品质量,像您说的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带您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确实是我们产品的问题,我们一定会负责到底。”
对方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我也不想冤枉你们。”
挂了电话,我把情况告诉了沈砚之。沈砚之皱着眉头说:“晚星,虽然可能是误会,但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得尽快让消费者知道如何辨别真假产品。”
我点点头,说:“没错,沈砚之。咱们得加快宣传的步伐,不能让那些假冒者的阴谋得逞。”
于是,我们一边带着那位消费者去医院检查,一边在网上发布声明,详细说明了合作社产品的特点、购买渠道以及辨别真假的方法。同时,我们还联系了网络平台,要求他们协助处理那些恶意抹黑的帖子。
在医院里,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告诉我们,这位消费者拉肚子并不是因为吃了我们合作社的产品,而是他自己吃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导致的。
听到这个结果,我和沈砚之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把检查结果发布到网上,那些负面评论也渐渐平息了下去。
但我们知道,这场声誉保卫战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我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守护好合作社来之不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