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急的等待中,专家终于匆匆赶到了村子。看着那一片叶子发黄的蔬菜,专家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起来。他一会儿翻翻叶片,一会儿看看根茎,还不时地用手指碾碎一些土壤,放在鼻子下闻闻,那专注的模样,仿佛在破解一道神秘的密码。
我和沈砚之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紧紧地盯着专家,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沈砚之忍不住小声问:“专家,您看出是啥问题了吗?”
专家站起身,扶了扶眼镜,表情严肃地说:“沈社长,林姑娘,这蔬菜叶子发黄,主要是因为密植之后,土壤的肥力供应不上了。虽然新的肥料配方没问题,但植株数量增多,养分消耗更快,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
我一听,恍然大悟,着急地说:“那专家,现在该怎么办呢?有啥补救的办法吗?”
专家笑了笑,说:“别着急,办法还是有的。现在得赶紧给这些蔬菜追肥,补充足够的养分。我给你们推荐一种速效肥,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后,给蔬菜进行叶面喷施和根部浇灌,应该能让它们尽快恢复过来。”
沈砚之感激地说:“太感谢您了,专家。要不是您及时赶来,我们还真不知道该咋办呢。”
专家摆了摆手,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在尝试新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很正常,及时解决就好。以后再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送走专家后,我和沈砚之立刻按照专家的建议,组织村民们去准备速效肥。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去仓库找肥料,有的去打水稀释,忙得不亦乐乎。
“婶子,这肥料的比例可得量好了,专家说这可不能马虎。”我在一旁叮嘱着负责调配肥料的大婶。
大婶认真地点点头,说:“林姑娘,你放心吧,我盯着呢,肯定错不了。”
在大家的努力下,肥料很快调配好,开始给发黄的蔬菜进行喷施和浇灌。看着那肥料一点点洒在蔬菜上,我和沈砚之的心里既期待又紧张,希望这些蔬菜能快点好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沈砚之每天都往种植基地跑好几趟,密切关注着蔬菜的变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发黄的蔬菜开始慢慢变绿,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沈砚之,你看,蔬菜真的好起来了!”我兴奋地指着那些变绿的蔬菜,对沈砚之说。
沈砚之也开心地笑了,说:“晚星,太好了!这可多亏了专家的指导和大家的努力啊。”
看到蔬菜恢复正常,村民们也都松了一口气,之前那些对新种植方法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林姑娘,沈社长,你们可真行!要不是你们请专家来,咱们这茬蔬菜可就毁了。看来这新法子还真能行!”一位大叔笑着说道。
“就是说呀,以后咱们就听林姑娘和沈社长的,跟着他们干,准没错!”一位大妈也附和着。
经过这次风波,村民们对新种植技术的信心大增,大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提高产量的工作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其他按照新方法种植的蔬菜和农作物也都长得越来越好,丰收在望。
与此同时,我和沈砚之也没闲着。我们一边关注着种植情况,一边和加工厂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李总,您好。我们这边按照您的要求,调整了种植计划,目前农作物生长情况良好,应该能满足接下来的供货需求。”沈砚之在电话里和加工厂的李总说道。
李总在电话那头笑着说:“沈社长,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放心了。你们合作社的执行力真强,我很满意。希望咱们能一直保持这样良好的合作关系。”
挂了电话,沈砚之对我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说:“晚星,加工厂那边很满意,咱们的努力没白费。”
我也开心地笑了,说:“是啊,沈砚之。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得继续努力,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获的季节终于到了。看着那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庄稼,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这收成,可比往年好多了!多亏了新的种植方法,还有林姑娘和沈社长的带领啊!”一位大爷看着满田的庄稼,笑得合不拢嘴。
“对呀,咱们把这些庄稼送到加工厂,肯定能让李总刮目相看!”一位年轻的村民兴奋地说。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开始组织收割和运输。一辆辆装满农产品的运输车缓缓驶向加工厂,带着我们的希望和汗水。这一次,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提高产量的难题,还进一步稳固了与加工厂的合作关系,让合作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我和沈砚之也深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但只要我们和村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