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绵延千年,如今茶叶从几十到上万的价格不一,可只要不在意价格,普通人还是可以买些便宜的茶叶。在古代,茶叶则是妥妥的奢侈品。
春日暖阳,清风拂面。我们脑海里总爱浮现出古人闲庭散步、把盏品茶的画面:一位老者在庭院中摇着羽扇,身边小童奉上一碗香茗,茶香袅袅中似乎透出几分潇洒、几分从容。然而,这样的场景在真实的历史上,并非寻常百姓人家每日所能享受的闲趣。其实,一碗茶水背后,往往是土地、劳力、贸易、赋税、器物的重重代价。
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茶叶在古代的真实面目:从它的种植、加工、流通,到它背后的阶层壁垒、消费门槛,让你看到,所谓“随便喝茶”,其实是现代人的想象,而古人喝茶,绝非那么简单。
说起茶,现代人太熟悉了,超市一买一大袋,各类饮品店更是遍地开花。但在古代,茶叶的出现、传播和普及有一个极漫长的过程。
茶最早在巴蜀、云贵、湖南等地作为“药用植物”被采食。汉代文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少眠。”这时的茶,更多是治病、解毒的药材。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才开始被逐渐当作饮品,但范围极小,仅限于南方部分地区的士族阶层。
唐代是茶叶真正成为社会饮品的开端。可即便在唐代,茶叶依旧是一种地位、财富的象征。陆羽的《茶经》详细讲述了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与饮用的繁琐流程,足见当时茶叶非普通农产,乃是需要专门工艺和人力的贵重之物。
一块唐代上好团饼茶,售价可抵普通百姓半月口粮。彼时长安城里,官宦之家、富商大贾方能日饮香茗,而寻常百姓不过偶尔沾点寺院“茶汤”之光。
茶叶从种到喝,中间要经历重重工序,成本居高不下。
首先是茶树种植。古代茶园多在山地,土地贫瘠不适耕种,但对茶树恰是良田。然而开辟茶园需垦山、筑梯、治水。唐宋茶园往往归州府、寺院、地主或国家所有,普通百姓哪有闲钱闲力去种茶?
采茶更非易事。嫩芽嫩叶必须在春日清晨人工逐片采摘,稍迟则茶味老苦、卖相不佳。史载宋代采茶女春季采茶,晨出暮归,一日最多采茶三四两。名茶如明清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更是“芽贵如金”。
而茶叶制作更费工。唐宋茶以蒸青团饼为主,需杀青、蒸揉、造饼、烘干,每道工序都考验技艺。明代以散茶为主,制茶工序更繁琐:炒青、揉捻、干燥,每斤茶需燃薪数斤、工时数日。制茶燃料、人工、工具都是成本。
这也难怪,唐宋时一斤上好茶叶价可达数百文,清代贡茶更是价值连城。
古代茶叶产地多在南方山地,消费市场却集中在大城富户。茶叶入市,需经长途运输。宋元以舟楫为主,明清马帮、水运并用。运茶需防潮、防霉、防盗,沿途耗损不小。
尤其边茶贸易,即“茶马互市”,朝廷对茶叶实行专卖政策。茶叶运往西北换取战马,民间私贩重罚。明代律例:私贩茶叶者,杖责、没收货物、流放充军。清朝沿袭之,边茶贸易被朝廷控制得死死的。
在长江、两广一带,茶叶也多被地方豪强、官宦垄断经营。普通百姓采茶、卖茶、喝茶,处处受限。
喝茶,光有茶叶远远不够。茶具——壶、盏、托、炉、碾、罗等,都是必需品,且讲究材质、工艺、格调。
唐代茶具以银器、青瓷为贵,宋代则流行“点茶”技艺,须配建窑、定窑、钧窑、哥窑等名窑茶盏。明清时期紫砂壶、景德镇瓷器成了士大夫饮茶标配。每一件上好茶具,都价值不菲。
例如一只宋代建盏,市价可抵寻常百姓一年口粮。明代中期,一套紫砂茶具,价值三五两银子,相当于普通工匠数月工钱。没有经济实力和身份地位,连喝茶的器具都凑不齐。
普通百姓的茶叶饮用体验,与士大夫阶层天壤之别。百姓喝茶,多是粗茶、草茶、茶末、茶脚,或用茶渣煮汤。寺院施茶、路边茶棚多用此等茶叶,味苦涩、色灰暗,仅为解渴。
南宋《梦粱录》描写市坊茶馆,平民所饮,多是劣等粗茶,每碗售价五文左右。明清时期乡村百姓多用茶渣与草药、花叶混煮,谓之“草茶汤”,谈不上品饮之乐,仅图暖胃解渴。
茶叶虽小,税赋不轻。自唐代起,茶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唐德宗时茶税收入一度占全国财政两成。宋代茶课岁入逾百万贯。明清茶叶专卖、课税、征捐更是层层盘剥。
百姓采茶需缴税,制茶需缴税,卖茶需缴税,运茶需缴税。清代边茶每斤加课银一两,赋税负担沉重,茶农、茶商苦不堪言。
茶税之重,使茶叶成为官绅豪门垄断之利器,平民饮茶成本再高一层。
茶道、茶艺、茶会、茶诗、茶宴,是士大夫的文化游戏。陆羽、苏轼、蔡襄、欧阳修、乾隆皇帝……这些茶文化名家,代表的是身份和地位,而非大众日常。茶文化流传于书画诗酒、文房雅集间,普通百姓难以涉足。明清民谣有云:“茶不属我饮,壶盏皆人富。”正道出茶叶的阶层属性。
茶不仅是饮品,也是礼仪载体、政治工具。唐宋赐茶、明清贡茶,皆为帝王表恩宠、笼络臣属的象征。地方进贡茶叶,茶叶成为政治权力的体现。
民间婚礼、拜师、祭祖,茶是重要礼品。茶叶价值高,普通家庭备茶为礼往往颇费周章。
乾隆年间,杭州一位寒士,为求上进,欲请地方士绅品茶论学。苦借数月,购得上好龙井半斤,又置紫砂壶、景瓷杯数件,茶宴开席前,已耗尽半年积蓄。茶宴之后,寒士负债累累,反被士绅笑其不自量力。
这正是古代茶饮背后阶层藩篱的写照。
古人喝茶不是随便冲泡的平民日常,而是身份、财富、权力的象征。一碗茶,背后是重重成本、门槛、规矩。现代人泡包茶叶包、拧瓶饮料的随意轻松,古人哪敢想象?
从田间到茶盏,每一片茶叶都浸透了土地、赋税、劳役、阶级的滋味。所谓古人“随便喝茶”,只是后人浪漫化、想象化的误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