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的喜讯,让正院这边热热闹闹。就连平日十日有七日要歇在林栖阁的盛紘,也连着大半个月都没有出正院的门。
倒是叫林噙霜那边又妒又恨,却也不得不承认沾了正院的光。
毕竟不管是她的儿子还是女儿,一个六、七品小官的庶出子女,跟正三品京官的庶出身份上还是不同的。
何况长枫和墨兰能有个郡主嫡妹,将来兄妹两个嫁娶,也能找到更好的人家。
就连齐衡,林噙霜都觉得她女儿如今的家世也不算高攀了。
于是林栖阁这边尽管对正院眼红嫉妒,只恨为什么立功的不是她的墨兰。只是出于种种顾虑,林小娘虽然依然纠缠着盛紘的宠爱,却再也不敢暗戳戳针对正院大娘子这边了。
毕竟她早就看透了盛紘这人,如今正院强势,若是这时候他们林栖阁再跟正院闹起来,主君定然不会如往常那般再偏向她们这边了。毕竟如兰的身份摆在那边,全家上下哪个不是捧着的。
为此林小娘没少对墨兰和长枫耳提面命,警告兄妹俩一定要跟正院两个子女处好关系。
尤其警告了墨兰,“如今咱们母子几个,可是完全要仰仗正院那边了,尤其是五姑娘。墨兰你今后莫要再要强,千万不用惹了五姑娘不高兴。毕竟那是未来的成王妃,将来还要指着她带你认识更多的高官显贵呢。”
墨兰本来就仗着盛紘的宠爱,一贯在姐妹中喜欢争强好胜。
本来如兰那个蠢货,经常在庄学究那里得到称赞就叫她很不开心了。谁知小娘还让她不能要强,可不是把她给憋屈的够呛。
有心想要像从前那般,在父亲面前耍耍手段闹一闹好叫如兰再吃个亏,也好叫她出一出心中那口恶气。
可到底忌惮如兰如今的身份,又指着她和大娘子带她认识那些高门公子,到底不敢造次。
就连从前的口角之争,也不敢再放肆。
无奈之下,憋屈的墨兰也只好在明兰面前,找一找从前的优越感。
倒是明兰虽然跟着老太太生活,可到底记得卫小娘临终的嘱咐,总是想着藏拙。
就算是被四姐姐找茬,她也一味的忍着,不想叫年迈的祖母操心。
对于墨兰欺负明兰的事情,如兰也只是碰见了就护一护弱势的明兰。若是看不见,她也就假装不知道。
现在她可老实了,毕竟这一回的风头出的有点儿大。就算有赵辉那边护着,她也不再轻易冒头。
倒是老老实实的跟着庄学究,一起弄好了标点符号如何给文章断句的问题。
平日里上课,除了做做文章写几首酸诗赋两首词,要么就画几幅画,再一一拿给庄学究点评。
至于那老头儿偷偷收走的几幅画,如兰也装作不知。
如此安稳的过了几年,转眼就到了墨兰及笄之年。这一年如兰十四岁,明兰还不到十三岁。
墨兰及笄,正是少女怀春的年纪。由于没什么机会出门,导致她目前能接触到身份最高的公子哥儿,也只有齐衡一个。
所以平日里,墨兰几乎明晃晃的把小公爷当做目标。甚至没少找机会,在齐衡面前矫揉造作一番,端得是林小娘那副小妾的做派。
有的时候如兰实在看不过眼,倒是直接岔开话题,不叫她再继续丢人。
墨兰心里暗恨,觉得如兰自己有了好亲事,却还拦着她的好姻缘。
可又碍于如兰的身份,不敢明着说什么。只能等回到林栖阁,再跟林小娘哭诉。
“五妹妹那是什么意思?她自己是官家赐婚的王妃娘娘,怎么还拦着不叫我跟小公爷亲近。难道主院那边,就是见不得咱们林栖阁好吗?”
林小娘看墨兰,自然是千好万好。可也不得不承认,不论是才学还是相貌,她的墨兰确实差了如兰许多。
有时候偶尔看到如兰,心里还在默默吐槽,王大娘子那样的相貌和空空的脑袋,到底是怎么生出如兰这天仙似的女儿?竟还如此聪明伶俐。
当然林栖阁是一直没在意故意藏拙的明兰,否则林噙霜就会发现,她引以为傲的女儿,竟然是盛家资质长相都最差的女儿。
不提那些,总之林小娘觉得,既然如兰这个嫡女都当了王妃了,而盛家的嫡长女华兰也嫁入了伯府。那么她的墨兰嫁给国公府的小公爷,应该也不算什么。
甚至趁着晚上盛紘过来歇息的时候,还暗戳戳的打听主君的口风。
结果一试才知道,哪怕如今盛家门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主君还是为了不叫人家以为盛家卖女求荣,打算给墨兰找一位有前途却没背景的学子。
那样一来,墨兰的女婿将来也只能靠着盛家生活,肯定会对墨兰好。
可惜盛紘难得一副拳拳爱女之心,却一点儿也不合林小娘和墨兰的心意。
这母女俩不敢违逆主君的心意,只好私下里暗暗筹谋。
比如墨兰无意间瞧见齐衡丢的手帕,竟然直接偷偷收了起来,打算将来合适的时机再做打算。
结果那日正赶上于老夫人带着于嫣然拜访老太太,明兰和嫣然在一起玩耍。齐衡也是过年期间特意来盛家拜访,才有了那么一出。
谁知若是寻常手帕倒也罢了,齐衡丢的却是平宁郡主亲手绣的帕子,他也怕到时候牵扯不清,只好找了盛紘直接把事情闹大。满府上下光明正大的,开始寻找丢失的帕子。
墨兰紧张之下,只好把帕子藏在一个丫鬟身上。
结果刘妈妈带着人,从那丫鬟身上找到了帕子,当场就要把丫鬟打杀了去。
丫鬟的命,自然是被明兰救下。并且明兰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洗清了丫鬟的嫌疑。
当然这件事如兰是过后才知道的,毕竟她可是光明正大跟未婚夫出门逛街了。
其实两个人相认以后,每日里的通信就没有断过。
只不过赐婚之前,互相传信还要悄悄的来,为此差点没把喜鹊给吓死。还是后来官家亲自赐婚之后,喜鹊才算松了口气。开始光明正大的当起她家姑娘和姑爷的信使。
当然这些往来,也要过大娘子的眼的。赵辉那边没少趁机,贿赂老太太和大娘子。弄得婆媳两个每每提起世子,都要嘱咐如兰将来要懂得惜福。
到底是长辈,如兰也只好乖乖听着。
其实她也是借着接收了原身小姑娘记忆的借口,并以小如兰的视角,把这个小世界原本的故事全都提前告诉了赵辉。
赵辉知道了那些所谓的剧情,倒是分析了一通,认为如果他没有过来的话,朝廷的走向很可能就会那般发展。
现在既然知道了一些还未出头的青年才俊,自然要早早招致麾下。
甚至时常被朝臣和宗室逼迫过继子嗣的官家,赵辉也给出了个主意,秘密立储。
在赵辉身体明显好转之后,庸王和偃王就明里暗里开始对他下手。就连官家,也是时常把他宣召进宫,还暗戳戳提及想过继他的事情。
赵辉不想让自己成为那个明晃晃的靶子,干脆就跟官家提议,明面上把跟官家血脉亲近的,不管是京城宗室王府,还是各处属地藩王家的适学年龄的子嗣,全都接进宫,一起接收大儒们的教导。
再在每日上朝的大殿上加一个牌匾,就叫正大光明匾。
这样皇上就可以从那些宗室子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写好密诏立为太子。
“皇伯父挑的人选也不用固定不变,就把那道密诏每年一换,不管上面的名字换不换,密诏都要换。这样有了太子可以继承江山,朝臣和宗师也不会为此争论不休。”
“呵呵,你这滑头就是鬼点子多。”官家笑看着这个最亲近的子侄,还故意调侃,“你明知我最属意你,还提这个主意。那道你就不怕,真的有哪个宗室子弟比你还优秀,最后叫我改了主意。”
赵辉就是老狐狸一个,哪里会怕这些人。就算官家把皇位传给别人,他也有自信夺过来。
不过为了安抚这位仁宗皇帝的心,到底大义凛然的说了一通,“能有比侄儿优秀的人选,那皇伯父更该把大统传给那人。毕竟事关咱们大宋的江山社稷,自然要选一明君最好。”
官家被这话说的很是欣慰,就连没有亲子的遗憾都少了许多。
如此一来,他就算到了底下,也有脸见赵家的列祖列宗了。
于是没几日,官家都当朝宣布了召宗室子入宫一同教导,再择最优者秘密立储的旨意。
还说密旨一共三道,一道就在朝堂上正大光明匾后头,一道由他亲自保管,另一道藏在一处秘密之所,要皇帝驾崩之前再公布那所在之处。
这样一来,倒是叫那些大臣和宗室无话可说。
毕竟,虽然官家没正式过继谁,可候选人全都是赵氏皇族的子弟,都是太子的候选人。
而且官家也说了,为了江山社稷,自然谁表现的优异匾额后头就写谁的名字。若是下一年表现的不好了,那就换了这个,改立表现好的。
若是有人反对,那官家就会问了:
这些都是皇家子弟,在官家眼里看来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偏颇的。那么为了江山社稷择优取之,又有什么不妥?
那你这人要是专门支持谁的话,你是不是结党营私,觊觎皇位呀?
还有你这么着急立一个明面上的太子,是不是盼着官家明日就死?!
这话一出,可把这些人吓得谁都不敢吱声。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吧,面上是不敢露出分毫。毕竟造反的罪名,谁都不敢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