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逸轩一直镇守着北疆,一家三口除了每年秋冬季节要分开,剩下的时间都在一起。
因为北蛮每年都会在秋冬季节入侵北疆,抢掠人畜、食物和他们所能带走的一切。
直到七岁那年凤婉七岁那年,凤逸轩发了狠,一直将北蛮大军打到了他们能承受寒冷的极限hI之处。
最终以北蛮派人前来和解,签订了一大堆赔偿协议后,两国止战。
也是那一年,凤婉随父母踏上了上京的路。
而小凤婉在母亲和爹爹陪伴下,乖巧又懂事,简直就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可爱。
画面终止在他们到京城后第一次进府门那一刻。
凤婉早已泪流满面,她好像是重新体验了一遍凤婉七岁之前的生活。
那些场景历历在目,她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了从父母怀胎再到自己出生,以及慢慢长大的全过程。
“原来,有父母陪伴的感觉是这样的,凤婉,以前的我,真的很羡慕你,但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我会好好保护我们的爹娘!”
串珠早已回归正常,凤婉却一直沉浸在那段美好甜蜜的记忆中。
“你是怕我选择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父母,所以才让我看到了这些记忆的吗?可是你为什么不能把你的所有记忆都给我呢?
难道你是想让我一点点体验你的记忆,然后让自己沉溺其间,真的变成你吗?”
春桃和小七安静的看着已经很久没有动静的凤婉。
这样子的小姐,她们见过两次,这是第三次。
当时小姐告诉他们,如果自己再这样,让她们不要打扰,只需静静等待便好!
“春桃,帮我洗漱一次吧!”
“哦,小姐,你没事了?”
好半天了,小姐脸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傻笑,再到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的那种天真的笑。
可现在是什么状况?小姐这是好像得到了一件很重要的的东西,然后又失去了这件重要东西的不舍与难过。
“没事了,春桃,我刚刚见到了你以前的小姐,我看到了她的整个童年生活,她很幸福!”
春桃洗毛巾的手微微一抖,一脸诧异的看着凤婉,随后她的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泄洪口,直到她再也忍不住,抱着自己的双臂,蹲下身子哭的不能自已。
小七放下手里的宝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
春桃和凤婉从小一起长大,自从知道小姐已经不在的真相那天,她心里一直都很难过。
但他还有现在的小姐要照顾,虽然她说她不是自己的小姐,只是顶着小姐的皮囊,可春桃宁愿相信,是小姐死而复生失去了以往的记忆。
唉—
凤婉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睛,走到两人跟前,轻轻的将春桃和小七一起环抱着。
三个人,抱在一起,春桃肩膀一耸一耸哭的肝肠寸断,凤婉默默流着泪,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伤心。
小七只是眼眶微红,嘴唇有点哆嗦,但没有眼泪掉下来。
“好了,不哭了,春桃,我知道你和她感情很深厚,现在既然我来了,我会代替她陪着你的,从我来到这里的那一刻,我就是她了!”
凤婉也许是在安慰春桃,又或许是在说服自己,来了这里有一年多了,自己不应该再逃避这件事实。
或许真把自己当成她来活,有很多事情也就不用再纠结,也能让自己很快做出判断与选择。
“好了,不哭了,一会儿还有事情要做呢!”
好半天春桃才吸着鼻子止住了抖动的身体。
再抬头,三个人都愣在了当地。
凤婉哭的时间太长,整个眼睛,尤其是上眼皮,都快成了一个堤坝,还略显透明。
春桃也好不到哪里去,两只眼睛肿的都快高出鼻梁,让凤婉不由联想到了自己考古时见到的青铜人面具,那双突出来的柱形眼睛。
小七难得的咧开嘴笑了起来。
“小七…你笑起来真好看,像个小太阳!”
小七有些不好意思,笑意瞬间敛去。
最终主仆三人让厨房煮了些鸡蛋,在脸上滚了好半天,这才将眼睛堪堪消肿。
“小七、春桃,准备动手吧,三天后,我们有大事要干。”
三天之期悠然而至,天阴沉沉的,据说两天前南疆节度使李敏与女儿李湘玉已经到了驿站。
就等着今日与东湖明月一起进宫。
凤婉以准皇后的身份,也需盛装出席,不论自己作为皇帝与翎王博弈的筹码或者是条件,只要不行封后大典,凤婉便无所谓。
而东湖明月只在凤王府呆待了一天,就被东湖将军与夫人接去了驿站。
两位不和的大将军同时住进皇家驿站,据说互相都没有说过什么话,而且两边的侍卫全都虎视眈眈的盯着对方。
一副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要干在一起的架势。
“春桃,你今日不可离开我半步,小七,办事时,一定要小心,若事不可为,保命要紧。”
“嗯”
“知道了小姐!”
“小姐,东湖将军遣人送来一封信,那人执意要亲自将信送到小姐手中。”
“让他进来!”
一个全身包裹在黑袍里的人出现在凤婉视线里。
“你是黑伯?”
那人抱拳行了一礼,然后点了点头,给凤婉递过去一封信。
凤婉接过信,看了看信封,上面没有写字,抽出信笺,打开,凤婉脸上露出了一个惊喜的笑容。
“欢迎你,黑伯,不过你身上的伤应该还没有恢复,春桃,去拿一瓶金刚丹来。”
“多谢凤小姐!”
这是凤婉第一次听到黑伯说话,他的嗓子有些哑,可能还是与受伤有关。
“小七,你今日与黑伯一起,出宫后的一切行程安排不变,直到将人亲手送至父亲手里。”
“是,小姐!”
皇宫里张灯结彩,红绸彩带,到处都透着喜庆的气息。
新皇登基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这般热闹,也是皇帝第一次成婚。
凤婉这个皇后迟迟未能进宫侍君,其实宫里宫外流言甚多。
不知情者只当是皇帝并不喜欢她,而且她这个人不吉利。
知情者则是考虑的更多,尤其是那天翎王殿下的突然回京,还有皇帝对封后大典日期的推迟。
政治嗅觉灵敏的大臣们,都嗅到了朝中的暗流涌动。
只是凤婉在他们这些人心里,名声就更差了一些。
左右摇摆在皇帝与翎王之间的女人,不知廉耻,行为不检点等等,都是他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
“宣…文武百官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