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名诗
范云
司春命初铎,青耦肆中樊。
逸豫诚何事,稻粱复宜敦。
徐步遵广隰,冀以写忧源。
杨柳垂场圃,荆棘生庭门。
交情久所见,益友能孰存。
……
赏析:
《州名诗》是一种特殊的杂体诗,其特点是诗中暗藏州名。范云此诗通过描绘田园景象、抒发内心忧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情的思考,虽未明确点明所嵌州名,但别具韵味。
一、开篇描绘春日农事与感慨
1. 司春命初铎,青耦肆中樊: “司春命初铎”描绘春天到来,掌管春天的神灵似乎敲响了开始的铃铛,宣告春的降临,营造出春回大地的氛围。“青耦肆中樊”,“青耦”指春耕的农人,“肆”有开展之意,“樊”指代田野,展现农人在田野中开始忙碌春耕的场景。开篇奠定了田园生活的基调,同时暗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顺应时节劳作,生活有序展开。
2. 逸豫诚何事,稻粱复宜敦: “逸豫诚何事”,诗人反思安逸享乐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思考,认为不应过度贪图安逸。“稻粱复宜敦”,强调应重视粮食生产,“敦”有注重、勤勉之意,表明要踏实从事农业生产,收获粮食,这既是对农事的重视,也是对踏实生活态度的倡导,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本质的认知。
二、漫步途中的所见与忧思
1. 徐步遵广隰,冀以写忧源: “徐步遵广隰”,诗人在广袤的低湿之地缓缓漫步,“徐步”体现悠然闲适的状态,“广隰”描绘出开阔的田园环境。“冀以写忧源”表明诗人期望通过漫步,排遣内心忧愁。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所见引发的更深层思考,暗示诗人内心隐藏着难以释怀的忧虑。
2. 杨柳垂场圃,荆棘生庭门: 诗人看到场圃边杨柳低垂,庭院门前荆棘丛生。“杨柳垂场圃”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杨柳依依,给人以柔和之感;“荆棘生庭门”则打破这份宁静,庭门前本应整洁,如今荆棘滋生,暗示生活中出现了不如意或荒废的迹象,与前文对农事的重视形成反差,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引发对生活变化的感慨。
三、对友情的感慨与反思
1. 交情久所见,益友能孰存: 由眼前景象联想到友情,“交情久所见”,诗人在长久生活中见证了各种交情。“益友能孰存”发出疑问,真正有益的朋友如今还剩下谁呢?表达出对真挚友情的渴望与对现实中友情变迁的无奈。在经历生活种种后,诗人对友情有了更深思考,友情如同田园生活一样,需要用心经营,否则也会如庭门前的荆棘般荒芜,深化了诗歌对人情世故的探讨。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 诗中田园景色描绘与诗人内心忧思紧密结合。如杨柳、荆棘等景象,既展现田园风光,又烘托诗人心情,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复杂情绪。
2. 主题层层递进: 从开篇对春耕农事的描写,到漫步时的忧思,再到对友情的感慨,主题逐步深入。诗人从对生活基本层面的关注,深入到内心世界的情感反思,使诗歌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引发读者对生活、友情等多方面的思考。
3. 语言质朴自然: 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通俗易懂,符合田园生活主题风格。虽无华丽辞藻堆砌,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田园场景与诗人心境,以平实语言传达深刻情感与思考,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
解析:
1. 司春命初铎,青耦肆中樊
- 解析:“司春”,这里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有掌管春天的神灵。“命初铎”,“铎”是一种大铃,常被用于宣布政令或表示开始,意味着春天仿佛敲响了起始的铃声,宣告春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氛围,也暗示着新一年劳作的开始。“青耦”指代春耕的农人,古代有两人并耕为耦的说法,这里“青”可能描绘农人质朴的形象。“肆中樊”,“肆”有展开、进行之意,“樊”指代田野,描绘出农人在田野里开始忙碌春耕的场景,呈现出田园生活中顺应时节进行劳作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田园生活的基调。
2. 逸豫诚何事,稻粱复宜敦
- 解析:“逸豫诚何事”,“逸豫”意为安逸享乐,诗人在这里发出疑问,思考安逸享乐究竟是怎样的事,表达出对安逸生活的反思,流露出不应过度贪图安逸的态度。“稻粱复宜敦”,“稻粱”泛指粮食,“敦”有重视、勤勉之意,此句强调人们应该专注于粮食生产,要勤奋踏实地从事农业劳作,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赖以生存的粮食。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对农事的重视,更反映出诗人对踏实生活态度的倡导,引导人们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即通过辛勤劳动获取生存所需。
3. 徐步遵广隰,冀以写忧源
- 解析:“徐步”描绘出诗人悠然漫步的状态,“遵”是沿着的意思,“广隰”指广袤的低湿之地,展现出诗人在开阔的田园环境中缓缓行走。“冀以写忧源”,“冀”表示希望,“写”在这里有抒发、排遣之意,表明诗人期望通过这样的漫步,来排解内心深处的忧愁。此句承上启下,前文描绘的田园劳作与对生活的思考,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而通过漫步试图寻找解脱忧愁的方式,同时也为下文描写所见之景及由此引发的更深层感慨做铺垫。
4. 杨柳垂场圃,荆棘生庭门
- 解析:“杨柳垂场圃”,诗人描绘出场圃边杨柳枝条低垂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展现出田园风光的优美与恬静,是田园生活中常见的美好景致。然而,紧接着“荆棘生庭门”,庭门本应是人们进出的通道,通常应保持整洁,但如今却长满荆棘,这一景象与前面的宁静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如意或荒废的状况,原本有序的生活似乎出现了变故,引发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感慨,进一步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情绪,为后文对友情的思考埋下伏笔。
5. 交情久所见,益友能孰存
- 解析:“交情久所见”,诗人回顾自己长久以来的生活经历,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交情。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与不同的人交往,对交情有着丰富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益友能孰存”,“益友”指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诗人在这里发出疑问,在经历了诸多生活变化后,那些真正能够称得上是益友的人,如今还剩下谁呢?此句由前文对田园生活变化的感慨,延伸到对友情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与渴望,以及对现实中友情在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中逐渐变化的无奈与感慨,深化了诗歌对人生情感和人情世故的探讨。
……
句译:
1. 司春命初铎,青耦肆中樊:
掌管春天的神灵敲响起始的铃声,农人们在田野里开始忙碌春耕。
2. 逸豫诚何事,稻粱复宜敦:
安逸享乐究竟算什么呢,应当更加重视粮食生产。
3. 徐步遵广隰,冀以写忧源:
我沿着广袤的低湿之地缓缓漫步,希望借此排解内心忧愁。
4. 杨柳垂场圃,荆棘生庭门:
场圃边杨柳枝条低垂,庭院门前却荆棘丛生。
5. 交情久所见,益友能孰存:
长久以来见识过各种交情,真正有益的朋友如今还剩下谁呢。
……
全译:
掌管春天的神灵似敲响起始之铃,农人们在田间地头,开启春耕繁忙。
安逸享乐,究竟意义何在?稻谷粱米,着实需用心勤养。
我缓缓踱步,沿着那广袤的湿地,盼能借此,将心中忧思尽皆释放。
场圃边,杨柳轻柔垂下枝条,庭院前,荆棘却肆意生长。
长久岁月,见识过诸多交情模样,可那些真正的益友,如今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