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着作融八公山诗
谢朓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
兹岭复漓岏。分区奠淮服。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长蛇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倐。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
赏析:
《和王着作融八公山诗》是谢朓与王融唱和之作,以八公山为切入点,将写景、叙事与抒情紧密融合,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诗人复杂的情感。
一、开篇写景:描绘八公山的地理风貌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兹岭复漓岏,分区奠淮服。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诗人开篇并未直接聚焦八公山,而是以 “二别”“双崤” 等山川起笔,通过对比衬托,引出八公山的雄伟。“漓岏” 一词生动描绘出八公山山势高峻、峰峦叠嶂的形态。接着,具体阐述其地理位置,东至琅琊台,西达孟诸陆,展现出八公山地域的广阔,奠定了全诗雄浑壮阔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八公山在地理空间上的重要地位。
二、细腻笔触:刻画八公山的自然景致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此部分诗人用工笔描绘八公山的自然景观。山间树木丛生,枝叶交错,“阡眠” 一词赋予杂树一种繁茂而朦胧的美感;修长的竹子姿态婀娜,“檀栾” 生动地表现出竹子的形态之美,它们相互掩映,构成了一幅清幽的山林画卷。太阳隐没时,山涧仿佛变得空寂;云雾聚集,山峦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氛围。从山上眺望,城楼时隐时现,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给人以春日的清新之感。这些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展现出八公山自然景色的清幽秀丽,为下文的历史叙述与情感抒发营造了优美的环境氛围。
三、回溯历史:叙述八公山相关的历史事件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长蛇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诗人笔锋一转,回顾历史上的战乱。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洛阳沦陷,国家陷入危亡。在这关键时刻,谢安等朝中重臣挺身而出,力挽狂澜。“长蛇”“奔鲸” 分别比喻叛军,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的凶残与危害,而谢安等人成功平定叛乱,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段历史叙述,不仅展现了八公山在历史进程中的见证意义,更突出了历史人物的功绩,使诗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四、感慨历史与命运:抒发对历史和自身的复杂情感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倐。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诗人感慨谢安等人道德高尚,其功绩如芳香流传,但岁月匆匆,往事已远。自己平生敬仰先辈们的美好蓝图与功绩,然而命运不佳,未能实现理想。“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诗人进一步诉说自己远离亲友,频繁奔波于旅途之中,饱经风霜。“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以春景凋零、期待秋场筑成,表达对未来仍抱有一丝希望,尽管人生充满坎坷,但仍渴望有所成就。这部分抒情将对历史的感慨与自身命运的喟叹相结合,使情感更加深沉复杂,体现出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索。
五、艺术特色
1. 结构严谨:诗歌从地理描写引入,接着描绘自然景色,再转入历史叙述,最后抒发个人情感,层层递进,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2. 用典自然:运用 “微管” 等典故,巧妙地融入历史叙述中,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与人物,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表现力,却又不显得生硬。
3. 情景交融:无论是开篇的山川壮丽之景,还是中间的清幽山林之景,都与历史感慨、个人情感紧密相连。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诗歌情感的表达更加自然而深沉,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生的共鸣。
……
解析:
1.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
解析:“二别”所指为大别山与小别山 ,“阻”意即阻拦、阻断 ,“汉坻”乃是汉水之滨;“双崤”即崤山 ,“河澳”表示黄河沿岸。诗人起笔便勾勒出大别山、小别山横亘于汉水岸边,崤山远远眺望黄河之畔的画面,营造出广袤无垠的地理空间感,借由这般宏大场景的描绘,巧妙地为八公山的出场蓄势铺垫。
2. 兹岭复漓岏,分区奠淮服:
解析:“兹岭”明确指代八公山,“漓岏”用来形容山势高峻、峰峦叠嶂之态;“分区”意味着划分区域,“奠”有奠定、镇守之意,“淮服”代表淮河流域。此句着重刻画八公山,突出其山势险峻,强调它在地理区域划分中具有重要意义,稳稳镇守着淮河流域,凸显八公山于地域格局里的关键地位。
3.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解析:“限”在此处意为界限,表明范围 ,“琅琊台”地处今山东境内;“距”为到达、抵达之意,“孟诸”是古代知名大泽,位于今河南商丘东北。此句精准阐述八公山的地理位置,表明其东以琅琊台为边界,西至孟诸泽畔,借由明确的地理标识,进一步展现八公山地域跨度的广阔。
4.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解析:“阡眠”生动描绘出树木生长繁茂、枝叶相互交错的朦胧姿态;“檀栾”细腻刻画竹子修长优美、婀娜多姿的形态。此句展现八公山上树木种类繁杂,肆意生长,修长的竹子姿态优雅,相互交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清幽之感的山林景致。
5.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
解析:“日隐”描绘太阳渐渐隐没的情景,“涧”指山涧;“岫”代表山峰,“复”有重叠、繁复之意。当太阳缓缓隐没,山涧仿佛瞬间变得空寂幽谧;而云雾聚拢在山峰周围,使得山峰看起来重重叠叠,增添了一种空灵虚幻、神秘莫测的氛围。
6.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解析:“楼雉”指城墙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即城堞 ,“出没”描绘城堞在视野中时隐时现的动态;“送春目”表示放眼望去,无论远近皆呈现出一派春日景象。从八公山上远眺,城堞随着视角移动若隐若现,远近之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将自然春景与人文建筑相融合,勾勒出一幅富有层次感的春日画面。
7.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解析:“戎州”这里特指前秦等少数民族势力,“乱华”指其入侵中原,致使华夏大地陷入混乱;“素景”代指西晋王朝,“沦”即沦陷,“伊谷”指伊水流域。此句回溯往昔历史,讲述西晋末年,前秦等少数民族兴兵犯境,使得西晋王朝在伊水流域沦陷,国家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为后续叙述八公山相关历史事件铺陈背景。
8.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解析:“阽危”形容国家处于极其危险、濒临灭亡的境地;“宗衮”指代谢安等朝廷中的重要大臣;“微管”化用管仲典故,以管仲比谢安,突出其重要性,“明牧”指谢玄。意即国家危在旦夕之时,全靠谢安等朝中重臣力挽狂澜,如同齐国依赖管仲一般,而谢玄则肩负起救国的重任,凸显谢氏叔侄在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关键作用。
9. 长蛇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解析:“长蛇”与“奔鲸”皆用来比喻前秦等叛军,形象地展现其凶猛与危害;“翦”表示剪除、消灭,“曝”有暴露、失败之意。此句表明如长蛇、奔鲸般凶残暴虐的叛军最终被成功剪除击败,具体指在八公山附近发生的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大获全胜,有力地打击了前秦叛军。
10.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倐:
解析:“道峻”赞誉谢安等人道德高尚、品行峻洁,“芳尘流”意味着他们的美好声名如芬芳之尘四处传扬;“业遥”表明其所建功业影响深远,“年运倐”感慨岁月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此句表达对谢安等人的敬仰,同时感叹随着时间推移,那些辉煌功业已成为遥远过往,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11.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解析:“仰”体现诗人对先辈的崇敬、仰慕之情,“令图”指先辈们建立的美好功绩与宏伟蓝图;“吁嗟”为感叹词,传达出无奈与惋惜,“命不淑”表示诗人自叹命运不佳。诗人表明自己一生敬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却无奈自身命运坎坷,难以实现理想抱负,抒发内心的失落与悲叹。
12.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解析:“浩荡”描绘出诗人离别时内心的茫然、惆怅,以及离别的场面宏大;“亲知”指亲朋好友;“连翩”形容连续不断,“戒征轴”表示准备启程赶路。此句描述诗人与亲朋好友依依惜别,而后接连不断地踏上旅途,流露出离别的不舍与漂泊的无奈。
13.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解析:“馆娃宫”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修建的宫殿,此处代指繁华之地;“河阳谷”泛指偏远之地。诗人诉说自己再次远离如馆娃宫这般的繁华场所,又一次前往河阳谷那样的僻远之地,通过繁华与偏远的对比,强化自身漂泊辗转、历经坎坷的人生境遇。
14.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解析:“风烟四时犯”表明诗人一年到头都要经受风烟侵袭,“霜雨朝夜沐”则说无论白天黑夜,都要承受霜露雨水的洗礼。此句以环境描写,侧面反映诗人漂泊途中的艰辛,无论何时都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突出生活的困苦与不易。
15.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解析:“春秀”原指春天繁茂的草木,这里象征着诗人早年的美好时光或理想;“凋”表示凋零、消逝,暗示早年的理想已破灭;“秋场”寓意未来,“庶能筑”表达诗人对未来仍抱有一丝期望,希望能有所建树,尽管历经挫折,仍未放弃对未来的憧憬。
……
句译:
1.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
大别山和小别山横亘在汉水岸边,崤山远远遥望着黄河之滨。
2. 兹岭复漓岏,分区奠淮服:
这座八公山山势又高峻重叠,划分区域并镇守着淮河流域。
3.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它东边以琅琊台为界限,西边延伸至孟诸泽畔的陆地。
4.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山上丛生的杂树繁茂葱郁,修长美好的竹子相互掩映成荫。
5.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
太阳隐没时山涧仿佛空无一物,云雾聚集在山峰好似山峦重叠。
6.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从山上眺望,城墙上的楼堞时隐时现,远近都呈现出春天的景色。
7.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从前少数民族入侵扰乱中原,西晋王朝在伊水流域沦陷。
8.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国家濒临危亡依靠谢安等重臣,像依靠管仲那样寄希望于贤明的将领谢玄。
9. 长蛇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像长蛇一样的叛军最终被剪除,如奔鲸般的敌人从此失败。
10.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倐:
谢安等人道德高尚美名流传,他们的功业久远但岁月匆匆流逝。
11.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我一生敬仰先辈们的美好功绩,可叹自己命运不好。
12.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怀着茫然惆怅的心情告别亲朋好友,接连不断地准备启程赶路。
13.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再次远离如馆娃宫般的繁华之地,又一次前往河阳谷那样的偏远地方。
14.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一年四季都遭受风烟侵扰,白天黑夜都经受霜露雨水洗礼。
15.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早年的美好时光已然消逝,希望未来能有所建树。
……
全译:
大别山、小别山阻隔在汉水岸边,东西崤山遥望着黄河之滨。
这座八公山又是如此高峻巍峨,它划分区域,镇守着淮河流域。
东边以琅琊台为界限,西边延伸至孟诸泽畔的陆地。
山上繁茂的杂树生长起来,修长美好的竹子相互掩映成荫。
太阳隐没时山涧仿佛空无一物,云雾聚集时山峰好像重重叠叠。
从山上眺望,城墙上的楼堞时隐时现,远近都呈现出春天的景致。
从前苻坚的前秦扰乱中原,晋朝王室在伊水流域沦陷。
国家濒临危亡依靠谢安等重臣,像依靠管仲那样寄希望于贤明的将领谢玄。
像长蛇般的苻融叛军最终被剪除,如奔鲸般的苻坚从此失败。
谢安等人道德高尚美名流传,他们的功业久远但岁月匆匆流逝。
我一生敬仰先辈们的美好功绩,可叹自己命运不好。
怀着茫然惆怅的心情告别亲朋好友,接连不断地准备启程赶路。
再次远离如馆娃宫般的繁华之地,又一次前往河阳谷那样的偏远地方。
一年四季都遭受风烟侵扰,白天黑夜都经受霜露雨水洗礼。
早年的美好时光已然消逝,希望未来能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