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诗十六章·其十一
潘岳
蠢尔戎狄,敢仇大邦。
方命虐族,规此畿疆。
我皇悼之,振武灵威。
截彼西戎,歼其渠魁。
龙旗电舒,戈矛彗集。
猃狁虽狡,其亡匪忒。
剖符受玉,王爵是锡。
既匡西土,亦奖乃绩。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十一》聚焦晋朝与戎狄的冲突,生动展现了晋朝面临的边疆危机、皇帝的应对举措以及对胜利的期望与对功臣的奖赏,反映出当时紧张的局势和诗人对国家抵御外敌的关注与期盼。
一、主题思想
1. 谴责戎狄的侵略行径:开篇“蠢尔戎狄,敢仇大邦。方命虐族,规此畿疆”,诗人以严厉的口吻,表达对戎狄的轻蔑与谴责。指出戎狄不仅胆大妄为与晋朝为敌,还违背命令、欺压其他民族,妄图侵占晋朝京城周边的核心区域,突出其侵略行为的嚣张与恶劣,揭示晋朝面临的严峻外部威胁。
2. 彰显皇帝的御敌决心:“我皇悼之,振武灵威。截彼西戎,歼其渠魁”,描绘皇帝对戎狄侵略痛心疾首,随即决定振作武力,展现神灵般的威严,不仅要拦截西戎的进犯,更要歼灭其首领。这充分体现皇帝坚决扞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表明晋朝不会坐视戎狄的侵略,必将积极应对。
3. 描绘战斗场景与胜利信心:“龙旗电舒,戈矛彗集。猃狁虽狡,其亡匪忒”,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晋军出征时的壮观场面,军旗如闪电般展开,兵器如彗星般聚集,展现出军队的强大气势。尽管承认猃狁(代指戎狄)狡猾,但坚信其灭亡指日可待,表达出对晋军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
4. 强调对功臣的奖赏:“剖符受玉,王爵是锡。既匡西土,亦奖乃绩”,表明在成功平定西边领土的局势后,皇帝将通过剖符、赐玉等方式,赐予功臣王爵,对其功绩予以嘉奖。这既体现了皇帝对功臣的重视与感激,也反映出晋朝激励臣子保卫国家的机制,强调了奖赏在国家治理和军事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艺术特色
1. 对比与衬托:将戎狄的“蠢”“狡”与晋军的强大气势、皇帝的英明决策进行对比,以戎狄的恶劣与狡猾衬托出晋朝应对的正义性、合理性以及强大实力,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突出主题。
2. 生动的意象与夸张手法:运用“龙旗电舒,戈矛彗集”这样富有表现力的意象,通过“电舒”“彗集”等夸张描写,生动展现晋军出征时的壮观场景和强大军威,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3. 情感表达鲜明:诗歌情感表达直接且鲜明,对戎狄的谴责毫不留情,对皇帝的赞美与对胜利的信心充满激情,对功臣奖赏的描述彰显出一种庄重与欣慰,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倾向,引发共鸣。
三、文学价值
1. 历史记录与见证:此诗为研究晋朝边疆战争和民族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它记录了晋朝与戎狄之间的冲突,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状况,有助于后人了解晋朝边疆防御的实际情况,以及民族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2. 文学创作示范:在文学创作方面,其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描绘战争场景,鲜明表达情感的方式,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示了如何通过诗歌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民族冲突,丰富了文学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推动了文学创作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
解析:
1. 蠢尔戎狄,敢仇大邦
- 解析:“蠢尔戎狄”,“蠢”本义为昆虫慢慢地爬行,这里引申为愚蠢、愚笨,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戎狄”这一边疆少数民族群体的轻蔑态度。“尔”是第二人称代词,在此指代戎狄,使得这种轻蔑的称呼更具针对性。“敢仇大邦”,“敢”体现出一种出乎意料的冒犯,“仇”表示与……为敌,“大邦”即大国,指晋朝。整句话直斥戎狄竟然胆大妄为,敢于与晋朝这样的大国作对,突出了戎狄行为的张狂以及晋朝面临的外部挑衅。
2. 方命虐族,规此畿疆
- 解析:“方命”,“方”有违抗、违背之意,“命”可理解为朝廷的政令、规范,所以“方命”指戎狄不遵守晋朝的统治秩序。“虐族”表明他们对其他民族施行暴虐的行为,展现其野蛮和残忍的一面。“规此畿疆”,“规”意为图谋、觊觎,“畿疆”特指京城周边的疆土,这表明戎狄不仅行为残暴,还有侵占晋朝核心区域的野心,强调了其侵略行为对晋朝国家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
3. 我皇悼之,振武灵威
- 解析:“我皇悼之”,“悼”传达出皇帝对戎狄侵略行径的哀伤、痛心之情,体现出皇帝对国家遭受侵犯、百姓受苦的悲悯。“振武灵威”,“振”是振作、奋起,“武”代表武力、军事力量,“灵威”表示如神灵般的威严。此句表明皇帝面对戎狄的侵略,决心振作军事力量,以强大的威严来应对,展现出皇帝扞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坚定决心。
4. 截彼西戎,歼其渠魁
- 解析:“截彼西戎”,“截”有阻拦、截断之意,明确指出晋朝军队要对西边的戎狄进行军事拦截,阻止其进一步的侵略行动,表明了军事行动的针对性。“歼其渠魁”,“歼”即歼灭,“渠魁”指首领、头目,意味着晋朝不仅要抵御戎狄,还要从根本上打击他们,消灭其领导核心,体现出此次军事行动目标的明确和彻底性,显示出晋朝消灭敌人的坚定意志。
5. 龙旗电舒,戈矛彗集
- 解析:“龙旗电舒”,“龙旗”是绘有龙图案的军旗,在古代象征着皇家军队或国家的威严。“电舒”形容军旗像闪电一样迅速展开,“电”突出了速度之快,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晋军出征时军容的威严和行动的迅速。“戈矛彗集”,“戈矛”是古代的兵器,代表着军队的武装力量,“彗集”表示像彗星聚集一样,形象地描绘出众多兵器密集聚集的场景,说明晋军兵力充足,装备精良,营造出强大的战斗气势。
6. 猃狁虽狡,其亡匪忒
- 解析:“猃狁”在这里代指戎狄,“狡”表示狡猾,承认敌人具有一定的狡诈性。“其亡匪忒”,“亡”指灭亡,“匪忒”即不会太久,“匪”通“非”,“忒”表示差错、变更,这里指时间上的拖延。整句意思是尽管戎狄狡猾,但他们的灭亡指日可待,表达出诗人对晋军战胜戎狄充满信心,坚信晋军能够克服敌人的狡猾,取得最终胜利。
7. 剖符受玉,王爵是锡
- 解析:“剖符”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象征着权力和信任的授予。“受玉”,玉在古代常被视为珍贵的礼物,象征着尊贵和荣耀,接受玉礼也是一种极高的奖赏。“王爵是锡”,“锡”通“赐”,“王爵”是封建爵位中的高级爵位,表明皇帝将赐予功臣王爵。此句描绘了皇帝对功臣的丰厚奖赏,体现出朝廷对功臣的重视和对其功绩的认可。
8. 既匡西土,亦奖乃绩
- 解析:“既匡西土”,“匡”有匡正、平定之意,表明在成功平定西边领土的局势,击退戎狄的侵略后。“亦奖乃绩”,“奖”为嘉奖,“乃”指代功臣,“绩”是功绩,意思是对功臣的卓越功绩进行嘉奖。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奖赏的原因,即功臣为保卫西边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理应得到表彰和奖励,体现出晋朝赏罚分明的制度,激励臣子为国家效力。
……
句译:
1. 蠢尔戎狄,敢仇大邦:
你们这些愚蠢的戎狄,竟敢与我们大国为敌。
2. 方命虐族,规此畿疆:
你们违抗命令,虐待其他民族,还妄图侵占我们京城周边的疆土。
3. 我皇悼之,振武灵威:
我们的皇帝痛心于此,决定振作武力,彰显神灵般的威严。
4. 截彼西戎,歼其渠魁:
要拦截那些西边的戎狄,歼灭他们的首领。
5. 龙旗电舒,戈矛彗集:
绘有龙图案的军旗如闪电般迅速展开,戈矛像彗星聚集般林立。
6. 猃狁虽狡,其亡匪忒:
戎狄虽然狡猾,但他们灭亡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7. 剖符受玉,王爵是锡:
(胜利后)将剖符封侯、赐予美玉,还会赏赐王爵。
8. 既匡西土,亦奖乃绩:
既已平定西边的疆土,就要嘉奖你们的功绩。
……
全译:
你们这些愚蠢无知的戎狄部落,竟胆大包天,敢于与我堂堂晋朝大国公然为敌。
你们公然违抗朝廷命令,肆意虐待周边各族,还妄图谋划侵占我晋朝京城附近的重要疆土。
我们圣明的皇帝对此痛心疾首,怀着满腔忧虑,毅然决定振作我朝武力,向天下彰显如神灵般的赫赫威严。
我朝大军必将奋勇出击,坚决拦截那些来自西边的戎狄侵略者,务必将他们的首领一举歼灭,彻底摧毁其指挥核心。
出征之时,但见绘有龙纹的军旗如闪电般迅速展开,猎猎作响,彰显着我军的无上威严;寒光闪闪的戈矛如彗星汇聚般密集林立,气势磅礴,展示出我军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坚定的战斗决心。
这些戎狄之人尽管狡黠多端,但他们走向灭亡已然是大势所趋,为期不远了。我朝正义之师,定能克服他们的种种诡计,取得最终胜利。
待成功平定西边疆土,击退戎狄入侵后,皇帝定会论功行赏。将郑重地剖分符节,赐予象征尊贵与权力的美玉,还会慷慨地赏赐王爵给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
这既是因为成功匡正、安定了西边的疆土,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更是为了嘉奖诸位功臣所立下的不朽功绩,表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