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
晋公子十七岁流亡国外,三个具有卿相之才的人追随他,可称得上是贤人了,而君王轻视他,是不尊重贤人。说起晋公子出逃流亡,不可以不加怜悯。即使将他比作宾客,也不可不以礼相待。如果失去了这两者,那就是不以礼待客,不怜悯穷困了。
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
守着上天所聚集的财富,应当施行于符合道义的事。符合道义的事而不能舍施,那么聚敛一定会缺失。
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
玉帛和酒食,如同粪土一般,爱重粪土而毁弃三种立国的常道,那就会失去君位,丢掉聚集起来的财富,这样做是不难的,但恐怕不可以吧?
君其图之。”
希望国君好好想一想。
32
“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
晋公子流亡在外十几年,已经由孩子长大成人了,喜欢做好事而不自满,
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
像对待父亲一样事奉狐偃,像对待老师一样事奉赵衰,像对待兄长一样善待贾佗。
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贞。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
狐偃是他的舅舅,仁慈而又足智多谋。赵衰是为他先君驾御战车的车夫赵夙的弟弟,富于文彩而又为人忠贞。贾佗是晋国的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
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谘焉,成幼而不倦,殆有礼矣。
这三个人真心实意在他左右辅助。公子重耳平时对他们谦下恭敬,每逢有事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从年幼到长大成人始终如此,从不懈怠,当然可以算是有礼之人了。
树于有礼,必有艾。
在礼的方面有所建树,一定会得到善报。
《商颂》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降,有礼之谓也。君其图之。
《商颂》上说:‘商汤急于尊贤下士,圣德天天向上升高。’尊贤下士,就是有礼的表现啊。请君王仔细考虑考虑。
33
“臣闻之: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启之。
“我听说,亲近上天,遵循先君的教诲,对兄弟以礼相待,资助穷困的人,上天是会保佑他的。如今晋公子有三种天意的吉兆,该是上天要赞助他吧。
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成而隽才,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衅,一也。
同姓的男女不结婚,怕的是子孙不会昌盛。狐氏是唐叔的后代,狐姬是伯行的女儿,生了重耳。重耳长大成人,才能出众,虽然逃难离国,但举动得体,长久处于穷困而没有什么毛病,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