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雁门关的城墙上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士兵。
霍廷渊手按剑柄,铁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寒芒。他眯起眼睛望向北方——匈奴大军的营火如同地狱之火,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连成一片猩红的海洋。
\"弓箭手就位!\"
随着霍廷渊一声令下,三千弓弩手齐刷刷登上城垛。箭囊碰撞声、弓弦绷紧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每名弓箭手身旁都摆放着三壶箭矢和一桶火油。
城墙后方,三十架改良投石机已经蓄势待发。每架投石机旁堆放着两种石弹:普通石弹和裹着油布的火弹。
霍廷渊伸手抚摸过其中一架投石机的杠杆,这是按照云夕绘制的图纸改造的,射程比传统投石机远了足足五十步。
\"报——!\"斥候飞奔上城,\"匈奴大军开始拔营,先锋骑兵已向我关移动!\"
霍廷渊面色不改:\"传令下去,准备迎敌。\"
城下的瓮城内,十万精兵早已列阵完毕。重甲步兵在前,长枪兵居中,轻骑兵分列两翼。
云夕带来的二十名大夫,及军营里的所有军医,包括苏砚秋,都准备就绪。
霍廷渊的目光落在身旁的云夕身上,他冷峻的面容稍稍柔和, 这个突然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子,带来了太多不可思议的改变。
望远镜、火药、致命武器、奇特医术...还有她身上的特殊能力,每一样都远超这个时代的认知。
霍廷渊不是没有怀疑过云夕的身份,可她不说,他也不好问,只等她哪一天完完全全对他有了信任。
“云夕,你怕吗?”他突然发问。
云夕不知为何他突然要问他这个,她也随口答:“不怕。”
虽然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经历过这种冷兵器时代的大型战争,但她生在和平时代,所经历的特殊任务是有所区别,但她从不畏惧。因为在她选中这条路时,就注定会将生死置之度外。
但现在的她,更不会畏惧。
匈奴大军越来越近了,二十万人如同黑色的潮水,铺满了整个荒原,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
\"呜——\"
低沉的牛角号声响彻四野,匈奴军阵中缓缓分开一条通道。
左贤王呼延灼骑着一匹纯黑战马出阵,马脖子上挂着一串用中原将士头骨制成的项链。他在城下百步处勒马,举起镶金狼头大刀直指霍廷渊。
\"霍家小儿!\"呼延灼带着浓重的胡人口音,\"本王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开城投降,饶你不死!\"
城上守军一阵骚动。霍廷渊抬手示意安静。
\"呼延灼,\"霍廷渊的声音清晰地传到城下,\"五年前狼山一战,你兄长也是这样叫阵的。\"
他缓缓抽出佩剑,\"现在他的头骨,还挂在我大乾太庙的旗杆上。\"
匈奴阵中顿时一片哗然。
呼延灼脸色铁青,狼头大刀猛地劈向空中:\"找死!”
他转身对大军吼道,\"儿郎们!攻破此城,三日不封刀!\"
\"吼!\"二十万匈奴士兵同时举兵呐喊。
霍廷渊岿然不动,只是右手微微抬起。
城墙上瞬间竖起三千张强弓,箭镞上缠绕的油布已被点燃,如同三千颗蓄势待发的星辰。
\"王爷...\"副将赵寒川低声道,\"投石机已准备就绪。\"
霍廷渊微不可察地点头。
他的目光扫过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最前排是举着巨盾的重步兵,其后是数十架攻城车,两翼则是匈奴最引以为傲的铁骑。
而在大军后方,隐约可见数十座高耸的投石机正在组装。
\"传令下去,\"霍廷渊声音低沉,\"等他们进入五十步再放箭。\"
呼延灼已经退回军阵,此刻正站在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挥动令旗。
随着他的指挥,匈奴军阵开始变换,最前方的重步兵方阵突然向两侧分开,露出后面上百名被铁链锁住的中原百姓!
\"将军!救救我们!\"百姓们的哭喊声隐约传来。
张良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用百姓做肉盾!\"
霍廷渊的指节捏得发白。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中,有老人,有妇女,甚至还有被抱在怀里的婴孩。匈奴士兵用长矛驱赶着他们向城墙移动,显然是要用他们消耗守军的箭矢。
\"将军,怎么办?\"周围的士兵都看向霍廷渊。
霍廷渊闭了闭眼。作为守将,他应该下令放箭,而这些百姓注定难逃一死,不如让他们少受些痛苦。
就在他犹豫的刹那,云夕的声音身后传来:\"让我来。\"
霍廷渊回头,看见云夕手上不知何时又拿上一把黑黑的长棍一样的东西。他不用想,这又是她的新武器。
“云夕,你这是做什么?你手上的东西又是什么?”
云夕找了个合适的隐蔽位置,架起了狙击枪:\"我能救他们。\"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需要你配合。\"
“我要怎么配合?”霍廷渊疑惑的问。
“就是和对面的对骂呀!”
“啊!这……”他堂堂战神王爷,不屑与敌人一起骂街。
“骂呀,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我才好解决那些将刀架在百姓脖子上的人。”云夕说。
“我不会骂架。”霍廷渊有点囧。
“那就随便说什么吧,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行。”云夕说。
“那行吧!”
随后就是,“呼延灼,你这卑鄙小人,居然拿百姓来要挟,你不配做人,更是丢匈奴王族的脸……”
“霍廷渊,你不管本王用什么办法,只要能震慑你,就是好方法,兵不厌诈,你懂不懂?”呼延灼轻蔑道。
“有本事你过来呀,缩头乌龟,你要缩在壳里当龟孙子吗?我们单挑……你欺负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算什么好汉……”霍廷渊像连珠炮一样,骂骂咧咧。
云夕:……
城墙上的众士兵:……
匈奴士兵:……
“砰,砰,砰”三声沉闷声响打破了骂街的气氛,随后只见百姓身旁的匈奴兵有三人倒地,眉间还有一个血窟窿,在往外汩汩冒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