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了保护王至诚和弘一法师的安全,带着他们来到东殿的一个储藏间。随后,张学良独自返回东殿的灵帐,目光专注于外面的动静,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未尽的忧虑。
在那阴暗的储藏间,王至诚静静地望着身边捻动佛珠的弘一法师,心中涌动着一丝急切:“大师,您参加了大帅的殡葬,能否向我详细讲述那一天的具体情况?”
弘一法师微微一笑,目光柔和地问:“施主想了解什么呢?”
王至诚沉吟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我未能亲身参与那场殡葬,但我想知道其中的真相,尤其参加殡葬的日本人究竟是谁?”
弘一法师听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让我想想。”他随即坐下,开始细细回忆那一天的情景,随后用低沉而稳重的声音娓娓道来:
那一天,大帅府的辕门外全部用白布和黑纱缠裹,执勤的士兵左臂缠着黑纱,显得格外肃穆。
正门的横额上悬挂着黑布,上书四个白字:“中外同哀”,字字铿锵,饱含哀思。
整个大帅府院内搭起了灵棚,分为三层,最上层悬挂着“星沉”二字,中层书有“英风宛在”,下层则写着“精引四方”,显得庄重而又凝重。
灵堂正中央挂着张作霖身着大元帅服的照片,灵柩的两侧摆满了花圈,殡葬中的置物走廊以及四周的墙面上布满了挽联、挽幛,令人心生敬畏。
王至诚默默凝视着墙壁上的照片,心中倍感沉重,仿佛那一天的情景再一次浮现于眼前。
在王至诚的脑海中,浮现出殡葬中最引人注目的不仅是灵堂本身,还有那些一幅幅政界要人和书画名人的作品。其中包括国民政府审计院长、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于右任的挽联,原奉天省长及东北大学的王永江和刘尚清的祭文,国立艺术学院院长林风眠的亲笔书写的祭帐,以及徐悲鸿所作的诗配画。
在这些作品中,北邙体的魏碑尤为突出,馆阁体的书帖则显得相对较少。而引碑入帖、碑帖融合的作品,除了于右任之外,实属凤毛麟角。更令人震惊的是,沈尹默坚持的“二王”路线所创造出的独特风格书法亦是寥寥无几。
王至诚仔细思索,冯玉祥、汤玉麟、郑孝胥、罗振玉等人,多和张作霖生前有特殊的关系,不免疑问:“为什么没有郑孝胥等人的祭礼或挽联呢?”
弘一法师面色凝重,答道:“这些人大多曾倒戈,有的为光复大清而认贼作父,有的则投靠了日本。张汉卿对此自然深感忌惮与恨意。”
王至诚注意到弘一法师的祭文,字迹优雅,饱含情感,忍不住轻声诵扬:“弘一之书法精严净妙,闲雅冲逸,乃国之至宝,中国之光。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儒家之谦恭、道家之自然、释家之静穆,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得者珍如拱璧,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王至诚感慨道:“文赋与书艺的融合,使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难怪鲁迅、郭沫若都称赞:得大师一字,无上荣耀。”
弘一法师微微摇头,笑着说道:“书艺难以完全表达对雨亭之情,这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他指向南京政府方面的挽联,示意王至诚过来:“施主,您来看这一边。”
王至诚低头读到:“噩耗传来,几使山河变色;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这一对联让他心中不禁升起一阵无以言表的悲伤,感慨万千。
弘一法师接着讲述那一天的殡葬细节:“殡葬之日,贫僧亲自为雨亭做法仪式。在阵阵哀乐声中,张学良披麻戴孝,双手举着一把燃烧的香,缓缓走来,庄严地跪下,向父亲献上香火。当他站起身时,目光扫过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送来的花圈和南京政府方面的挽联,心中涌起一阵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当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特使林权助男爵、山本九治、佐藤松本、川岛美子一行到来的时候,张学良的脸上瞬间变得冷酷,心中悲愤交加,夹杂着“七七”事件后所面临的危机,仿佛一触即发。
此时,大帅府内的官员和佣人无不愤懑不平,心中对日本人的仇恨如同火山即将喷发。张学良早有杀日本为父报仇之心,然而林久治郎却面不改色,毫无忌惮地走了进来,手里持着刀枪,目中无人。
张学良怒火中烧,心中已然决定不再忍让。于是,卫兵持枪阻拦林久治郎不许踏进灵堂的时候,张学良就假装不知,身在帐内观察。
“我是张作霖的朋友,绝不想日本人做出愚蠢之事。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愿意承受!”林久治郎一边说着,一边将兵器交给张学良的卫兵,随后带着手下以中国的礼仪连磕四头,神情中透着一丝小心翼翼。
张首芳见状,抄起柳棍,怒气冲冲地朝着林权助冲来,直奔男爵田中,吼道:“你们再来一次,我就打一次!”这个连张作霖都敢害怕的女儿,自然令日本人感到不安,迫不得已地暂时退去。
“‘七七’,大帅未能入土为安;‘百日’还不见动静,这个少帅!有什么困难,告诉弟兄们,别一个人撑着。”王至诚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不解与关切,似乎对张学良仍有些成见。
“做家不知柴米贵,汉卿迟迟不来,除了悲痛还有难处。”弘一法师劝道,随后继续叙述那一天的经过:“在张作霖的殡葬上,奉军部队充当了送殡葬队。”
“在负责守卫的士兵后面,有一个巨大的神像,象征着人去世后,今生的善恶都归宿于尘土。张汉卿专门请和尚道士诵经念佛,做道场、破狱等,我知道张汉卿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对付日本人。”
话音刚落,王至诚和弘一法师对视一眼,心中隐隐感到这其中的危险与复杂。
未来的局势将会如何发展,似乎已然埋下了更深的悬念。张学良望着冷风中的白纱,心中荡漾着无尽的哀伤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