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视台预告片播出的那天,整个合作社都沸腾了。
七叔公特意把村委会的投影仪搬到了晒场上,白色幕布挂在两棵老梨树之间。李大勇早早搬来了长条凳,张婶和李青母亲忙着炒瓜子、煮花生,连梨生都贡献出了珍藏的果汁软糖。
李青站在晒场的边缘,手指无意识地绕着衣角打转。
王轱辘从背后靠近,带着刚洗过的皂角香气,温热的手掌贴上她的后腰:\"怕什么?\"
\"万一拍得不好看......\"李青声音越来越小。
王轱辘低笑一声,下巴上的胡茬蹭过她耳廓:\"我媳妇怎么拍都好看。\"
幕布亮起来时,晒场上瞬间安静。熟悉的片头音乐过后,青山合作社的航拍画面铺满整个屏幕——整齐的草莓大棚、金黄的梨园、错落有致的生态山庄,还有蜿蜒的乡间小路像一条银带穿过绿色田野。
\"这就是新时代的美丽乡村......\"解说员的声音浑厚有力。
镜头切换到包装车间,李青正在检查梨膏成色。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她自己都没发现,工作时嘴角会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娘真好看!\"梨叶突然大喊,引得大人们一阵哄笑。
画面转到王轱辘修拖拉机的场景。他结实的臂膀绷紧工装布料,汗水顺着脖颈滑进衣领。
李青在镜头外指导他拧螺丝的片段被完整保留,两人一来一往的互动惹得晒场上的妇女们直捂嘴笑。
\"没想到轱辘哥这么上镜!\"李大勇媳妇用手肘捅了捅丈夫,\"你看看人家。\"
最让人意外的是七叔公的采访片段。老人坐在柿子树下,谈起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时眼睛发亮,那些皱纹里仿佛藏着整个村庄的故事。
当他说到\"要让年轻人看到农村的希望\"时,晒场上好几个小伙子都红了眼眶。
纪录片播到厨房互动那段时,李青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屏幕上她低头尝汤的侧脸被做成慢镜头,睫毛轻颤的样子她自己都没见过。王轱辘从背后环住她的画面更是引发全场起哄,梨生捂着眼睛大喊\"羞羞\"。
\"拍得......挺好的。\"王轱辘凑在她耳边说,呼吸喷在耳廓上激起一阵战栗。
片尾字幕滚动时,晒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七叔公抹了抹眼角,起身去开早就准备好的庆功酒。李大勇张罗着搬桌子,张婶把刚出锅的炸藕盒端了上来。孩子们在大人腿间穿梭,争抢着掉在地上的花生。
李青的手机突然疯狂震动起来。微信消息一条接一条地蹦出来——有多年不联系的同学,有县里的领导,甚至还有深圳那个客商的视频通话请求。
\"李老板要忙了。\"王轱辘拿走她手里响个不停的手机,\"先吃饭。\"
庆功宴持续到深夜。李青帮着收拾完最后一张桌子,发现王轱辘不见了。找了一圈,最后在梨园深处的老梨树下发现了他。月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来,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躲这儿干嘛?\"李青挨着他坐下。
王轱辘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
盒子里是一枚银戒指,样式简单大方,内圈刻着两人的名字缩写和结婚日期。李青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今天确实是他们领证的纪念日——不是当年那个简陋的乡村婚礼,而是后来补办结婚证的那天。
\"怎么突然......\"
\"电视上那个镜头,\"王轱辘罕见地有些局促,\"看你手上光秃秃的。\"
李青这才注意到,纪录片里她洗菜、打包、做饭的镜头,手上的确空空如也。那对银镯子早被她收进了抽屉,怕干活时磕碰。
\"帮我戴上。\"她伸出左手。
王轱辘的动作很轻,银环缓缓推过她的指节,最后稳稳卡在无名指根部。月光下,素雅的银圈泛着柔和的光,比任何珠宝都来得珍贵。
远处晒场上的欢笑声隐约可闻,梨园里偶尔传来熟透的果实落地的闷响。王轱辘突然把李青打横抱起,惊得她轻呼一声。
\"回家。\"他声音低沉,\"今晚谁敲门都不开。\"
夜风掠过树梢,带走最后一片枯叶。合作社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只剩下晒场上的投影仪还亮着微弱的光。幕布上定格的画面是纪录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青山合作社的全家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最真实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