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机\"滴滴答答\"的声音在县邮局里格外刺耳。陈志远盯着工作人员手中的电报纸,心跳随着敲击声不断加速。当译电员终于撕下那张薄薄的纸片时,他几乎能听见自己太阳穴突突的跳动声。
\"香港华润公司询价,\"译电员推了推老花镜,\"晓梅辣酱,首批订单五千瓶。\"
陈志远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柜台边缘敲击。五千瓶,是厂里目前半个月的产量,而且外贸价格至少是内销的三倍!但这封电报来得太蹊跷——他们的产品从未出过省,怎么会突然被香港客商盯上?
\"回电确认。\"他果断决定,\"报价每瓶港币五元。\"
译电员倒吸一口凉气。1981年港币兑人民币汇率约1:0.3,这意味着每瓶辣酱要价一块五,是内销价的五倍!
\"要不要...再斟酌下?\"老译电员好心提醒,\"省外贸局的参考价才...\"
\"就这个价。\"陈志远在电报纸上签下确认,\"注明是特供配方,玻璃瓶包装。\"
走出邮局时,八月的阳光火辣辣地灼人。陈志远眯眼望向远处的山峦,青龙山泉水厂的地基已经开挖,张建军正带着十几个小伙子在工地忙碌。这个突如其来的外贸订单,将彻底改变红星厂的发展轨迹。
\"陈厂长!\"供销社的王主任小跑着追上来,\"听说你们接外贸单了?县里让我问问,需要什么支持不?\"
陈志远心中一动。在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出口是政治任务,能调动一切资源。他立刻列出清单:\"出口专用玻璃瓶、食品级铁盖、还有...\"压低声音,\"一套真空包装设备。\"
\"设备有点难...\"王主任搓着手,\"不过省外贸局刚到了一批日本淘汰的二手货,我帮你问问。\"
回厂的路上,陈志远不断思索这单生意的来龙去脉。路过公社大院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让他骤然停步——周雅正倚在吉普车旁,短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手里晃着个牛皮纸袋。
\"惊喜吗?\"女记者笑得狡黠,\"你的辣酱要出国了。\"
谜底揭晓。原来上周省委接待港澳工商界代表团时,周雅把辣酱作为伴手礼送给了华润公司的代表。对方带回香港试销,没想到在几家高档超市被一抢而空。
\"这是样品反馈。\"她递过纸袋,\"他们特别喜欢你那个加了野山椒的版本。\"
陈志远快速浏览着全英文的评估报告,其中\"authentic rural flavor\"(正宗乡土风味)被反复提及。在前世全球化商业中,这正是最值钱的卖点。
\"还有个消息。\"周雅压低声音,\"赵建国调任地区工商局副局长,下个月上任。\"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虽然早有预感,但这个消息还是像块石头压在心头。地区工商局正好管着进出口商品检验...
\"不过短期内他动不了你。\"周雅眯眼望向远处的工地,\"你们现在是省里挂号的出口创汇企业,省领导都盯着呢。\"
正说着,苏晓梅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车把上挂着个布包,里面是刚取回的信用社汇票。见到周雅,她一个急刹,差点从车上栽下来。
\"小心!\"陈志远扶住车把,闻到一股淡淡的茉莉香——这丫头居然用了香皂。
\"电报...电报回了吗?\"苏晓梅气喘吁吁地问,脸颊被太阳晒得通红。
陈志远点头,把周雅介绍的情况简单说明。少女的眼睛越睁越大,最后几乎要蹦出眼眶:\"五千瓶?港币?\"她颤抖着掏出小本本,\"那得...那得重新做成本核算...\"
\"先别急。\"周雅笑着按住她的手,\"华润公司要求改进包装,这是他们的设计方案。\"
设计稿展开,三人同时屏住呼吸——墨绿色瓶身配金色标签,正中是毛笔字\"晓梅辣酱\",下方还有行小字\"since 1980\"。这种简约大气的设计,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堪称惊艳。
\"标签要用丝网印刷。\"周雅指着工艺说明,\"瓶盖要镀金,每个成本增加两毛钱。\"
苏晓梅立刻掏出算盘,珠子噼啪作响:\"加上关税和运输费,净利润会减少18%...\"她突然抬头,\"但品牌价值提升至少三倍!\"
这个专业判断让陈志远和周雅同时侧目。少女不好意思地解释:\"周校长订的《经济研究》上说的...品牌溢价...\"
陈志远心头一热。这丫头已经不满足于记账,开始主动学习商业理论了。他正要夸赞,远处突然传来引擎声——秦雪的吉普车卷着尘土驶来,后座堆满各种仪器。
\"水质报告批下来了!\"女医生跳下车,白大褂在风中翻飞,\"省防疫站认定青龙山泉达到矿泉水标准!\"她挥舞着一纸批文,\"可以正式投产了!\"
双喜临门!陈志远接过批文,上面鲜红的公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秦雪凑过来看外贸设计稿,突然提议:\"矿泉水也可以走外贸,港澳那边最认这种健康概念。\"
四人围坐在供销社门前的石凳上,热烈的讨论引来不少围观群众。周雅分享着海外市场见闻,秦雪分析保健食品标准,苏晓梅则飞速计算着各项成本。陈志远望着这群朝气蓬勃的伙伴,突然想起前世第一次带团队征战国际市场的情景——那时的团队成员个个西装革履,却远不如眼前这些\"土包子\"纯粹。
\"还有个问题。\"周雅突然严肃起来,\"出口商品需要商检证,而地区商检局...\"
\"归赵建国管。\"陈志远接上她的话,心头蒙上阴影。前世多少企业死在行政审批这一关。
秦雪突然笑了:\"商检的前提是卫生许可证吧?\"她眨眨眼,\"而医疗系统...恰好归我父亲管。\"
这个隐藏信息让陈志远震惊。秦雪从未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没想到竟是卫生系统的\"高干子弟\"。难怪她对政策如此熟悉,又能搞到各种稀缺物资。
\"别这么看我。\"秦雪摆摆手,\"我和家里...关系一般。但为了公事,可以破例打个电话。\"
夕阳西沉时,众人分头行动。周雅去县里发加急电报,秦雪回医疗站联系省卫生厅,苏晓梅则赶回厂里准备生产计划。陈志远独自走向工地,想和张建军商量设备改造事宜。
水厂地基已经初具规模。张建军光着膀子在调试一台锈迹斑斑的锅炉,汗水在他结实的后背上划出闪亮的轨迹。见陈志远过来,他直起腰,用满是油污的手抹了把脸:\"这老家伙修修还能用,省三千块。\"
\"有新任务。\"陈志远递过外贸设计稿,\"月底前要改造出一条精品生产线。\"
张建军扫了眼图纸,眉头紧锁:\"要加装贴标机和封口检测仪...\"他估算着,\"至少五千经费。\"
\"批了。\"陈志远毫不犹豫,\"再给你配五个学徒。\"
工程师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你小子...比机械厂那帮孙子痛快多了。\"
夜幕降临后,陈志远在粮仓召开紧急会议。煤油灯下,核心团队成员神色凝重。外贸订单虽然诱人,但时间紧、要求高,更别说还有赵建国这个潜在威胁。
\"最关键的是原料。\"王丽华指着清单,\"野山椒库存只够八百瓶,要补货得进山收购。\"
\"包装材料我负责。\"周雅主动请缨,\"省报明天有车去上海,可以捎带。\"
\"杀菌工艺需要升级。\"秦雪翻着香港标准,\"他们的微生物指标比国内严十倍。\"
讨论越来越热烈。陈志远注意到苏晓梅一直没发言,只是埋头计算着什么。会议快结束时,她突然举手:\"我有个想法...能不能用补偿贸易?\"
这个专业术语让所有人一愣。苏晓梅红着脸解释:\"就是...用部分货款直接买香港的包装设备...周姐说那边淘汰的机器比我们新的还好...\"
陈志远眼前一亮。补偿贸易是八十年代外贸的常见形式,能解决外汇短缺问题。没想到这丫头连这个都研究过!
\"可行。\"他立刻拍板,\"周雅帮忙询价,晓梅负责谈判方案。\"
散会后,苏晓梅留下来整理会议记录。煤油灯下,她纤细的手指在算盘上飞舞,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陈志远递过毛巾,她道谢时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像触电般缩了回去。
\"紧张?\"陈志远轻声问。
\"怕搞砸了...\"苏晓梅咬着下唇,\"我连省城都没去过,现在要跟香港人做生意...\"
陈志远想起前世第一次跨国谈判时的忐忑。那时的他至少还有mbA学历打底,而这丫头全靠自学...
\"你比谁都强。\"他认真地说,\"那些外商就认你这股实在劲。\"
少女的眼睛在灯光下亮得惊人。她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给你的...谈判时穿。\"
展开是件白衬衫,领口和袖口都精心熨过,还配了条深蓝色领带。陈志远认出这是她用出口样品布头拼的——这丫头竟然偷偷学会了裁缝!
\"我...我跟王姐学的...\"苏晓梅结结巴巴地解释,\"第一次做...可能不太合身...\"
陈志远二话不说换上衬衫。出乎意料,剪裁极为合体,尤其是肩线处理,完全看不出是手工制品。他系上领带,转身时看见少女眼中闪过的光彩。
\"好看吗?\"
\"像...像电影里的人...\"苏晓梅的声音越来越小,\"就是...太显眼了...\"
陈志远突然明白她的顾虑。在这朴素的乡村,过于光鲜的打扮反而会成为异类。他解下领带,只留衬衫:\"这样行吗?\"
少女用力点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将她泛红的脸颊映照得格外生动。
夜深人静时,陈志远独自核对生产计划。外贸订单打乱了原有的节奏,但也带来质的飞跃。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目标:\"国际战略:1.建立出口专用生产线;2.通过补偿贸易引进设备;3.注册商标专利。\"
钢笔突然没水了。陈志远甩了甩笔尖,一滴蓝墨溅在\"香港\"二字上,晕染成小小的蝴蝶形状。
远处传来夜枭的啼叫。1981年的夏夜闷热而漫长,而属于他们的商业传奇,正随着一封越洋电报,悄然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