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嘴角高高扬起,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他快步走上前去,自来熟地伸出手臂,一把将白久的肩膀紧紧搂住。
张元身上穿着一套剪裁精致的西装,那西装袖口处的定制袖扣在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晃。
“哎呀呀!”
张元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得意。
“这可都是托徐苑老师的福啊!
他说我去年写的那首《山河序》的歌词还有几分新意呢。”
他稍稍顿了一下,然后迅速压低了声音,仿佛在分享一个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秘密。
“不过跟你比起来,我可就差得远啦!”
说罢,张元又不自觉地将身体往前倾了倾,与白久的距离更近了一些,两人的肩膀几乎快要贴在一起。
他的嘴唇微微凑近白久的耳朵,用一种只有他们彼此才能听到的低沉声音继续说道:
“你没瞧见后台那些前辈都在议论你?
说什么新生代里总算出了个敢用古意填词的奇才。”
话音未落,会场穹顶的水晶吊灯突然暗了一瞬,随即亮起暖金色的光晕。
主持人清亮的声音通过环绕音响传来:
“各位来宾,华夏词曲创作研讨会正式开始!
首先有请本届大会名誉主席,徐苑老师致辞!”
掌声如潮水漫过整个会场。
白久被人群推着往内场走,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台上 。
徐苑扶着雕花讲台起身,银发在聚光灯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她展开手中卷轴,上面墨迹未干的 \"传承与新生\" 四个大字,与身后全息投影的动态词牌特效交相辉映。
“这场景每年都震撼。”
张元不知何时掏出了个小本子,飞速记录着徐苑的发言要点。
“去年她用《今朝醉》曲调改编的 AI 作曲实验,直接把研讨会推上热搜榜。
今年指不定又有什么新花样。”
说完,他想了想,就又开口说话。
“就是你在大厅听到的那个,《今朝醉》AI改编。”
白久正要点头回应,忽然听见台上的徐苑轻叩话筒,清越的声响如珠落玉盘般在会场回荡。
老学者放下手中卷轴,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最后停留在白久身上。
她那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诸位,在探讨传承与创新之前,我想先请一位特别的年轻人上台。”
全场的目光瞬间汇聚过来,白久感觉掌心微微沁汗。
张元兴奋地捅了捅他的腰,压低声音道:
“说的肯定是你!快上去!”
“这位年轻人,用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惊艳了整个乐坛。”
徐苑抬手示意白久上前,银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他让我们看到,在古籍散落、文脉稀缺的当下,年轻一代依然能从岁月的缝隙里,采撷到最动人的诗意。”
随着白久缓步走上台阶,身后大屏幕突然亮起《怎叹》的歌词。
那句点睛之笔被放大数倍,在全息光影中流转生辉。
徐苑将话筒递到他手中时,压低声音说:
“孩子,把你心里的声音,说给这个时代听听。”
会场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有背景音里《怎叹》的旋律若有若无地流淌。
白久望着台下林立的话筒和殷切的目光,闪光灯明灭间,他看见张元冲自己竖起大拇指。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触到口袋里皱巴巴的草稿纸,终于开口:\"各位老师、同仁,今天我站在这里......\"
他握着话筒,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热震动,目光扫过台下印着 “传承与新生” 字样的卷轴。
“徐老师展示的传承与新生四字,让我想起我中学时期无意在图书馆里翻开那本《华夏词曲发展史》时的震撼。
书中那些残缺的篇章、模糊的记载,就像等待被唤醒的古老灵魂。”
他顿了顿,指了指会场四周流转的全息词牌特效: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生在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时代。
也有人说我们是遗憾的,焚典之劫让我们错过了太多完整的经典。
但在我看来,传承不是复刻,而是在废墟中寻找火种。
就像这座会场里的全息投影,它用最前沿的技术,让千年前的词牌焕发新生 —— 这便是创新赋予传承的翅膀。”
白久的声音逐渐激昂:“当我写下山有木兮时,并非刻意模仿古人的笔法。
我在深夜里反复推敲,试图让古老的意象与现代的旋律对话。
我想着自己在歌曲里加入电子合成器的音效,让古筝的音色在混音中若隐若现,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协作。
那些失传的典籍虽然带走了许多故事,但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用新的乐器、新的节奏,为古老的情感注入新的生命力。”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
“传承不是把经典供上神坛,而是让它流淌在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里。
创新也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在理解其内核后,勇敢地走出新的道路。
就像徐老师去年用 AI 改编《今朝醉》,用算法解构传统曲调,却让更多年轻人听见了经典的魅力。
这让我明白,真正的传承,是让文化基因在创新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最后,白久望着台下白发苍苍的前辈和朝气蓬勃的同行: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拼凑出完整的文明拼图,但我们可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让我们带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用创新的勇气,在词曲创作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史诗。”
他望向徐苑老师眼中的赞许,又看向张元本子上新记录的笔记:
“所以,我想对所有青年创作者说,不要害怕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
虽然我们未曾见证那些完整的文明,但这反而给了我们重新定义文化的机会。
让我们以笔为剑,以灵感为盾,在词曲创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也许我们的作品,就会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这个时代最独特的文化印记。”
会场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徐苑奶奶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轻轻点头。
张元激动地站起身来,用力鼓掌,脸上满是钦佩与赞叹。
白久站在台上,看着眼前热烈的景象,口袋里的草稿纸与手机里的残页仿佛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