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症总括
小儿痫症类似痉病和惊风,发作的时候会突然昏倒、抽搐,伴有流涎和发出声响,一顿饭的工夫就苏醒过来,如同没有生病一样。它分为阴痫、阳痫,还有惊痫、痰痫、食痫、风痫,病因与症状各异。
【注释】痫症之所以类似惊风、痉风,是指发作时患儿突然昏倒、身体抽搐,痰涎堵塞气道,呼吸急促并发出声响,这些表现与惊、痉两种病症相似。但痫症发作时四肢柔软,一顿饭时间就会苏醒,过后就像没病的人一样,不像痉风那样全身僵硬,一整天都不苏醒。
所谓“阴”指的是阴痫,会出现脏腑阴寒的症状;“阳”指的是阳痫,会出现脏腑阳热的症状。惊痫是因为受惊发热引发,痰痫是由于痰邪导致,食痫是因饮食问题引起,风痫是感受风邪所致。这些痫症的症状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临床时应当详细辨证。
阴痫
阴痫属于脏寒之病,发作时肢体厥冷,仰卧且肢体拘急,面色呈现白中带青,口吐白沫,声音低微,脉象沉细。可用醒脾汤、固真汤、定痫丹治疗,轻症用醒脾汤,重症用固真汤,病情缓解后用定痫丹调理。
【注释】阴痫属于阴寒内盛、脏腑虚寒的病症,大多是在慢惊风之后,痰邪侵入心包而引发。发作时患儿手足冰冷,仰卧且肢体拘挛紧迫,面色青白,口中吐出白沫,发出的声音微弱,脉象表现为沉细。病情较轻的,使用醒脾汤治疗;病情较重的,使用固真汤治疗。待病情缓解后进行调理,用定痫丹为主进行治疗。
醒脾汤(方剂可查看慢惊门相关内容)。
固真汤(方剂可查看慢脾风相关内容)。
定痫丹
人参(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炒) 茯神 枣仁(各五钱。炒) 远志(三钱,去心) 琥珀(三钱) 天竺黄(四钱) 白术(五钱,土炒) 橘红 半夏(姜制) 天麻(各三钱) 钓藤钩(四钱) 甘草(二钱,炙)
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用炼蜜制成如榛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淡姜汤化开后服用。
阳痫
阳痫属于腑热之病,发作时身体发热、出汗,患儿仰卧,面色发红,脉象数且洪大,牙关紧闭、急切啼叫并口吐涎沫,可选用龙胆汤、泻清丸与抱龙丸治疗。
【注释】阳痫属性为阳,是腑有热邪的病症,大多是由于急惊风时祛风、下痰不彻底,时间久了导致形成这种病症。发作时身体发热、自行出汗,患儿仰卧,面色红赤,脉象洪大且快,牙关紧闭拘急,有的还不停地啼哭喊叫,口中吐出涎沫。如果是风邪兼热邪的情况,使用龙胆汤;若是肝经有热,就用泻清丸;要是痰涎壅塞严重,用四制抱龙丸来治疗。
龙胆汤(方剂可查看“噤口”相关内容)。
泻清丸(方剂可查看“急惊风”相关内容)。
四制抱龙丸
天竺黄(五钱) 辰砂(二钱) 胆星(一两) 雄黄(二钱) 麝香(一分半)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另外取麻黄、款冬花、甘草各五钱,加水煎煮,煮好后滤去药渣,用小火将药汁熬成膏状,再与之前研磨好的药末混合,制成如芡实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汤化开后送服。
惊痫
惊痫是小儿受到奇异事物惊吓,扰动神气引发。发作时会吐舌、急切呼叫,面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发作状态就像有人要抓捕他一样。可用安神的大青膏和镇惊丸,对治疗惊痫很有效。
【注释】小儿的心肝热邪旺盛,偶然被惊吓之邪触动,从而使得神气混乱,最终形成痫症。发作的时候,小儿会吐出舌头并急切呼叫,面色一会儿变得苍白,一会儿又变得通红,表现出惊恐不安的样子,就好像有人要来抓捕他一样。治疗时,先服用大青膏,之后再服用镇惊丸,这样痫症自然就会平定。
大青膏
天麻(三钱) 白附子(二钱) 青黛(一钱,研) 蝎尾(一钱,去毒) 朱砂(一钱,研) 天竺黄(二钱) 麝香(三分) 乌梢蛇肉(一钱,酒浸,焙干)
将上述药物一同研磨细碎,再用炼蜜调和成膏状。服用时,年龄较大的孩子每次服五分剂量,年龄小的孩子每次服三分剂量,用薄荷汤化开后服用。
镇惊丸
茯神 麦冬(各五钱。去心) 辰砂 远志(去心) 石菖蒲 枣仁(各三钱。炒) 牛黄(一钱半) 川黄连(三钱,生) 珍珠(二钱) 胆星(五钱) 钓藤钩(五钱) 天竺黄(五钱) 犀角(三钱) 甘草(二钱,生)
把以上的药材共同研磨成精细粉末,接着用炼好的蜂蜜制成药丸,每颗药丸重量为五分。根据患儿年龄、病情斟酌用量,用淡姜汤送服。
痰痫
痰痫患儿平素就多痰,发作时痰液壅塞在喉咙间,呼吸急促,甚至昏倒,还会口吐痰沫,可用一捻金与滚痰丸治疗。
【注释】所谓痰痫,是因为小儿平时体内痰邪就很盛,有时偶然因受惊发热,最终导致痫症。发作的时候,痰涎在喉咙部位堵塞,呼吸急促,继而昏倒,口中吐出痰沫。此时应先服用一捻金,迅速泻下痰邪,再吹服朱衣滚痰丸,这样气机顺畅、痰邪清除,痫症自然就会停止。
一捻金(方剂可查看“不乳”相关内容)。
朱衣滚痰丸
礞石(一两,煅) 沉香(五钱) 黄芩(七钱) 大黄(一两)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粉末,以水为黏合剂制成药丸,再用朱砂包裹药丸外层作为衣。根据患儿年龄大小确定服用剂量,用白开水化开后服用。
食痫
食痫是因饮食过量,食物积滞在中脘部位,一时之间痰热内生引发。患儿面色发黄、腹部胀满,呕吐物与排泄物气味酸臭。可用妙圣丹、朱衣滚痰丸,后续再用清热和胃丸调理,以恢复健康。
【注释】食痫这种病症,病根在脾脏。由于小儿吃奶或进食过多,食物在胃脘中部停滞积聚,恰逢此时痰热壅盛,就导致了痫症发作。刚开始时,患儿面色发黄、腹部胀满,出现呕吐、泄泻且气味酸臭,之后就常常发作抽搐。这时适宜先用妙圣丹治疗,若痰邪强盛,用朱衣滚痰丸治疗,之后再用清热和胃丸进行调理,如此就能清除积滞,使惊痫平定。
妙圣丹
雄黄 蝎梢 朱砂 代赭石(各二钱。煅,醋淬) 巴豆(三个,去油) 杏仁(二钱,炒,去皮尖)
把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用蒸熟的枣肉混合药末制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木香煎成的汤液化开后服用。
朱衣滚痰丸(方见痰痫)。
清热和胃丸
川连(五钱,生) 栀子(五钱,生) 竹茹(四钱) 麦冬(五钱,去心) 连翘(四钱,去心) 山楂(一两) 神曲(一两,炒) 麦芽(一两,炒) 陈皮(四钱) 枳实(五钱,麸炒) 大黄(五钱) 甘草(三钱,生)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用炼蜜制成药丸,每丸重量为一钱。根据孩子情况决定用量,用白开水化开后让孩子服下。
风痫
风痫是因出汗后脱衣,风邪侵袭经络所致。发作时两眼青黯,面色淡红,十指屈伸像在数东西。可用化风丹、羌活桂枝汤、牛黄丸治疗,轻症用化风丹,重症用羌活桂枝汤,风邪兼痰者用牛黄丸。
【注释】风痫的成因是小儿出汗后脱去衣服,皮肤腠理张开,风邪趁机侵入人体经络。发作时患儿双眼呈现青黯之色,面色淡红,手指不停地屈伸,如同在数东西。治疗方法首先应疏散风邪、解除表证。病情较轻的,用化风丹治疗;病情较重的,用羌活桂枝汤治疗;如果风邪兼夹痰邪,用牛黄丸治疗。
化风丹
胆星(二钱) 羌活 独活 天麻 防风 甘草(生) 荆芥穗 人参 川芎(各一钱)
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再用炼蜜制成如皂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汤化开后服用。
羌活桂枝汤
羌活 防风 麻黄 桂枝 天麻 大黄 甘草(生)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入适量水,煎煮后服用煎好的药液。
(方歌)羌活桂枝治风痫,疏风泻热妙难言,羌防麻桂天麻草,大黄煎服自然安。
牛黄丸
胆星 全蝎(去毒) 蝉退(各二钱半) 防风 牛黄 白附子(生) 僵蚕(炒) 天麻(各一钱五分) 麝香(五分)
把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末,将枣煮熟后去掉枣核与枣皮,取用枣肉与药末混合制成如绿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生姜汤化开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