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抵达首个高危遗迹时,林深和洛璃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这处环形遗迹的环壁几乎断裂了三分之一,暗紫色的熵能与刺眼的创世之力像两条失控的巨蟒,在虚空里疯狂绞杀,所过之处,连光线都被撕裂成碎片。更奇特的是,遗迹周围漂浮着无数半透明的“共生体”,它们一半是暗紫色的熵能凝聚体,一半是金色的创世之力结晶,正用身体填补着环壁的裂缝,却在两种能量的冲击下不断消散又重组。
【检测到共生体生命特征】木屋的提示音带着凝重,【存活时间:平均30分钟】【行为模式:主动修复遗迹】。
洛璃看着一个共生体刚填补好裂缝,就被熵能巨蟒撕碎,化作漫天光点,却又在瞬间从能量乱流中凝聚出新的形体,继续冲向裂缝,忍不住握紧了林深的手:“它们在自杀式修复...”
林深调出该区域的平衡数据,发现这里的熵能与创世之力强度是主宇宙的百倍,且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没有任何缓冲地带。“正常的平衡方式在这里行不通。”他指着共生体凝聚的瞬间,两种能量在它们体内形成了千分之一秒的稳定态,“但它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用不断的毁灭与重生,换取遗迹的存续。”
就在这时,一个体型较大的共生体突然冲向木屋,它的熵能半身布满焦黑的裂纹,创世之力半身却散发着顽强的光芒。当靠近木屋时,它突然解体,化作一道信息流注入木屋系统——那是这处遗迹的记忆:很久以前,这里的共生体文明曾创造出完美的平衡机制,却在一次熵能潮汐中失去了家园,只剩下这些能量形态的残魂,坚守着修复遗迹的使命。
“它们在请求帮助。”洛璃解读着信息流里的情感波动,那是混杂着绝望与希望的信号,“但不是让我们替它们修复,而是...教会它们更持久的平衡方式。”
林深看着共生体一次次冲向裂缝,突然想起守界者的话:“引导,而非掌控。”他将木屋的平衡枢纽功能调整至“镜像模式”,让木屋的金蓝能量流与遗迹的能量乱流形成镜像共振——不是强行压制,而是模仿共生体的节奏,在毁灭与重生的间隙,注入一丝契约符文的稳定因子。
洛璃则释放出冰晶本源,在能量乱流中编织出细密的光网。这些光网不阻挡能量冲击,却能在共生体重组时,为它们的核心包裹一层保护膜,延长稳定态的时间。第一个被光网包裹的共生体,存活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了1小时,它惊喜地用熵能半身向洛璃发出感谢的信号,然后带着新的力量冲向裂缝。
“有效!”林深加快了镜像共振的频率,让契约符文的稳定因子顺着能量乱流扩散,“你看,它们开始自己调整重组的节奏了。”
果然,越来越多的共生体学会在光网中优化形态,有的将熵能半身压缩成防御外壳,有的让创世之力半身形成能量核心,甚至有几个共生体开始协同合作,一个吸引熵能冲击,一个趁机修复裂缝,配合得默契无间。
三天后,当林深与洛璃准备离开时,这处遗迹的环壁裂缝已经修复了大半。共生体们用能量在虚空里组成巨大的契约符文,向他们道别。那个体型较大的共生体化作一道光流,融入木屋的能量球,成为了新的信物——它代表着“在绝望中创造平衡”的勇气。
木屋的星图上,这处遗迹的坐标从红色变成了稳定的银白色,与其他环形遗迹的坐标连接起来。林深看着能量球里的信物越来越多,从初契星的紫金石到共生体光流,每一件都承载着不同文明的平衡智慧,忽然明白守界者为何将修复遗迹的任务交给他们——不是因为木屋的力量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走过的每一段旅程,都在收集这些独一无二的“平衡密码”。
“下一个目标,失衡程度最高的那处遗迹。”洛璃指着星图上一个闪烁着刺眼红光的坐标,那里的能量信号显示,两种力量已经开始相互湮灭,随时可能引发连锁爆炸,“据说,那里曾经是守界者的主基地。”
林深握紧天道裁决杖,感觉能量球里的所有信物都在共振,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积蓄力量。“正好,让它们看看,这些来自不同星球的智慧,合在一起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木屋的提示音坚定地响起,【平衡枢纽能量储备100%】【所有信物同步率95%】【准备进入湮灭危险区】。
林深与洛璃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熟悉的决心——就像在核心领域面对熵主时那样,在记忆回廊对抗幻象时那样,在源初核心做出选择时那样。契约符文在两人胸口熠熠生辉,与木屋的金蓝光芒、信物的共振光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平衡之盾,护着木屋,向着那片最危险的能量乱流,缓缓驶去。
他们的旅程还在继续,平衡的故事也远未结束。而那些收集的信物、走过的星球、遇到的生命,都已化作这趟旅程中最珍贵的宝藏,在多元宇宙的边界上,书写着属于平衡者的,永不落幕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