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吉祥流泪,赵姨娘想起她三四岁时就跟着自己,那时她那么小,如今竟已成材,不禁红了眼眶,戳了戳小吉祥的脑袋,笑道:“你这丫头,专会让人掉泪。\"
小吉祥不好意思地解释:“姨娘别乱说。\"
黛玉和宝钗知道小吉祥在荣国府的日子并不轻松,因此两人关系格外亲密。
黛玉打趣道:“大好时光,怎么哭起来了?娘快别哭了,外人还以为是我这个媳妇得罪您了呢。\"
赵姨娘闻言擦了擦眼泪,笑着答应:“好,听你的。\"
在宁国府,赵姨娘受到的是老太妃般的礼遇,无论走到哪里,下人们都对她恭敬有加,这让她颇为得意。
荣国府,东大院内,王熙凤坐在榻上,思索着贾母交代的任务,犯了难。
宝玉的婚事实在棘手,门第高的看不上他,门第低的又怕贾母责怪自己不尽心,真是愁坏了王熙凤。
贾琏回到家中,看到王熙凤愁眉苦脸地坐在榻上,不禁笑问:“奶奶,这是怎么了?难道荣国府还有什么让你忧心的事不成?”
王熙凤瞪了他一眼,“哟,这不是我们的二爷嘛!难得从那边回来,还记挂着家里我和娘儿俩呢!”
贾琏听了这话,心中不悦,皱眉说道:“你要是总这么说话,我真不如走了。\"
王熙凤虽不满,但想到还需依靠贾琏生育后代,只得笑着回应:“二爷今天脾气挺大啊,连句话都不能说了吗?”
贾琏听后略感歉意,在旁边坐下说道:“奶奶,尤二姐又不会入府,也碍不到你,不如说说到底是什么事让你如此烦闷?看看我能不能帮你想想办法。\"
王熙凤便将贾母让她为宝玉找媳妇一事告知贾琏,“你说这不是为难人吗?宝玉尚未婚配却已有庶长子,哪家好人家的女儿肯嫁?就算生的是女儿,也是庶长女,这事儿实在不好办。\"
贾琏听罢思索片刻道:“那便找个家世普通些的家庭好了。\"
王熙凤冷笑一声,“二爷,若真找这样的家庭确实简单,可老太太那里不好交代,肯定说我们不上心。
虽说老太太眼下最看重三弟,但宝玉毕竟是她疼爱多年的孙子。\"
贾琏闻言也觉棘手,忽而灵光一闪,提议道:“前些年老太太过寿时,大嫂子娘家的两个表妹怎么样?”
王熙凤回答:“按理说大嫂子的父亲身为国子监祭酒,虽官职不高,但出身清贵,确实是不错的姻缘。
只是李家以礼孝治家,非常讲究规矩,恐怕得知宝玉的情况后,不会答应的。\"
贾琏听完笑道:“不去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不如去碰碰运气吧。\"
王熙凤明知此事十有**无望,但仍鼓起勇气前往李纨的住处。
“哟,凤丫头今天有闲工夫来看我啊,真是难得的客人,素云、碧月还不快给奶奶泡茶!”
李纨热情迎接王熙凤。
等两人进屋后,贾兰恭敬地向王熙凤行礼:\"贾兰见过二婶婶。\"
王熙凤笑着扶起贾兰:\"兰小子,快回去温习功课吧,我跟你娘聊点事。\"贾兰听完再次行礼,然后回内屋学习去了。
\"大嫂子,你把兰哥儿教得很好啊。\"
李纨笑了笑没有说话,她明白王熙凤没事绝不会来找她,这次肯定是有事需要帮忙。
王熙凤见李纨没回应,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大嫂子,不知道你那两个堂妹是否已婚?\"
李纨听了愣了一下,虽然不清楚王熙凤为何问这个,但还是回答:\"两位妹妹年纪还小,父亲说还没给她们定亲呢。
凤丫头问这个做什么?\"
王熙凤笑着说:\"大嫂子,你觉得宝兄弟配得上你家堂妹吗?\"
李纨听出了她的意思,对宝玉,李纨从心底里看不起,更何况全府都知道宝二爷的侍妾袭人已有身孕,这种未嫁先育的情况,是李家这样的家庭所不能接受的。
李纨严肃地说:\"凤丫头,这事恐怕不太合适,你也清楚我们家是什么情况,这件事父亲一定不会同意的,就别再提了。\"
既然李纨这么说,王熙凤也不好再纠缠下去,待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贾琏问:\"怎么样?大嫂子答应了吗?\"
王熙凤撇了撇嘴:\"答应什么呀,直接就被顶回来了!\"
贾琏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既然大嫂子不愿意就算了,我们可以想想别的办法。\"
皇城。
大明宫,养心殿。
一位御史站出来奏道:\"陛下,臣弹劾阳平郡王贾环,他无视法律,伤害嫡母,不仅挖掉了嫡母的舌头,还将她囚禁在城外的庄园里!\"其他六部的文官也纷纷附和。
林如海在一旁闭眼不语,心中暗笑,仅凭贾环防控天花一事,现在民间声誉颇高,王夫人之事还不足以让贾环受到责罚。
弘武帝语气严肃地说:“贾环府上的事朕已尽知,王氏罪责难逃。
若非贾环及时察觉,我大乾恐怕已陷入危机。
此等恶妇死不足惜,何况她并非贾环的嫡母,别忘了贾环早已出继宁国府。\"听到这话,那御史哑口无言,不知所措。
张廷玉注意到附议的官员多为江南出身,心想这些人或许对贾环怀恨在心。
于是站出来道:“御史弹劾需查清事实,切勿盲目行事,速速退下!”
御史听后脸色发白,急忙回到队列中。
退朝后,弘武帝留下张廷玉、林如海和陈廷敬于御书房,询问意见。
陈廷敬拱手道:“陛下,江南士族仍不甘心,对新法存有敌意。\"弘武帝冷笑一声:“朕早料到他们会伺机而动,贾环在江南之举让他们对贾环恨之入骨,因此一有机会就针对他。
不过朕岂会让他们得逞!”
张廷玉道:“陛下,百姓渴望安定,若明年无灾害,我大乾定会愈发强盛,这些反对者无需担忧。\"陈廷敬则说:“只要陛下掌控军权,就不怕他们轻举妄动。
若有人胆敢作乱,正好借此机会清理江南的世家势力。\"虽话糙但理不糙。
荣国府内,贾母向王熙凤询问道:“这般寻找竟如此困难?”
王熙凤苦笑着回答:“开国功臣之家没有合适的姑娘,镇国侯牛继宗倒是有个女儿,但他视为掌上明珠,绝不可能同意这门亲事。
再者,以宝兄弟的身份也不匹配。
还有一些境遇不佳的人家,别说您老人家,就连我也看不上。\"
贾母闻言皱眉道:“这该如何是好?快让鸳鸯去把政儿叫来。\"鸳鸯领命离开去找贾政。
不多时,贾政来到荣庆堂行礼:“母亲,不知唤儿前来有何要事?”
贾母说道:“宝玉的婚事,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贾政听后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母亲,我有一门生叫傅试,他有个妹妹,才貌双全。
只是傅试十分疼爱妹妹,不愿轻易许配他人,这才耽误了她的婚事。
如今她已二十三岁,年纪稍长些,但也是个不错的伴侣,母亲觉得如何?”
贾母听了这话,说道:“不妨请她过来见见面再说。\"贾母对儿子的眼光并不完全信任,因此想要亲自看看傅秋芳。
贾政笑着答应:“自当如此,我这就去和傅试商议。\"
傅试听到贾政的话,心中大喜。
正是他一直不肯将妹妹嫁出去,才导致傅秋芳至今未嫁。
现在听说贾政有意提亲,哪有不愿意的道理,忙道:“一切听从政公安排。\"
内室中,一位容貌秀丽的女子听到外面的谈话,微微蹙眉,轻声叹息后继续低头做针线活。
荣国府。
鸳鸯快步走进来说道:“老太太,傅家姑娘带着两位嬷嬷前来请安。\"
贾母闻言笑道:“快请进来,莫要怠慢了客人。\"
林黛玉、薛宝钗及史湘云听说此事,都赶来想看看傅秋芳究竟是怎样的人。
毕竟宝玉是他们从小一起玩大的朋友,希望宝玉能找到合适的伴侣,所以特意过来瞧瞧。
不多时,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缓缓步入荣庆堂,向贾母行礼道:“民女傅秋芳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打量一番,觉得满意,傅秋芳不仅知书达理,而且容貌端庄,是个难得的佳人,便笑道:“免礼吧,大家都是自家人。\"
傅秋芳起身,又依次向黛玉、宝钗和湘云行礼:“民女傅秋芳拜见三位王妃。\"
黛玉虚扶示意不必多礼:“姐姐请起,不必客气。\"
傅秋芳落座后,静 ** 着不发一言,这让贾母对她更加欣赏。
黛玉等人相视一笑,都觉得傅秋芳性情稳重,日后应该好相处。
回宁国府后,贾环听闻此事,愣了一下,疑惑傅秋芳为何会与宝玉扯上关系。
细问之下才知道是贾政作的决定。
黛玉注意到贾环的表情,关切地问:\"环儿,怎么了?傅秋芳出了什么事吗?要是有不妥之处,赶紧告诉外祖母。\"
贾环摇头说:\"傅秋芳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她哥哥傅试太过功利,只要多留意些便无妨。\"
宝钗皱眉说道:\"那宝玉岂不是会有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