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对这首词喜爱不已,小心收起,王熙凤在一旁笑道:“林妹妹,快盖上盖头,莫误了吉时。\"
宁国府宾客云集,开国功臣齐聚,连元兴勋臣边军也派人送来贺礼。
前院由贾政、贾赦招待客人,后宅则由贾母亲自陪同,这样重要的喜事,她不愿交给王夫人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后宅正堂里,贾母陪伴着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太妃及刘氏等诰命夫人谈笑风生。
南安太妃祝贺道:“恭喜姐姐,既嫁外孙女又娶孙媳妇,亲上加亲,环哥儿又被封为国公,家族兴旺啊。\"
北静王太妃也笑道:“正是,姐姐可以安心享受清福了。\"其他开国诰命随之附和。
牛继宗的夫人刘氏对贾母说道:“太夫人,不知贵府二姑娘是否已许配人家?若尚未定亲,我希望能向家老爷提议这门亲事。
您尽管放心,我在此承诺,家中将遵守规矩,三十岁无子方可纳妾,绝不会委屈二姑娘。\"
贾母听后微微一愣,心想迎春虽为庶出,身份似乎配不上牛家嫡子,但如今贾环地位渐隆,迎春的身份也水涨船高。
外界皆知,宁国公最宠爱的大姐便是迎春,为了让她不受委屈,甚至逼迫贾赦退掉了与孙家的婚约。
想到此处,贾母笑着回应:“并非我不答应,你也清楚,环哥儿对家里姐妹格外上心,这件事还得他点头才行,否则我可招架不住他的脾气。\"
刘氏并不急躁,笑道:“太夫人尽管放心,若真能结成这门亲事,定不会委屈二姑娘。
那我便等您的回信了。\"
此时,鸳鸯快步走进来报告:“老太太,宫里来了天使,圣旨下来了,皇后娘娘不仅赏赐了许多好东西,还特意晋升林姑娘为郡君。\"
贾母听后满心欢喜,北静王太妃也祝贺道:“恭喜老姐姐双喜临门!”
众位开国诰命一同向贾母道贺:“恭贺太夫人双喜临门。\"
贾母喜笑颜开,说道:“大家都高兴高兴!”
随后转向鸳鸯,“通知全府,接下来三个月的月钱照发,让下人们也热闹热闹!”
宁安堂内,贾环接过圣旨后,与一众开国勋臣谈笑风生。
后堂中,紫鹃正陪伴黛玉在新房里,小吉祥匆匆赶来,兴奋地说道:“林姑娘,前面传来消息,皇后娘娘懿旨已到,晋封您为郡君了!”
小吉祥称呼黛玉为“太太”
,令她面红耳赤,嗔怪道:“胡说什么呢!”
小吉祥愣了一下,随即嬉皮笑脸地说:“您现在是林姑娘和三爷的太太了,自然该称您为太太,我可没叫错,还等着您的赏赐呢。\"
小吉祥与黛玉关系亲密,不仅因为她曾经救过黛玉的性命,更因为她对贾环有着特殊的感情。
贾环轻轻点了点小吉祥的额头,轻斥道:“你这丫头越发大胆了。
紫鹃,快给她一个红包,免得有人背后说咱们小气。\"
紫鹃笑着递给小吉祥一个红包,小吉祥接过笑道:“多谢太太赏赐!”
说完便一溜烟跑开了,外面很热闹,她要去玩耍。
曲终人散后,贾环缓步走向后宅。
到了正屋,平儿、晴雯等丫鬟纷纷行礼道:“恭喜三爷!”
贾环笑着回应:“同喜,同喜。\"说完走向内室,留下一群红着脸的丫鬟。
进了新房,紫鹃行礼后退下。
贾环点头一笑,小丫鬟紫鹃心里紧张得像小鹿乱撞,明白今天黛玉不会与贾环圆房,自己可能要代为主持这重要的一晚,这是身为陪嫁丫鬟的责任。
贾环掀开黛玉的盖头,灯火映衬下,黛玉显得更加娇美,他一时愣住了。
黛玉嗔怪地锤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笑着说:“林姐姐,你真美!”
紫鹃端来合卺酒,说道:“三爷、姑娘,请喝了合卺酒,早点休息吧,时候不早了。\"
两人饮完合卺酒,黛玉的脸颊染上了红晕,美丽动人。
贾环拉着她的手说:“林姐姐,我们终于在一起了,能娶到你,是我贾环此生最大的幸福!”
黛玉被贾环的情话羞得满面通红,低声说:“你也是这般想的。\"
两人洗漱完毕后,来到炕上,贾环搂着黛玉躺下。
黛玉害羞地说:“环儿,虽然我不能服侍你,但可以让紫鹃帮忙。\"说完把头埋进贾环怀里,不敢抬头。
贾环笑着安慰她说:“林姐姐,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就这样抱着你,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在我们的大喜之日,怎么能做那些煞风景的事呢。\"
站在一旁的紫鹃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为姑娘找到这么好的夫婿感到高兴。
听到贾环的话,黛玉心中甜蜜无比。
在这属于他们的喜庆时刻,若是要他去找别人,她定会难过。
贾环的话让她感动,低声回应:“环儿……”
第二天清晨。
晴雯和香菱伺候贾环与黛玉起身梳洗后,一同前往正堂。
平儿、彩霞、小吉祥、小幺儿等人纷纷跪下行礼:\"奴婢给太太请安!\"黛玉抬手示意免礼:\"今日成婚第一天,受此大礼已觉不安,往后依旧如往常。多谢太太。\"丫头们起身,小吉祥率先说道:\"太太果然没变!\"平儿轻敲她的额头:\"头一天若不行全礼,岂不是辜负了三爷的心意?\"晴雯笑着调侃:\"你这丫头,以后当心些,如今有太太在,莫再胡闹。\"小吉祥期待地看着黛玉,黛玉忍俊不禁:\"一切照旧,你爱怎样便怎样。\"黛玉欣赏宁国府的自在氛围,认为生活应随性而为,不愿改变过往习惯,只要开心就好。
小吉祥听后兴奋不已:\"太太真好。\"说完得意地瞥向晴雯,惹得晴雯瞪她一眼。
平儿提醒:\"三爷、太太,该用饭了,待会还需去拜见长辈,莫误了时辰。\"
众人来到荣庆堂。
黛玉与贾环向贾母行礼:\"给老祖宗请安。\"贾母看着这对璧人,满心欢喜:\"好孩子,鸳鸯快来扶他们起来。\"贾环与黛玉起身后再向邢夫人、王夫人点头致意,按国礼本应二人回礼,但未在意。
随后与姐妹们重新见面,探春打趣:\"妹妹,今后该称呼姐姐了。\"黛玉皱眉:\"三丫头休想!\"王熙凤附和:\"妹妹,可别学大姑姐那样,否则吃亏的是你哦。\"稍作停留后,贾环与黛玉带着人来到赵姨娘的小院。
贾环与黛玉双双跪拜:\"娘亲,请安!\"
赵姨娘见到跪在地上的贾环与黛玉,眼眶微湿。
她出身低微,从未想到会有今日这般境遇,哽咽着说道:“快起来,地上凉,小鹊,快扶你三爷太太起身。\"
二人站起,走近赵姨娘身旁坐下。
赵姨娘越看黛玉越是喜爱,对她说:“林丫头,要是环哥儿敢对你无礼,你就来找娘,娘定不会轻饶他。\"
黛玉闻言,带着笑意瞥了贾环一眼,对赵姨娘说:“娘,以后我就靠您作主了。\"
赵姨娘立刻摆出长辈的姿态,点头道:“放心,林丫头,环哥儿虽不成器,能娶到你这样的好姑娘,是他几世修来的福气。
若他不懂珍惜,娘必定好好教训他!”
说着,她竟忘记了贾环如今的身份,已是国朝一等宁国公,地位尊崇。
贾环无奈地说:“娘,只要林姐姐不欺我,我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欺负她。\"
黛玉听后,柳眉微扬,虚瞪贾环一眼:“你刚才是说什么?”
“没,没什么。\"
“噗嗤!”
黛玉被贾环的模样逗笑了。
离开赵姨娘的院子后,两人返回宁国府,进了后宅,黛玉才卸下浓妆,舒了口气道:“真是累坏了。\"
小吉祥忙上前为黛玉捶肩,问道:“太太,好些了吗?”
黛玉笑着回答:“小吉祥子,你怎么没出去玩?”
小吉祥低头扭捏道:“晴雯姐姐说,今日是大婚第一天,要在家侍候三爷和太太呢!”
说着,脚尖还在地上画着圈圈。
黛玉被小吉祥逗笑了,说道:“你还小,正是贪玩的时候,去吧,跟小幺儿一起玩,若有事会叫你们回来的。\"
小吉祥高兴得跳起来:“太太最好!”
说完,拉着旁边的小幺儿,转眼间就消失了。
晴雯笑着说:“太太您就惯着她吧,以前有三爷惯着,现在又有您惯着,将来可怎么办呢。\"
黛玉笑道:“晴雯你也别嘴硬,你不也是一样惯着她吗?我又不是外人,以前怎样,以后还是怎样好了。\"
贾环被母亲赵姨娘唤至跟前,她语重心长地说:“你身边的人都是一家人,我向来宽厚待人,今后无需拘束。
只要咱们后院和睦,你在外做事也能安心。\"平儿、晴雯等人忙恭敬应承。
皇城内,弘武帝近期较少涉足后宫。
御书房中,御医为其诊脉后道:“陛 ** 魄尚佳,只是精力不足或因劳累所致。
若需调养,可服些补药,但不宜长期依赖丹药,以免伤身。\"弘武帝听罢挥手示意退下。
赵戴权奉命暗 ** 间名医,以求确认身体状况并非无端恶化。
作为一位隐忍多年的 ** ,他的心机可见一斑。
荣国府内,贾母闻太监所报喜讯,即贤德妃怀孕三个月有余,欢喜地给予重赏,并决定全府连赏三月月钱,令众人心情振奋。
王夫人激动落泪,认为这是家族荣耀。
薛姨妈则提醒大家保持冷静。
另一边,宁国府黛玉闻此消息,忧心忡忡。
她担心一旦元春产下嫡子,王夫人或将再度掌权,引发诸多纷争。
平儿见状笑道:\"太太无需忧心,林府之前的事情已让二太太铭记于心。
更何况,您不仅是国夫人,还是郡君,她无权干涉我们东府之事。\"
晴雯附和道:\"太太,即便大姑娘诞下皇子,我们也无需害怕。
老太太尚在,且大姑娘未必会偏帮二太太。
上次省亲时,她对三爷亲近得很,若想在宫中顺遂,也不会轻易得罪我们三爷。\"
黛玉虽明白这些道理,但身为元春之母,怎能不焦虑?元春怎会坐视不理?
一旦元春的儿子将来得享大福,贾环又怎会不受牵连?
贾环进门时,正好听到晴雯的话,他笑着对黛玉说:\"林姐姐,你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若真要说,也是因为你太关心我罢了。\"
黛玉听后啐道:\"谁关心你?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贾环继续说道:\"不论大姐姐的儿子是否能得到大福气,如今宫中已有五位成年的皇子,即便再有新皇子出生,也难有大作为。
二太太不过是个普通妇人,掀不起什么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