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单纯的妞妞听闻后开心地拍手叫好:“太棒了,以后我再也不会挨饿了。\"她年纪尚小,不懂即将面临的困境,只觉得从此不必忍饥挨饿。
周围的妇人们目睹此景,无不潸然泪下,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上演。
就在壮汉李大伸手向妞妞时,一些旁观者不忍直视,闭上了眼睛。
惠娘轻声安慰道:“宝贝,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远离痛苦了。\"说完,她也闭上了双眼,泪水早已浸湿胸前衣衫,满脸悲伤的模样让人动容。
若能让女儿平安无忧,她甘愿承受世间一切磨难,但深知失去父母后女儿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倒不如一同离去。
突然,一个清脆稚嫩的声音响起:“你不但没做到,反而比禽兽还恶劣!”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一个小男孩严肃地站在那里,语气坚定地说着正义之词。
李大听到声音后转头看去,发现一名富家少年站在面前轻蔑地看着自己。
虽然内心充满悲痛,但他不愿与孩子争执,再次伸出手向妞妞靠近。
贾环十分愤怒,快步上前呵斥:“ ** ,停下!”
李大愣了一下,僵在半空中的一只手缓缓放下。
贾环并未理会他,而是转向旁边催债的人问道:“李大到底欠你们多少钱?”
领头之人看到孩子开口,下意识看向贾环背后的赵国基。
赵国基沉稳地道:“这是荣国府的三少爷。\"
领头之人吃了一惊,意识到荣国府绝非他们可以招惹的对象,就连背后的人也不敢轻易得罪。
于是急忙赔笑解释:“原来是三爷,小人眼拙未能认出,给您行礼了。\"说完深深鞠了一躬。
贾环挥挥手示意:“说重点。\"
“回三爷,李大确实欠我们三百两。\"
李大瞪大眼睛怒吼:“胡说八道!明明是一百两,怎么变成了三百两?”
领头之人冷笑回应:“若不计利息,拖到明日就远不止这个数了。\"
贾环笑了笑,三百两对他而言并不算什么。
若能收服这位壮汉,自己今后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好了,区区三百两罢了,我替你还了。\"随即从系统仓库取出银票递给催债人。
领头的人接过银票,将借据归还给壮汉李大,冷哼一声:“算你运气好,碰上了贵人。\"说完向贾环行礼后,带着手下离开。
李大撕碎借据,带着妻女跪在贾环面前,激动地说:“多谢三爷救命之恩,以后我的命就是您的了。\"
贾环摆摆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吧。\"他带着李大一家到附近的酒楼,点了满满一桌菜。
看到拘谨的夫妻俩和不停吞口水的女儿妞妞,笑着说:“先吃饭,有事待会再说。\"
吃饱喝足后,贾环对李大道:“进了府,你就是我的人,不是荣国府的人,懂吗?”
李大虽不明所以,但知道是贾环救了他们一家,为他效力也是应该的,于是点头答应:“三爷的话,奴才明白,必定唯您马首是瞻。\"
贾环满意地笑了,递给李大一张百两银票,说道:“这些钱给你安置家人,每七天可以回家探望一次。\"
李大毫不推辞,接过银票交给妻子惠娘,并找来纸笔写下契约交予贾环。
既然命都卖给了贾环,他对这笔钱毫无愧意。
贾环让他回去安排好妻女后再回荣国府。
李大一家感激不尽地离开后,贾环唤出系统查看积分,发现已有四百分,商城也随之点亮。
他心中一喜,打开商城浏览一番,很快泄了气——里面只有日用品、工艺品和一些药品,别的什么都没有。
自嘲一笑,果然是个废物系统,指望它出人头地是不可能的,得好好计划下一步。
没多久,李大便回来了。
贾环让他先跟着赵国基,有什么事自己会交代,这才慢慢带他返回荣国府。
晚饭后,贾环去抱厦找三春。
出发前,他还特意在系统商店花了三个积分买了三朵珠花。
探春和小惜春正在迎春房里谈笑,看到贾环进来,小惜春立刻扑到他怀里撒娇:“三哥哥,听说你出去玩了,有没有给我带礼物呀?”
贾环笑着捏捏她的小鼻子:“当然有啦,怎么会忘了我们可爱的四妹妹呢!瞧瞧这个!”
他掏出三支晶莹剔透的珠花,这可是现代工艺制成的,绝非这个时代可比。
三人都被惊艳得眼前一亮,小惜春迫不及待地抓过珠花,得意地展示给迎春和探春看。
贾环笑道:“这两支是留给二姐姐和三姐姐的,你只能选一支哦。\"
小惜春嘟囔着小嘴:“三哥哥真啰嗦,好东西要一起分享才对嘛!”
随即故作不舍地让迎春和探春先挑。
两人犹豫的模样逗笑了迎春和探春,她们劝道:“还是四妹妹先挑吧。\"迎春转向贾环,担忧地问:“环儿,这珠花很贵重吧,你哪来的钱买这么多?”
探春也紧张地看着贾环,怕他又惹出什么事端。
贾环笑着解释:“是在一个落魄的胡商那儿买的,没花多少钱,二姐姐别担心。\"
迎春和探春这才安心,再看小惜春纠结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最终由迎春决定,小惜春留下粉色珠花,迎春拿蓝色的,探春则是红色的。
小惜春抱着珠花爱不释手,贾环又拿出一个糖人递给她:“四妹妹,这个可是专属于你的!”
小惜春开心地接过糖人,在贾环脸上亲了一口,甜甜地道谢。
贾环嫌弃地擦掉口水,逗得几人笑个不停。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转眼到了大乾弘武六年四月二十五。
清晨,贾环得知林黛玉今日进府,便早早赶到荣庆堂向贾母请安。
他深知,这样的场合怎么少得了自己呢!
一顶软轿停在荣国府大门口,自西角门入内,穿越前院直至二门,改由四位健妇抬着继续前行。
至荣庆堂门口时,已有丫头在此等候。
林黛玉下轿后,丫头迎上前说:“老太太刚还在念叨您,正好您就到了!”
荣庆堂内,贾母、邢夫人、王夫人、三春姐妹及贾环皆在等待黛玉到来。
鸳鸯走进来说:“老太太,林姑娘到了。\"
贾母喜道:“快请进来!”
不久,林黛玉随一个婆子和一个丫鬟步入堂中,在软垫上跪拜行礼道:“外孙女黛玉,给外祖母请安。\"
贾母激动不已,连连叮嘱:“快起来,地上凉。\"鸳鸯扶起黛玉走向贾母身旁。
贾环这时看清黛玉容貌,虽年仅七岁略显稚嫩,却已显非凡气质,果然如原着所言。
贾母将黛玉抱在怀中泣不成声:“我只有你母亲这一个女儿,最疼她,可天意弄人,她先我而去,叫我如何是好!”
黛玉听及亡母之事,亦悲从中来,泪湿双颊。
王熙凤见气氛凝重,忙打趣道:“瞧瞧,老太太的外孙女一来,我这不成器的东西只好靠边站了。\"
贾母闻言止住泪水,笑着斥道:“凤丫头,莫要胡闹,别欺负我玉儿,否则休怪我不饶你。\"随后介绍凤姐给黛玉认识,接着又介绍了邢夫人与王夫人,随后是三春姐妹,最后才轮到贾环。
贾环上前施礼:“小弟贾环拜见林姐姐。\"黛玉回礼,命雪雁呈上礼物。
贾环思索片刻,对黛玉说道:“林姐姐为何如此面善,似乎曾在何处见过?啊,我想起来了,姑妈与老祖宗极为相似,姐姐想必也承袭了这份神韵,难怪让我觉得熟悉。\"心中窃笑,这句台词,倒是借用得恰到好处。
贾母闻言忍俊不禁:“你这猴子,尽拣好听的说!”
黛玉听贾环说自己见过她,心中颇不悦。
她一个未出阁的闺女,怎可随意见外男?这不是损毁她的名声吗?但听完贾环的解释后,黛玉释然了。
黛玉的母亲刚去世时,就被外祖母接到了京城,她内心本就忐忑不安。
进入府中后,看到丫鬟们身穿华丽服饰,心里便有些不舒服。
来到荣庆堂时更觉伤心,大家都身着绫罗绸缎,为何不为母亲守孝呢?但她寄人篱下,又能说什么?幸好贾环一身素色长袍,内穿白衫,这让黛玉感到些许安慰,对贾环的印象也好了许多。
贾环察觉到黛玉的表情,便明白她的想法。
今天特意如此打扮,就是为了让黛玉对比一下。
晚辈或许不懂事,难道长辈也是如此吗?不过是不在意罢了!
黛玉的到来让贾母格外开心,贾环也因此被留下吃饭。
饭后,贾环见丫鬟端上茶来,便对黛玉说道:“林姐姐,我们江南与京城习俗不同,你不习惯的话就不用喝茶了。\"黛玉听后心中一阵温暖,对贾环更加亲近,点头对他微微一笑。
这时贾母说道:“玉儿只带了一个丫头和一个婆子,这可不行。\"随即转向旁边一位娇俏的丫头说:“鹦哥,你以后就跟在玉儿身边吧。\"又对黛玉道:“玉儿,你给她换个新名字,她对府里熟悉,日后使唤起来也方便些。\"黛玉看着鹦哥,思索片刻后说:“你以后就叫紫鹃吧。\"
紫鹃立刻跪下磕头道:“奴婢紫鹃见过姑娘。\"算是认了新主。
众人寒暄一阵后,黛玉去拜见了贾赦和贾政两位舅舅,可惜未能见到。
回到荣庆堂坐下不久,一个身穿大红袍、面如美玉、胸前挂着一块鸽卵大小晶莹美玉的少年闯了进来,直接扑到贾母怀里撒娇。
贾母拍了拍宝玉,笑着对黛玉说:“玉儿,这是你二舅家的宝玉,他刚去跪经了,所以刚才没见到你。\"黛玉听后微微皱眉,母亲是他亲姑母,理应守孝,但这人却穿着鲜艳的大红锦服,显然是没把母亲放在心上。
有了贾环的例子做对比,宝玉的行为就显得格外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