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身着飞鱼服,腰悬天子剑,抵达京畿大营召集三千精锐,朝神京城门疾驰而去。
大乾十三年五月二十,贾环率三千兵马到达距离金陵城五十里的一座小镇,命众军驻扎休整,仅带两人换便装赶往金陵。
金陵城内,贾环先至刘、孙、甄三家门前查看。
因前次冲突,刘家和孙家门前护卫手持武器巡逻,而甄家则一切如常。
难怪江南巡抚不敢贸然行动,刘、孙两家均为江南望族,家仆护卫多达数千人,直系旁系合计亦有数百,一旦武装,不可小觑。
加之江南大营保持沉默,巡抚只能上报朝廷。
两家虽为大族,但家族庞大,日常开销巨大。
弘武帝的新 ** 动摇他们根基,因此联合其他大族共同 ** ,只是刘家领头,孙家则隐于幕后。
贾环见此情形冷哼一声,认为他们自寻死路,遂率两名亲兵奔向金陵城外十里处的江南大营探查。
摸清周围环境后返回小镇。
贾环召来三位千户入屋,“今晚本侯决定突袭江南大营。\"
三位千户震惊:“侯爷,江南大营有三万兵马,我等人数太少,恐难成事。\"
贾环笑道:“正义在我,不信江南大营的将士都会听从刘同**。
本侯心意已定,无需再劝。
此事平息后,我会推荐你们担任城守备或统领。\"三人对视一眼,决心富贵险中求,“遵令!”
深夜子时,小镇上的三千兵马整装待发,马蹄裹布以防声响。
贾环头戴紫金冠,身着飞鱼服,腰悬天子剑,骑在马上遥望漆黑夜空,心想成败在此一举,一挥手下令出击,三千兵马随后跟进。
丑时三刻,江南大营的守夜士兵忽然看见远处有数千骑兵快速逼近,立刻敲响警钟并大声喝问:“来者何人,胆敢深夜闯入军营重地?”
贾环策马当先,手执天子剑高呼:“本侯是宁国府一等侯贾环,受命接管江南大营,违抗者格杀勿论!”
在江南大营士兵尚未反应之际,贾环已抵达营门,挥动手中的大刀将营门劈成碎片,随后率三千骑兵闯入营内。
他高举天子剑,再次宣布:“违抗者按谋逆罪处置!”
江南大营的士兵认出贾环身上的飞鱼服及手中的天子剑,均未敢轻举妄动。
贾环见状稍作放松,随即带领队伍直奔中军大帐。
刘同被外界喧嚣吵醒,询问门外亲兵发生何事,然而得到的并非答复,而是众多持械士兵闯入。
刘同一惊,厉声质问:“你们是谁?竟敢擅闯军营,意欲何为?”
士兵让出一条通道,一位头戴紫金冠、身披飞鱼服、手捧天子剑的英俊少年步入帐内。
刘同瞬间明白此人身份,问道:“宁侯此举是否太过分?”
贾环冷笑一声,“刘同身为江南大营守备,却勾结刘氏和孙氏对抗朝廷,罪无可恕。\"随即下令:“将其押走斩首示众!”
几名士兵立刻上前将刘同捆绑押送出去。
刘同看到中军大帐外躺满倒地的亲兵,终于意识到情况危急,高喊:“贾环,你不得如此,我是朝廷三品官,你无权杀我!快来人,拿下他们!”
然而无人响应,随后传来一声惨叫,刘同已被斩首。
贾环到达校场后,对士兵说道:“今日仅惩治首恶,与诸位无关。\"安抚完江南大营的士兵后,留下一万兵力驻守营地,亲自带领两万兵力前往金陵城外。
贾环宣告:“刘、孙两家聚众谋反,罪责难逃。
今晚金陵城中不留活口,凡反抗者格杀勿论!”
“谨遵宁侯命令!”
金陵城西门,城门尉望见大批兵马逼近,心中警铃大作,高声询问来者身份:“来者何人?”
贾环勒马而出,朗声道:“吾乃宁国一等侯贾环,奉旨讨伐不法之徒,速速开门!”
城门尉借着火光打量,见为首的年轻将领身着飞鱼服,腰悬宝剑,剑穗呈明黄色,不禁心生敬畏,忙下令开城。
城门开启后,贾环分遣三路兵马,分别前往刘、孙、甄三家。
深夜,金陵城东刘府门前,守夜家丁发现士卒接近,厉声喝止:“来者止步,否则放箭!”
因江南大营守备为自家少爷,刘家上下颇为轻视。
一支利箭破空而至,穿透家丁咽喉,其倒地身亡,其余人怒目圆睁,纷纷射箭反击,混乱中数名士卒中箭受伤。
贾环冷笑:“冥顽不灵。\"
刘家家仆难以抵挡正规军,不久刘府即告失守,惨状满目疮痍。
刘家主被押至贾环面前,怒斥:“汝是谁?竟对我刘家痛下 ** !”
贾环挥手示意:“无需多问。\"随后命令押送刘家主,另派人搜查刘府。
之后,贾环率众前往孙家,同样遭遇激烈抵抗,最终孙家上下全部被捕。
接着,贾环领人至甄家。
出发前,他曾下令只围不攻,因甄家并未参与对抗新政,且太上皇尚在世,此时不宜动甄家。
甄家被围,甄应嘉于门口焦虑徘徊,闻讯后匆忙赶往内堂告知老母。
“母亲,大事不好!府外已被包围。\"甄应嘉急切禀报。
甄太夫人缓步而出,说道:“慌什么?我们甄家并未参与反对新法,更何况有太上皇的支持,甄家绝不会 ** 。
想必是贾家那个年轻人到了金陵,这阵仗不小啊。
你去府门口迎接,带他进来,我想见见这位贾家的青年才俊。\"
甄应嘉在府门前急切地等候,远远看到一位少年走来,衣着像是宁国府的贾环。
他急忙上前行礼道:“下官甄应嘉拜见宁侯。\"
贾环笑着对甄应嘉说:“世叔无需多礼,我有皇命在身,打扰太夫人,还望见谅。\"贾环包围甄家的目的不过是想给甄家一个警告,毕竟林如海还在江南,甄家若有所收敛,林如海就会更安全。
虽然贾环怀疑林如海中毒之事与甄家有关,但也不一定就是甄家所为,也许是在都中发生的。
甄应嘉心中虽有不满,却笑着说:“宁侯言重了,请进府喝茶,家母正在等候。\"
贾环随甄应嘉来到甄家后堂安慈堂,这是太上皇赐予的堂号。
进堂后,只见一位白发老妇人端坐主位,含笑看着贾环,身旁有一位十二三岁的女孩搀扶着。
贾环上前行礼道:“晚辈贾环拜见太夫人。\"
甄家太夫人虚扶示意,说道:“久闻荣国府出了位佳孙,年仅九岁便上战场与罗刹人作战,今日一见,果然非凡。\"
贾环摆手笑道:“太夫人过誉了,当年也是迫不得已,让您见笑了。\"
甄家太夫人轻笑:“我便直呼你环哥儿好了。
环哥儿虽受了些委屈,但在大家族里这种事并不少见。
据我所知,你家老太太除了当年投军之事做得稍有过分,平日对你并无苛责之处,别记恨她,家和才能万事兴。\"
贾环点头答应,心想这位太夫人确实厉害,只字不提甄家被围之事,反而以贾家世交的身份教导自己,无形中拉近了两家关系。
甄家太夫人沉思片刻,说道:“环哥儿,我不知道你为何与林如海如此亲近,这次行动也是为了震慑甄家,确保林如海的安全吧。\"
贾环听后大吃一惊,这老太太果然厉害,连他的心思都能猜到。
见贾环神色紧张,甄家太夫人笑着说道:\"你不必太过惊讶,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有什么看不透的?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林如海中毒一事并非甄家所为!甄贾两家世代交好,即便盐政上有分歧,甄家也不会对林如海下此毒手。\"
贾环信服甄家太夫人在这事上没有理由 ** 他,因此推断此事应该是都中之人所为,但他绞尽脑汁也猜不出是谁下的手。
甄太夫人见贾环沉默不语,安慰道:\"环哥儿不必过于忧虑,林如海已无大碍,对方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也害怕留下痕迹。\"
贾环点头赞同:\"太夫人所言甚是,想必是都中之人,也无非那几个罢了。\"
甄太夫人叮嘱:\"环哥儿切莫深陷其中,都中的局势复杂得很,我还指望你能助甄家一臂之力,别被牵连进去。\"
贾环心中苦笑,既已追随弘武帝,怎能置身事外?\"多谢太夫人提醒,我会铭记于心。
不过甄家这些年行事嚣张,且欠国库的银两数目不小,太夫人还是需要约束族人,想办法偿还国库才是。\"
甄太夫人叹息:\"我又怎会不知其中的风险?家族庞大,人心各异,应嘉又无能为力,我能有何作为?至于环哥儿提到的国库欠银,我会尽力筹措。\"甄应嘉在一旁羞愧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贾环笑道:\"国库欠银暂且不必着急,慢慢来即可。
甄家这些年在金陵作恶不少,太夫人该处理的还是要处理,不然将来难免被清算。
我言尽于此,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告辞了。\"
甄应嘉亲自送贾环离开,回府后对甄太夫人说道:\"母亲,贾环的话是不是危言耸听?只要妹妹和外甥在宫里,我们甄家……\"
\"胡说!贾环所言之事,你不妨查一查,凡涉及人命的,该送官的一定要送官,正好借此机会整顿族人。\"
甄应嘉为难地说:“母亲,这样做岂不是与族人撕破脸了吗?何必如此呢?”
甄太夫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斥责道:“糊涂话!不这么做,难道要等朝廷来抄我们的家吗?要是太上皇过世,这些族人闯下的祸事都要我们来承担。
到那时,即便娘娘和皇子在宫中,我们也难逃被抄家流放的命运。
你还在这小事上纠结,真是愚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