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桂花蜜能腌梅子,塞北的羊奶能煮奶茶,蜀地的辣椒……除了辣嗓子,还能干嘛?”
白若雪蹲在“脑洞移动摊位”前,用竹筷戳着面前一碗红彤彤的辣椒面,眉头皱得像个包子。汴梁城的生意刚告一段落,她就带着“搞钱天团”杀向了蜀地,却在“地域特色”上卡了壳——总不能卖“辣椒糖球”吧?辣哭了小孩谁负责?
“郡主,”老忠抱着刚收来的蜀地花椒,叹了口气,“要不咱还是卖老本行?爆浆糖球在哪都受欢迎。”
“老忠叔,”白若雪放下竹筷,拍了拍他的肩膀,“做生意就像打仗,得‘因地制宜’!你看这蜀地,人人都爱吃辣,咱们要是不整个‘辣味糖球’,对得起他们辣红的嘴唇吗?”
红缨正在试吃当地的麻辣兔头,闻言辣得直吐舌头,含糊不清道:“郡主,这辣劲儿……做糖球能好吃吗?我昨天尝了个辣粽子,差点把舌头咽下去。”
陈先生推了推琉璃眼镜,慢条斯理地翻开兵法书:“郡主所言极是。《孙子兵法》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经商亦然,当顺应当地风土人情。”他顿了顿,指着书上某页,“您看这‘因地制宜’篇,正可用于改良糖球。”
白若雪凑过去一看,只见书上写着:“山林、险阻、沮泽,凡此者,兵之害也,非上将不能制。” 她摸了摸下巴:“陈先生,你这兵法……好像跟糖球没啥关系啊?”
“非也非也,”陈先生摇头晃脑,“用兵需知地形,经商需知‘味形’。蜀地味形重辣,何不以辣入甜,反向制之?”
“反向制之?”白若雪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做‘辣中带甜’的糖球?比如……辣椒裹糖壳,里面包甜馅?”
“郡主英明!”陈先生抚掌赞叹。
红缨听得一脸茫然:“甜辣混合?能好吃吗?”
“好不好吃,试试就知道!”白若雪一拍手,“老忠叔,去买最好的麦芽糖!红缨,把那碗辣椒面筛一筛,别让渣子混进去!陈先生,你负责算成本——要是赔了,你得帮我吆喝十倍!”
半月前,“搞钱天团”刚到江南地界,白若雪就被满街的桂花香勾住了魂。她蹲在姑苏城外的桂花树下,看着飘落的花瓣突发奇想:“红缨,去跟花农买十斤桂花!老忠叔,找个酒坊借点上好的糯米酒!”
三日后,“脑洞摊位”推出新品——“桂花糯米爆浆糖球”。雪白的糖壳裹着细碎的金桂花瓣,里面灌着用糯米酒调和的桂花蜜浆,咬一口,甜而不腻,酒香混着桂花香在舌尖炸开。
“哎呀!这糖球竟有‘月落桂子’的意境!”一个路过的酸腐秀才当场吟起诗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妙啊!”
白若雪趁机涨价:“这位公子好眼光!此乃‘文人特供’,十文钱一串,附赠秀才同款摇头晃脑姿势!”
秀才二话不说,掏出二十文:“给我来两串!回去送给同窗,让他们也尝尝这‘舌尖上的风雅’!”
此事很快传遍江南,文人们纷纷慕名而来,不为吃糖球,只为附庸风雅。白若雪见状,立刻推出“桂花糖球诗会”——买糖球满五十文,可参与“咏桂”比赛,最佳诗句能获得“白郡主亲笔题字”(实则鬼画符)。
南宫翎看着摊位前摇头晃脑的文人们,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若雪,卖糖球就卖糖球,搞这些酸文假醋做什么?”
白若雪塞给他一串糖球,笑得狡黠:“战神大人不懂了吧?这叫‘文化溢价’!你看他们为了一句诗买十串糖球,比卖普通糖球赚多了!”
南宫翎咬了一口糖球,甜腻的桂花蜜在嘴里化开,他皱着眉咽下去,耳根却悄悄红了——比起酸文假醋,他更爱她此刻亮晶晶的眼睛。
离开江南,“搞钱天团”一路北上,来到塞北草原。白若雪看着牧民们喝着羊奶、吃着奶豆腐,再次脑洞大开:“老忠叔,去买十斤鲜羊奶!红缨,找牧民借个做奶豆腐的模具!陈先生,算算羊奶和麦芽糖的比例!”
红缨一脸疑惑:“郡主,羊奶能做糖球?不会膻吗?”
“傻丫头,”白若雪敲了敲她的脑袋,“把羊奶熬成奶膏,再混入麦芽糖,保证香甜不膻!”
果然,三天后推出的“塞北羊奶爆浆糖球”大获成功。奶白色的糖壳裹着浓稠的羊奶膏,咬一口,奶香四溢,甜而不腻,连最挑剔的草原汉子都吃得满脸满足。
“这糖球……比我家婆娘熬的羊奶还香!”一个蒙古大汉拍着胸脯,“白郡主,给我包一百串!带回部落给孩子们吃!”
白若雪趁机推出“草原特惠套餐”:买一百串糖球,送“战神大人摔跤表演”一次(当然是南宫翎被迫营业)。
南宫翎得知后,脸黑得像锅底:“本王是战神,不是摔跤的!”
“哎呀,战神大人,”白若雪拉着他的袖子晃了晃,“就摔一次嘛!你看那些草原汉子多热情,摔赢了他们,糖球能卖得更快!”
最终,南宫翎还是被迫换上了摔跤服,在草原上跟几个壮汉“友好切磋”。他本想随便应付,却不料草原汉子们个个骁勇,南宫翎只好认真起来,三两下就把对手摔得四脚朝天。
“好!”草原牧民们齐声喝彩,看南宫翎的眼神从“卖糖球的保镖”变成了“草原英雄”。
白若雪趁机吆喝:“看见没?战神大人摔出来的糖球,吃了能像他一样勇猛!快来买啊!”
于是,“战神摔跤糖球”再次爆火,白若雪数着银子,感慨道:“果然,武力值就是最好的广告牌!”
南宫翎擦着汗走过来,面无表情地说:“下次再让本王摔跤,工资翻倍。”
白若雪眨眨眼:“没问题!不过工资还是用糖球抵哦~”
回到蜀地,白若雪在陈先生的“兵法指导”下,终于研发出了“辣甜爆浆糖球”——糖壳里掺了极细的辣椒面,里面包着用蜂蜜调和的甜馅,辣中带甜,口感奇妙。
“郡主,这糖球……能行吗?”老忠看着红彤彤的糖球,一脸担忧,“上次在京城,您把辣酱糖葫芦送到御史大夫家,人家小公子哭了三天呢。”
“此一时彼一时!”白若雪信心满满,“蜀地人能吃辣,这糖球对他们来说就是‘小case’!”
她让红缨先试吃一串,红缨刚咬一口,瞬间辣得满脸通红,眼泪直流:“辣……辣死我了!郡主,这比麻辣兔头还辣!”
白若雪自己尝了一口,也被辣得直吐舌头,但还是强装镇定:“看!这辣劲儿!够爽!蜀地人肯定喜欢!”
果然,糖球刚摆出来,就吸引了一群爱吃辣的百姓:
“哟!辣糖球?没吃过,来一串!”
“辣中带甜?听起来就刺激!给我来两串!”
“白郡主就是敢玩!啥都能做成糖球!”
糖球很快卖完,白若雪正得意,突然看见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地跑来:“白郡主!不好了!我家老爷吃了您的辣糖球,现在辣得说不出话,让我来问问有没有解辣的!”
白若雪心里咯噔一下,赶紧问:“你家老爷是谁?”
“御史大夫家的!”小厮急得直跺脚,“我家小公子上次吃了您的辣酱糖葫芦,这次老爷又被辣糖球辣到了!您可快想想办法吧!”
围观群众哄笑起来:
“哈哈!御史大夫又栽在白郡主手里了!”
“谁让他总板着脸,吃点辣糖球解解闷也好!”
“白郡主,快想想办法,别真把御史大夫辣坏了!”
白若雪哭笑不得,赶紧让老忠去买酸梅汤,红缨去熬绿豆沙,自己则跟着小厮去御史大夫家“道歉”。
到了御史大夫家,只见御史大夫正抱着茶壶猛灌水,脸红脖子粗,看见白若雪来了,指着她,半天说不出话。
“御史大人,实在对不住,”白若雪赶紧递上酸梅汤,“是我考虑不周,这糖球确实太辣了。”
御史大夫灌了半壶酸梅汤,总算缓过劲来,没好气地说:“白郡主,你这糖球……比我的弹劾奏章还‘辣’!”
白若雪赔着笑:“大人谬赞了。其实这糖球是‘辣甜结合’,开胃健脾,您再尝尝这绿豆沙,解辣效果极好。”
御史大夫将信将疑地喝了口绿豆沙,果然感觉好多了。他看着白若雪,突然叹了口气:“罢了罢了,算我倒霉。不过话说回来,这辣糖球……辣过之后,回味还挺甜的。”
白若雪眼睛一亮:“大人也觉得好吃?”
御史大夫哼了一声:“好吃是好吃,但下次再做这么辣的东西,先告诉我一声!”
白若雪连连点头,心里却乐开了花——连挑剔的御史大夫都觉得好吃,这辣糖球肯定能大火!
果然,“御史大夫辣哭了”的消息传遍蜀地,反而让辣糖球名声大噪,百姓们争相购买,想尝尝“能辣哭御史大夫”的糖球是什么滋味。
从江南到塞北,再到蜀地,白若雪用“地域特色”改良的糖葫芦爆火各地,“脑洞糖球”的名声越来越响。陈先生看着账本上飞涨的数字,推了推眼镜:“郡主,您这‘因地制宜’之策,实乃商战中的‘上上计’也!”
白若雪得意地晃了晃脑袋:“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不过说真的,还是老祖宗的智慧管用,陈先生这兵法没白读。”
老忠在一旁感慨:“是啊,想当初在王府,老奴只知道舞刀弄枪,哪知道生意还能这么做。”
红缨啃着刚做好的辣糖球,含糊不清道:“郡主,咱们 next stop 去哪?我还想试试用岭南的荔枝做糖球!”
“急什么,”白若雪拍了拍她的头,“先把蜀地的生意做扎实了。对了,”她看向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南宫翎,“战神大人,您说咱们下次去岭南,要不要推出‘战神荔枝糖球’?买一送一,送您亲笔签名……”
南宫翎打断她,声音低沉:“若雪,本王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走南闯北,改良了这么多糖球,”南宫翎看着她,眼神认真,“什么时候……改良一下本王?”
白若雪愣住:“改良你?怎么改良?”
南宫翎走近一步,声音更低:“比如……把‘冷面战神’改良成‘糖球夫君’,需要多少串糖葫芦?”
白若雪脸颊瞬间爆红,心跳如鼓,半天说不出话来。周围的老忠、红缨和陈先生都忍不住偷笑起来。
“咳……”白若雪清了清嗓子,强装镇定,“这个嘛……得看你表现了。这样吧,”她故意板起脸,“你先帮我把蜀地所有的辣椒都买下来,我就考虑一下!”
南宫翎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抹弧度:“好,听你的。”
阳光穿过蜀地的街道,洒在“脑洞摊位”上,也洒在白若雪和南宫翎身上。看着眼前这个愿意为她买光所有辣椒的冷面战神,白若雪突然觉得,这“因地制宜”的智慧,用在感情上,好像也挺管用的。
毕竟,从江南的桂花到塞北的羊奶,再到蜀地的辣椒,她改良的不仅是糖球,更是她和南宫翎之间,那甜中带辣、越品越香的爱情啊。而这,大概就是老祖宗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吧——只不过,她的“人和”,是那个愿意陪她一起“搞钱”、一起“发疯”的冷面战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