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河间行宫中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整个庭院装点得如梦似幻。
宋徽宗赵佶身着一袭素色常服,腰间系着一条明黄丝绦,正陪着嫡皇孙赵靖在庭院中玩耍。
向皇后头戴凤钗,身着绣有牡丹的深青色宫装,端坐在雕花石凳上,脸上挂着温婉的笑容,目光慈爱地看着祖孙二人。
赵靖手里握着一只拨浪鼓,在花丛间蹒跚学步,时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赵佶微微弯腰,跟在孩子身后,眼中满是宠溺,口中还不时说着:“靖儿,慢些走,莫要摔着。”就在这时,宋公公迈着匆忙的步子穿过垂花门,快步走进庭院。
他神色凝重,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脚步带起一阵微风,吹得花瓣纷纷飘落。
宋公公在距离赵佶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先是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襟,随后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声音因为急促而微微发颤:“陛下,皇城似有急报!”赵佶听闻,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觉。
他下意识地挺直腰板,向宋公公伸出右手,沉声道:“呈上来。”
宋公公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密函,双手高高举起。
赵佶上前几步,接过密函,迅速展开。
他的目光如电,在密函上快速扫视。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紧绷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脸上的神情也由凝重转为欣慰,最后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看来这小子做到了,最难得的是各地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向皇后原本正专注地看着赵靖,听到赵佶的话,心中涌起一阵好奇。
她站起身来,迈着优雅的步伐走到赵佶身边,刚欲开口询问,赵佶便将手中的密函递给她,微笑着说:“你看看吧。”向皇后接过密函,认真地阅读起来。
她的眼神随着文字移动,脸上的表情也逐渐放松。
读完后,她轻轻放下密函,微微颔首,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还是陛下教得好。”
赵佶摆了摆手,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在庭院中回荡:“别给我戴高帽子,我可教不了这个出色的麒麟子。
你想想,一开始咱们还担心他这么着急推进改革,肯定会出乱子。
为此,我早早安排人手在各地待命,就怕到时候得为他收拾烂摊子。
可现在看来,咱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赵佶一边说着,一边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双手背在身后。
阳光透过花枝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这小子不但提前让暗卫和近卫师做好准备,还选派了两位重臣前往可能生乱的地方安抚局势。
刚刚得知,宗泽当机立断,先斩后奏,彻底打消了部分妄图作乱权贵的念头。
这太可贵了,不仅说明他军事指挥能力出众,政治手腕也愈发成熟了。”
说到这里,赵佶停下脚步,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目光深邃而坚定:“看来我退位的时间得提前了。
他既有这般能力,我也能放心把这江山社稷交给他了。
过几日,我就回汴京宣布传位之事。往后啊,咱们就能有更多时间陪靖儿玩耍了。你觉得如何?”
向皇后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整个人微微一怔。
她下意识地轻掩双唇,片刻后,很快恢复了端庄的仪态。她微微皱眉,眼中带着一丝忧虑,轻声问道:“陛下,现在就退位给翊儿,会不会太早了些?”
赵佶哈哈大笑,笑声惊起了树上的几只鸟儿。
他走到向皇后身边,脸上笑意盈盈:“一点都不早。
如今翊儿已经全面掌控局势,军队对他服服帖帖,我料想朝堂上的大臣们,多数也已心服口服。我要是再不退位,恐怕不用多久,就有人要推着他上位喽。”
向皇后听了这话,心中“咯噔”一下,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袖。
她抬眼仔细观察赵佶的表情,见他笑容真诚,并无虚假之意,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她微微欠身,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翊儿能得到陛下赐予的机会,实乃他的福分。”
赵佶微微点头,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感慨:“那也得看他有没有能力抓住机会。
要是像赵恒那个逆子一样,就算给再多机会,也是枉然。”提到赵恒,赵佶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脸上浮现出一丝怒容。
向皇后见状,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轻声劝解道:“楚王如今已经迷途知返,陛下就别再苛责他了。
他本质不坏,只是一时糊涂。”向皇后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怜惜。
赵佶沉默片刻,缓缓叹了口气,紧绷的身体也逐渐放松下来。
他望着庭院中的海棠花,目光渐渐变得柔和:“希望他真能改过自新吧。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两人正说着,赵靖摇摇晃晃地跑了过来,手中的拨浪鼓发出清脆的声响。
赵佶蹲下身子,将赵靖抱在怀中,脸上又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靖儿,等你父皇登基,爷爷和奶奶就能天天陪你玩啦。”赵靖似懂非懂地眨着眼睛,小手拍打着赵佶的脸颊,引得祖孙三人一阵欢笑。
当天夜里,河间行宫的烛火一直亮到很晚。
赵佶坐在书房中,面前的书案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奏章。
他手中握着毛笔,却久久未曾落下。烛光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忽长忽短。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向皇后不知何时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盏安神茶。
她将茶放在书案上,轻声说道。赵佶抬起头,看着向皇后,微微叹了口气:“我在想,传位之事,关乎大宋的未来,绝不能有半点差错。明日,我得召集随行的大臣们商议一番。”
向皇后轻轻点头,目光温柔地看着赵佶:“陛下思虑周全,一切都会顺遂的。”赵佶放下毛笔,揉了揉太阳穴:“希望如此吧。
翊儿虽然能力出众,但这江山社稷的担子太重了,我只盼他能带领大宋走向繁荣。”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议政厅。赵佶身着龙袍,端坐在主位上,面色威严。随行的大臣们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肃穆。
“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是为了商议传位之事。朕决定,4月中旬返回汴京,将皇位传给太子赵翊。”赵佶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议政厅中回荡。
大臣们听闻此言,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传位乃国之大事,是否应从长计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脸上满是忧虑。
赵佶微微一笑,目光扫视着众人:“爱卿不必担忧。翊儿在此次军改中的表现,诸位有目共睹。
他既有勇有谋,又心怀天下,定能胜任这皇位。”
其他大臣们听了,纷纷表态。有的表示支持,认为赵翊确有治国之才;有的则面露疑虑,担心传位过于仓促。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众人还是接受了赵佶的决定。
从议政厅出来后,赵佶漫步在行宫的花园中。
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柔和,照在身上让人倍感惬意。
但赵佶的心中却依然有些忐忑,他深知传位之后,大宋的未来就全靠赵翊了。
“陛下,您在这里。”向皇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赵佶转过身,看着向皇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传位之事,已经和大臣们商议好了。下月中旬咱们就回汴京。”向皇后微微点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陛下也该安心了。”
赵佶望着远处的山峦,深吸一口气:“希望大宋在翊儿的治理下,能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了。”两人并肩站在花园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