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清晨,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线透过厚重的云层,洒在巍峨的皇宫之上。皇宫内,红墙金瓦在微光中闪烁着庄重的光芒,飞檐斗拱下,铜铃随风轻摇,发出清脆的声响,似在诉说着这座古老宫殿历经的无数故事。
太极殿中,气氛与往日并无二致。高大的殿柱矗立两旁,金色的龙纹在朱红的底色上蜿蜒盘旋,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殿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香炉中轻烟袅袅,为这庄严肃穆的朝堂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龙椅之上,端坐着皇太子赵翊。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蟒袍,袍上绣着的4爪金龙栩栩如生,彰显着他尊贵的身份。赵翊面容英俊,剑眉星目,眼神中透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坚毅。此刻,他正静静地注视着殿下的群臣,心中思索着即将开启的这场变革。
李公公那尖细的嗓音打破了殿内的宁静:“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余音袅袅。
宗泽闻言,深吸一口气,迈出一步。他身着紫色的朝服,袍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宗泽身形挺拔,虽已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心中却充满了使命感。按照昨天与太子商议的那样,他高声启奏:“殿下,臣以为我大宋军队如今问题重重:军备松弛,士兵训练敷衍了事,操场上的喊杀声有气无力。冗兵冗将现象严重,大量吃空饷的人员充斥其间,真正能战之士却寥寥无几。再不改革,别说抵御虎视眈眈的金兵,恐怕连境内的盗匪都难以招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泛起一阵涟漪。文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武将们则有的皱起眉头,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
赵翊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地说道:“宗枢密使所言极是。我大宋军队,如今弊病丛生,尤其是将领克扣士兵军饷、喝兵血的情况,实在是令人发指,必须要彻底清除!”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威严,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诸位爱卿可曾想过,当我们的老百姓,将他们的儿子、孙子送上战场时,他们的心中是何等的煎熬?他们或许明知,等来的可能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赵翊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痛,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可即便如此,当外敌入侵,他们深知国破则家亡的道理,依然义无反顾地送亲人奔赴战场,只为保家卫国。他们只盼着,自己的亲人能够英勇作战,马革裹尸还。”
说到此处,赵翊微微停顿,眼中浮现出一抹回忆的神色:“本宫想起收复延安府后,曾亲眼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她颤抖着双手,轻轻抚摸着一位牺牲的年轻士兵的脸庞,声音颤抖地问道:‘吾儿勇否?’原来这位士兵名叫陈祥榕,是她的独子。为了收复失地,她毅然决然地将唯一的儿子送上了战场。可如今,她的儿子永远地离开了她,她不去问她儿子的抚恤金多少,她不问她往后的生活怎么办呢?她只问她儿子是否英勇?事后本得知,西军的抚恤金竟然少得可怜,甚至可能分文没有。这怎能不让人感到痛心与愧疚?”赵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也微微哽咽。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赵翊的话语所打动。有的大臣面露不忍之色,有的则低头沉思,似乎在为那些牺牲的将士和他们的家人感到悲哀。
“当时,本宫毫不犹豫地答道:“勇冠三军”!”赵翊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从那一刻起,本宫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军队中的陋习,还将士们一个公平,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前天,本宫与陛下深入商谈,并与各位辅臣仔细斟酌后,决定推行军改,以解决军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赵翊目光扫视着朝堂,眼神中透露出询问与期待。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保守派的几位老臣相互对视,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其中一位年迈的大臣,双手微微颤抖着,心中暗自思忖:“军改,谈何容易?这一改革,势必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堂动荡,危及社稷啊!”但看着太子坚定的眼神和诸位辅臣平静的面容,他又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心中无奈地想:“既然太子和辅臣们已经达成一致,恐怕反对也是徒劳。”
而革新派的大臣们则面露欣喜之色,他们早就期盼着能对军队进行改革,以增强大宋的军事实力。其中一位年轻的大臣,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心中激动地想着:“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军改若能成功,我大宋军队必将焕然一新,定能重振雄风,抵御外敌!”他偷偷看了看周围的同僚,见大家都没有反对的意思,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
武将们的反应则各不相同。一些正直的将领,对军改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军队中的陋习对士兵们的伤害,也渴望能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让士兵们能够安心作战。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双手紧握成拳,眼神坚定地看着太子,心中暗暗发誓:“若能成功改革,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宋的江山社稷效犬马之劳!”
然而,也有一些将领心中暗自担忧。他们担心军改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那些平日里靠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将领,此刻更是坐立不安。其中一位将领,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游移不定,心中忐忑地想:“这军改一来,我以后可就没那么多油水可捞了,这可如何是好?”但看到周围的同僚都没有出声反对,他也不敢贸然开口,只能在心中暗自叫苦。
赵翊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微微一笑,心中明白,这场军改虽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对国家和百姓来说,却是势在必行。他再次开口说道:“此次军改,乃是为了我大宋的长治久安,为了保我百姓安居乐业。本宫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成功!”
众人见太子态度坚决,而各位辅臣也都保持沉默,显然是已经达成了共识。大家心中明白,反对也无济于事,而且军改对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只要不触及自己的核心利益,倒也没有必要强行反对。于是,朝堂上渐渐安静下来,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赵翊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宣布,“朕以监国太子以及全国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向全国军队实行军改!自今日起,所有军队都必须严格遵守新的军规,如有违抗者,严惩不贷!”具体如下:
命令所有大宋部队在三个月内整顿军队,裁撤老弱残兵。
凡是五十岁以上的,给予半年军饷作为安家费;考核不合格的,发放三个月退伍费;
合格的将士上报名字,三个月后朝廷会派专人查验,验证合格者,当面奖励三个月饷银;但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开除出伍,永不录用。”
随着赵翊的话音落下,朝堂上响起了一阵整齐的回应声:“臣等遵旨!”声音响彻大殿,仿佛预示着这场军改必将顺利推行,为大宋军队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朝会结束后,大臣们陆续走出太极殿。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有的大臣脚步轻快,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有的则若有所思,心中还在盘算着军改可能带来的影响。而赵翊站在龙椅前,望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军改进行到底,让大宋军队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师,守护好这片山河,不负百姓的期望,不负祖宗的社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军改的各项措施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起来。赵翊亲自监督,与宗泽等大臣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方案。新的军规明确了士兵的待遇、晋升制度,严厉打击了将领克扣军饷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建设,提高了士兵的作战能力。
大宋的军队,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士兵们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不再担忧军饷被克扣,不再害怕战场上的不公平待遇,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而大宋的百姓们,也对这场军改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在太子赵翊的领导下,大宋的军队一定能够抵御外敌,守护好他们的家园,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往日的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