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泛出金黄的光泽。
然而,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围绕着赵翊归来的暗潮正汹涌澎湃。
徽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眉头紧锁,手中的茶盏已然凉透,却浑然不觉。他的脑海里,全是赵翊班师回朝的事情。
这位战功赫赫的麒麟子,此次凯旋而归,可谓是大宋的荣耀。
可徽宗心里清楚,朝堂之上,那些文官的手段向来 “肮脏”。他想起了狄青,那位曾经战功卓着的将领,班师回朝后,即便立下不世之功,却依旧被文官们百般刁难,最终郁闷而死。想到此处,徽宗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忍与坚定,他绝不能让自己的翊儿重蹈狄青的覆辙。
“到底该让谁代表朕去迎接翊儿和那几十万凯旋的将士呢?” 徽宗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
他深知,迎接之人既要有足够的身份,显示朝廷对此次胜利的重视,又不能抢了赵翊的风头。
他在脑海里将朝中大臣们过了一遍,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这些文官们,平日里勾心斗角,心思都用在了争权夺利上,让他们去迎接,说不定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就在徽宗绞尽脑汁之时,皇太子赵恒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宫殿。
他身姿挺拔,面容英俊,只是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赵恒来到徽宗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儿臣给父皇请安,愿父皇龙体安康。” 徽宗抬起头,看到赵恒,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希望。
“恒儿,你来的正好。” 徽宗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欣喜,“赵元帅即日便要抵达东京了,朕思来想去,决定让你代表朕去隆重接待他们。
赵元帅对我大宋至关重要,你一定要好好接待,多加慰问。日后,他或许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助你稳固江山社稷。”
赵恒听后,微微一怔,脸上却迅速堆起了笑容,说道:“儿臣遵旨。” 然而,在他的心底,却泛起了层层不屑。“他不就是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全靠大宋将士们的功劳。等父皇百年之后,我的左膀右臂多的是,怎么可能是他赵翊?哼,如果不是李大人告诉我实情,我还真以为他有多大能耐,还不是借着宗泽女婿的身份,才获得岳飞等人的认可,功劳也是他们帮他取得的。”
尽管心里这般想着,赵恒表面上却依旧恭恭敬敬,“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好好 ‘对待’ 他。”
徽宗并没有察觉到赵恒的异样,他以为赵恒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心中甚是欣慰。他摆了摆手,说道:“恒儿,你回去好好准备吧,此事千万不可马虎。” 赵恒再次行礼,转身离去。
他的背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孤寂,却又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意味。
徽宗看着赵恒离去的背影,微微颔首,随后便起身,快步向后宫走去。
他要把这个决定告诉向后,与她一同分享这份喜悦。向后,这位端庄优雅的皇后,在徽宗心中一直是温柔贤淑的代表,他相信,向后也会为赵翊的归来而感到高兴。
不多时,徽宗来到了向后的寝宫。向后正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本古籍,静静地阅读着。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勾勒出她温婉的轮廓。听到徽宗的脚步声,向后抬起头,脸上露出了一抹灿烂的笑容。她起身,轻盈地走到徽宗面前,微微欠身,说道:“陛下,今日怎么有空来臣妾这里?”
徽宗看着向后的笑容,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了许多。
他笑着说道:“翊儿马上就要回来了,朕决定让恒儿代表朕去迎接他和那几十万宋军将士。翊儿是我大宋的功臣,将来还能成为恒儿的左膀右臂,辅佐他治理江山,这是我大宋之福啊。”
向后听后,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她很快便恢复了常态,笑着说道:“臣妾也希望他们两兄弟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守护大宋的江山社稷。” 然而,在她的心里,却有着另一番想法。“赵恒,你自己的儿子你还不清楚吗?从小就软弱无能,胆小怕事。而翊儿英勇无比,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去扶持他?况且,翊儿一心想要改造大宋,又怎会真的认真去辅佐赵恒呢?这不过是陛下你一厢情愿罢了。” 但这些话,向后并没有说出口,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徽宗,眼神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虑。
徽宗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并没有注意到向后的异样。
他以为向后也和自己一样,对这个安排感到满意。他点了点头,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相信,有翊儿和恒儿的辅佐,我大宋必将繁荣昌盛。” 说完,他便吩咐太监,立刻下旨给皇太子赵恒,让他做好迎接赵翊的准备。
赵恒回到自己的府邸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他坐在书房里,手中把玩着一把精致的匕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赵翊,你以为立下了战功,就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了吗?哼,太天真了。
在这大宋的朝堂上,可不是只靠战功就能说了算的。” 他想起了李邦彦等人对他说的话,心中对赵翊的嫉妒和怨恨愈发浓烈。
“太子殿下,您为何如此烦恼?” 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赵恒的思绪。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谋士模样的人走了进来。此人名叫王渊,是赵恒的心腹,平日里足智多谋,为赵恒出谋划策。
“王渊,你说赵翊回来后,会不会威胁到我的地位?” 赵恒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王渊微微一笑,说道:“太子殿下不必担忧。赵翊虽然立下战功,但他毕竟是个武将,在朝堂上,文官的势力还是占主导的。而且,只要我们联合李邦彦大人他们,再加上殿下您的身份,还怕对付不了一个赵翊吗?”
赵恒听后,心中稍安。他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不过,这次迎接赵翊,我也不能掉以轻心。我要让他知道,在这朝堂之上,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赵翊失势的那一天。
与此同时,在宗泽的府邸里,宗泽和李纲也在谈论着赵翊归来的事情。
“宗帅,听说陛下让皇太子去迎接赵元帅,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李纲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问道。
宗泽沉思片刻,说道:“皇太子此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温和谦逊,但我总觉得他的心思并不简单。
这次让他去迎接赵翊,我担心他会在背后搞些小动作。不过,赵翊战功赫赫,深得军心民心,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他也不敢轻易动手。”
李纲点了点头,说道:“宗帅所言极是。只是,某些朝臣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打压赵元帅。
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宗泽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说道:“赵翊是我大宋的希望,他肩负着振兴大宋的重任。
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保护好他,让他能够为大宋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宋未来的辉煌。
在东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也在热议着赵翊的归来。他们对赵翊充满了感激和敬仰,纷纷准备着迎接这位英雄的凯旋。一位老妇人眼中含着泪,说道:“赵元帅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若不是他,我们这些老百姓早就死在金兵的刀下了。这次他回来,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他。” 旁边的年轻人也纷纷附和,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
赵翊的归来,就像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让整个东京城都陷入了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之中。各方势力都在暗自谋划,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挑战。而赵翊,这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雄,又将如何应对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呢?他能否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继续为大宋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东京城的未来,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