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内,烛光摇曳。赵翊手持宗泽的来信,眉头微微皱起,旋即又缓缓舒展开来。西夏与大宋的议和协议,虽说不上尽善尽美,但好歹符合他的底线。
他心里清楚,要一举打下兴庆府,难度着实不小,可要是再攻下几个城,以他麾下将士的勇猛,倒也并非难事。
信笺翻过,宗泽的话却让他神色一凛。部分朝臣忌惮他长期手握军权,正盼着他速速班师回朝呢。
看到此处,赵翊不禁冷哼一声,这些人,只知道担心军权旁落,却看不到大宋真正的危机所在。与此同时,宗泽还在信中提及,宗晴琳的临盘之期渐近,盼他早日归京。巧的是,徽宗的来信也说到了这事,只是赵翊心里明白,若不是宗泽提醒,那昏庸的徽宗怕是早就把这事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忍不住低声咒骂:“这个昏君”。
其实,即便没人催促,赵翊也心急如焚地想回去。
他心中藏着一个宏大的计划,要用三年时间改造大宋,让这个积弱已久的王朝重焕生机,进而一举灭金,洗刷大宋多年来的耻辱。
可如今,他手中的权力成了某些朝臣眼中的刺,他们担心他权力过大,威胁到自身地位。想到这里,赵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在他看来,只要能哄好那个昏君,这些都不是问题。不像别的武将,哪怕战功赫赫,也逃不过文官们的弹劾和官家的猜忌。
就说狄青,那可是大宋的一代名将,凭借无数战功获得封赏,更是坐到了管理军队最高位置枢密使。
可即便如此,还是被以欧阳修、文彦博为首的文官集团疯狂打压。在他们的攻势下,连一向英明神武的宋仁宗都顶不住压力,被迫下达让狄青外放的命令。一代英雄,最终郁郁而终。
狄青的遭遇,让大宋众多武将心寒不已,大家都明白了,在这朝堂之上,功劳再大,也抵不过文官的一张嘴。
此后,武将们行事畏首畏尾,谁还敢放手去拼?这无疑是大宋军队战力越来越垮的一个重要原因。
赵翊想到此处,心中满是愤懑,暗暗发誓,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不过,赵翊如今身份高贵,又手握军权,倒也没什么可畏惧的。况且,他对宗晴琳和即将出世的儿子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这可不是他瞎猜,而是十多位御医一致确认的消息,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就变得无比柔软。
但在回朝之前,赵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接见在收复延安府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将领们。
当看到名单上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曲端这些名字时,他的心情愈发迫切。这其中,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那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兴四将”中的三员大将啊!而曲端,若不是他性格太过好强,又不谙官场世故,也不至于早早退出官场,说不定还有机会成为“中兴五将”之一呢。
第二日清晨,晨曦微露,赵翊便来到了延安府外的军营。军营之中,军旗猎猎作响,将士们早已整齐列队,等待着这位统帅的到来。他们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对赵翊的敬重与信任。
赵翊站在营帐前,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激动。他知道,接下来的会面,对他的计划至关重要。他整了整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营帐。
营帐内,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曲端等将领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见赵翊进来,纷纷起身,单膝跪地,齐声高呼:“末将参见将军!”
赵翊的目光首先落在韩世忠身上,他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激动之情难以抑制。眼前这位将领,日后将在南宋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强行忍住,只是快步上前,扶起韩世忠,紧紧握住他的手:“韩将军,久仰大名,此次作战,你的勇猛让我深感钦佩!”韩世忠抬起头,露出爽朗的笑容,声音洪亮地说道:“全赖将军指挥有方,我等不过是尽忠职守。”赵翊看着韩世忠,眼中满是欣赏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他们并肩作战,抗击金兵的场景。
紧接着,他看向张俊和刘光世。看到这两位未来支撑南宋半壁江山的名将,赵翊的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他依次与他们握手,眼中满是热忱:“张将军、刘将军,你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大宋有你们,是社稷之福!”张俊和刘光世恭敬地回应,眼中对赵翊也充满了敬重。张俊微微欠身,说道:“能为将军效力,是末将的荣幸。”刘光世则抱拳行礼,言辞恳切:“愿追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最后,赵翊的目光落在曲端身上。看着这位同样战功赫赫,却因性格原因命运坎坷的将领,赵翊心中不禁有些惋惜。“曲将军,你的军事才能令人赞叹,此次收复延安府,你功不可没!”赵翊真诚地说道。曲端微微颔首,神色间带着几分孤傲:“末将只是做了该做的。”赵翊看着他,心中暗叹,若能将曲端的才能与性格稍加打磨,他必将成为大宋的又一员猛将。
赵翊看着面前的几位将领,心中感慨万千。他深吸一口气,神色变得庄重而严肃:“诸位将军,你们都是大宋的栋梁之才,此次收复延安府,只是我们的第一步。
如今大宋内忧外患,金兵虎视眈眈,西夏虽暂时议和,但也难保不会再起事端。
我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希望我们能携手共进,为大宋开疆拓土,重振雄风!”
将领们纷纷抱拳,齐声高呼:“愿听将军号令!”声音响彻营帐,气势磅礴,仿佛要冲破这苍穹。
随后,赵翊与将领们一同走出营帐,来到兵营之中。将士们看到他们的统帅和诸位将领走来,顿时士气大振,欢呼声此起彼伏。
赵翊站在高台之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将士们。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一切困难与险阻。
此刻,他心中满是豪情壮志,仿佛看到了大宋未来的辉煌。
“将士们!”赵翊的声音雄浑有力,在兵营中回荡,“你们在收复延安府的战斗中,个个奋勇争先,浴血奋战。每一场胜利,每一次冲锋,都饱含着你们的热血与忠诚!韩世忠将军,率领敢死队,夜袭敌营,杀得敌军丢盔弃甲,让敌人闻风丧胆;张俊将军,在正面战场,稳扎稳打,如同定海神针,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刘光世将军,灵活调度,支援各方,让我军的防线坚如磐石,固若金汤;还有曲端将军,以少胜多,创造了战场上的奇迹,为我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在座的每一位将士,你们或是冲锋在前,或是坚守后方,每一个人都为这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将士们听着赵翊的话,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胸膛挺得更高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
这些平日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汉子,此刻听到统帅对他们的赞扬,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
“你们的英勇表现,朝廷不会忘记,我赵翊不会忘记,大宋所有的百姓都不会忘记!你们是大宋的英雄,是国家的脊梁!”赵翊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一把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将士们心中的热血。
“我向你们保证,等我班师回朝,丰厚的赏赐一定会送到你们手中!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但这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宋重回巅峰,让金兵不敢再犯我边境,让百姓安居乐业!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拼搏!”赵翊的声音越来越激昂,他挥舞着手臂,仿佛在向整个世界宣告他的决心。
台下的将士们被赵翊的激情所感染,纷纷振臂高呼:“为了大宋!为了百姓!”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天地都撼动。
演讲结束后,赵翊走下台,与将士们一一握手。他看着这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只要有这些忠诚勇敢的将士们支持,他的改革计划,他的复国大业,就有实现的可能。
回到营帐,赵翊再次陷入沉思。他深知,回朝之后,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更加艰巨的斗争。
朝堂之上,那些保守势力必然会对他的改革计划百般阻挠;后宫之中,他还要想办法应对徽宗的猜忌。但他毫不畏惧,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大宋的新天地。
夜色渐深,月光洒在营帐之上,宛如一层银纱。赵翊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默默思念着宗晴琳和即将出世的孩子。他知道,家人是他奋斗的动力,也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回到他们身边,给他们一个安稳的未来。
与此同时,他也在心中谋划着回朝后的计划。他要如何说服徽宗支持他的改革?如何应对朝臣们的弹劾与猜忌?如何组建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对抗金兵的入侵?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但他坚信,只要他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这寂静的夜晚,赵翊的心中却如波涛汹涌。
他知道,他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毫不退缩,他将带着将士们的期望,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带着对大宋的忠诚,踏上这充满荆棘的道路,向着他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
因为他是赵翊,他肩负着拯救大宋的使命,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写这个时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