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的天空,铅云低垂,似是被这几日的惨烈厮杀压得喘不过气来。城墙上,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弥漫的烟尘与血腥之气交织在一起,令人作呕。
张孝纯和王禀并肩而立,望着远方,斥候刚刚带来的消息,如同一束久违的阳光,穿透了他们心中那片沉重的阴霾——金兵已完全退走了。两人紧绷多日的神经,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些许松弛,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回想起这几日的守城之战,每一个画面都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金兵二十万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将太原城围得水泄不通。
那密密麻麻的营帐,一眼望不到尽头,仿佛要将整个太原城吞噬。
战斗伊始,金兵便展现出了他们的凶悍与残暴,各种攻城器械如巨人般缓缓逼近城墙。
投石车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石块划破长空,带着呼啸的风声砸向城墙,每一次撞击都震得大地颤抖,城墙上的砖石飞溅,守军们被这强大的冲击力震得东倒西歪。
金兵的云梯一架接一架地靠上城墙,如蚁群般的金兵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刀短斧,口中发出阵阵令人胆寒的嘶吼。
城墙上,宋军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用长枪、石块、滚油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拼命抵抗着金兵的进攻。
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宋军士兵们前赴后继,一个倒下了,另一个立刻补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王禀站在城墙上,亲自指挥战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手中的大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走一条金兵的性命。
他大声呼喊着,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弟兄们,太原城是我们的家园,身后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绝不能让金兵踏进一步!杀!”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更加奋勇地抵抗着金兵的进攻。
张孝纯虽然是一介文官,但此刻他也毫不退缩。
他穿梭在城墙上,为士兵们运送武器、包扎伤口,不停地安慰着受伤的士兵:“坚持住,我们一定能守住太原城!”他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
然而,金兵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宋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
城墙上的士兵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整个城墙。
有些地方,金兵已经爬上了城墙,与宋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形势万分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勇带领的先锋精锐部队及时赶到了。
王勇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持一杆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金兵纷纷倒下。
他的身后,是一群如狼似虎的精锐士兵,他们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插入了金兵的阵营。
金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宋军士兵们见状,士气大增,他们趁势反击,将爬上城墙的金兵全部赶了下去。
在王勇部队的支援下,宋军成功地抵挡住了金兵的一轮又一轮进攻。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金兵终于伤亡惨重,不得不选择退走。
这场战斗,金兵损失惨重,但宋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全太原城原本有一万五千个士兵,其中还包括王勇之前留下的五千精锐以及临时招募的新士兵,可如今却只剩下两千多人还活着。
望着眼前这一片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的景象,张孝纯和王禀的心中充满了悲痛与感慨。
“如果不是王勇将军带领部队及时赶到,恐怕这太原城一天都坚守不住,甚至一个时辰都撑不下去啊。”张孝纯感慨地说道。
王禀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佩:“是啊,王勇将军真是一员虎将!他的部队战斗力极强,这次多亏了他们,才解了太原城之围。”
两人正说着,王勇走上前来。
他的身上沾满了鲜血和尘土,脸上也带着疲惫之色,但眼神中却依然透露出一股坚毅的光芒。
“张大人,王将军,金兵已经退走了,接下来我们要尽快做好善后工作。”王勇说道。
张孝纯和王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残破的城墙以及城墙下堆积如山的双方尸体。
那血腥的气味扑面而来,让张孝纯这个文官差点呕吐起来,但他还是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努力保持着镇定。
“先安排人员把金兵的尸体集中起来,挖一个大坑掩埋了吧。”张孝纯说道。
“张大人,我有个建议。”王勇突然说道,“我们可以在木牌上面写上‘侵略者的愤怒—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插在掩埋金兵尸体的地方。”
听到王勇的建议,张孝纯和王禀都感到十分惊讶。
在他们的印象中,王勇虽然是一员猛将,但毕竟出身于普通民众,之前还是地地道道的百姓,后来跟着赵翊一起抗金,文化水平不高,不识字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这样一个“土包子”,怎么会想出如此有气势、有文采的建议呢?
张孝纯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他忍不住问道:“王将军,你这个建议……是怎么想出来的?”
王勇笑了笑,说道:“这是赵翊将军在东京城的做法,我觉得比较解气。
他说,我们要让这些侵略者知道,大宋不是好欺负的,哪怕他们远在天边,只要敢侵犯我们,我们也绝不会放过他们!”
听到是赵翊的主意,张孝纯和王禀心中的疑惑顿时烟消云散。
如果是赵翊想出来的,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赵翊足智多谋,有勇有谋,这样的做法正符合他的风格。
张孝纯的心中对赵翊更加敬佩了,他感慨地说道:“赵翊将军真是深谋远虑啊!这个做法不仅能震慑敌人,还能鼓舞我们大宋军民的士气。”
王禀也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我们就按照赵翊将军的做法来办。让这些金兵知道,我们大宋的威严不容侵犯!”
于是,在张孝纯和王禀的安排下,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将金兵的尸体一具具地搬运到一起,挖了一个巨大的坑,将尸体掩埋起来。然后,在坑前竖起了一块高大的木牌,上面用鲜红的颜料写下了“侵略者的坟墓—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几个大字。而在他旁边确是建立一座大公墓:碑上写着位卫国者的公墓—保家卫国,铭记永世。那鲜红的字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与宋军的不屈。
当斥候带来金兵已完全退走的消息,整个太原城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原本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守城士兵们,瞬间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大宋万胜!大宋万胜!”这声音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在太原城的上空回荡。
“嘿,你们听到没!金兵退啦!咱可算是把他们给打跑咯!”一个满脸血污,却难掩兴奋之色的年轻士兵,挥舞着手中那把早已卷刃的长刀,扯着嗓子喊道。
他叫李二虎,原本是太原城郊外的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战争爆发后,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保卫家园的队伍中。
旁边一个年纪稍大一些的士兵,名叫张大山,他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和血水,一边笑着回应道:“二虎子,这下咱可不用担心脑袋随时搬家咯!这几天,我每晚做梦都在跟金兵厮杀,可把我给累坏了。”
“大山哥,要不是咱大伙齐心协力,还有王勇将军他们及时赶来支援,这太原城恐怕早就被金兵给踏平了。”李二虎感慨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后怕。
“可不是嘛!”另一个身材魁梧的士兵,名叫赵猛,他拍了拍李二虎的肩膀,大声说道,“这几天的仗打得可真是惨烈啊!兄弟们死伤无数,我身边的好几个兄弟都没了。不过,咱总算是守住了,值了!”
就在士兵们欢呼雀跃、相互庆祝的时候,王勇提出的那个建议——在掩埋金兵尸体的地方竖起写有“侵略者的愤怒—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的木牌,也在士兵们中间传开了。
这个消息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个士兵的心田,让他们原本疲惫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欣慰和感激。
“你们听说了吗?王勇将军要在埋金兵尸体的地方立个牌子,上面写着‘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更在旁边为死去的弟兄建立个公墓:卫国者的公墓—保家卫国,铭记永世”一个士兵兴奋地对周围的同伴说道。
“真的吗?这可太霸气了!”李二虎眼睛一亮,激动地说道,“这样一来,那些死去的金兵就会知道,他们是败在了我们大宋士兵的手里,我们的功劳可不会被抹掉!”
张大山点了点头,感慨地说道:“是啊,咱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谁都不想自己的英勇牺牲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被人遗忘。这个牌子立起来,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也是对那些死去兄弟的一种慰藉。”
“我听说,这个主意还是赵翊元帅想出来的呢!”赵猛一脸敬佩地说道,“赵元帅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不仅带领我们打了这么多胜仗,还能为我们这些普通士兵着想。有这样的元帅,何愁金兵不灭,大宋不兴啊!”
“对!只要有赵元帅在,我们一定能把所有的金兵都赶出国门,创造大宋的辉煌!”士兵们纷纷附和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要是那些死去的兄弟们在天有灵,知道赵元帅和王勇将军这么为他们考虑,肯定也会感到欣慰的。
”李二虎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哀伤,他想起了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心中一阵难过。
“二虎子,别难过了。”张大山安慰道,“兄弟们虽然走了,但他们的英勇事迹会被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也会激励着我们继续战斗下去。”
“对!我们要替死去的兄弟们报仇,让金兵知道,我们大宋士兵不是好惹的!”赵猛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哈哈,等把金兵都赶跑了,我就回家去,娶个媳妇,生几个大胖小子!”李二虎突然笑着说道,脸上露出了憧憬的神情。
“你这小子,想得倒美!”张大山笑着骂道,“不过,等战争结束了,咱们都能过上太平日子,那该多好啊!”
“是啊,到时候,我就回去种地,再也不打仗了。”赵猛也感慨地说道。
士兵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尽管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身心俱疲,但此刻,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士兵们更加坚定了保卫大宋的信念。
他们积极参与到善后工作中,修复城墙、救治伤员、掩埋尸体。每一个人都干劲十足,仿佛忘记了战争带来的伤痛和疲惫。
而那块写有“侵略者的愤怒—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的木牌,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矗立在太原城的土地上。
它见证了这场惨烈的战斗,也见证了大宋士兵的英勇和不屈。
每当士兵们看到这块木牌,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自豪和坚定的信念。
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保卫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守护百姓的安宁生活,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兄弟们,加把劲!等把这些活儿干完了,咱们就继续训练,随时准备迎接下一场战斗!”王禀站在城墙上,大声地对士兵们喊道。
“是!将军!”士兵们齐声回应道,声音响彻云霄。
在阳光的照耀下,太原城渐渐恢复了生机。士兵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这座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大宋的忠诚和热爱。
而赵翊元帅的名字,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士兵的心中,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信仰和力量源泉。他们相信,在赵翊元帅的带领下,大宋一定能够战胜金兵,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在处理完金兵尸体的同时,宋军也开始对城内的伤员进行救治,对受损的城墙和防御设施进行修复。
整个太原城,在经历了这场惨烈的战斗后,逐渐恢复了一些生机。
张孝纯和王禀在城中四处巡视,查看善后工作的进展情况。
他们看到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感到一丝欣慰。虽然这场战斗让太原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守住了这座城市,保护了城中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王将军,这次多亏了你留下的五千精锐士兵,他们在守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孝纯对王禀说道。
王禀笑了笑,说道:“张大人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太原城是我们的家园,保卫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回想着当日,王勇收到潭州危急时仍然留下5000精锐部队和他们一起守卫太原,不得不感慨。当时他和王禀正商议怎么对付金兵时。两人正说着,一名士兵匆匆跑了过来,向他们报告:“两位大人,王勇将军前来告辞。”
张孝纯和王禀连忙赶到城门口,只见王勇已经骑在了马上,他的身后是整装待发的部队。
“王将军,这么快就要走了吗?”张孝纯问道。
王勇点了点头,说道:“张大人,王将军,潭州那边还需要我回去支援。我只能带领先锋部队先行返回,留下的五千士兵就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好好带领他们,守住太原城。”
张孝纯和王禀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们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王勇的手。
“王将军,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守住太原城的。”张孝纯说道。
王勇笑了笑,说道:“那就好。张大人,王将军,后会有期!”
说完,王勇一挥手,带领着部队向着远方疾驰而去。张孝纯和王禀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他们知道,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们坚信,只要大宋军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家园。
现在回想起来,王勇留下的5000精锐部队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没有这精锐太原早就破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孝纯和王禀带领着太原城的军民,继续加固城防,训练士兵,为可能到来的下一次战斗做准备。因为谁也不能保证金兵会再次到来而他们时刻铭记着“明犯大宋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他们相信,只要大宋的旗帜还在飘扬,就没有人能够轻易地征服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