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的繁华依旧,车水马龙间掩盖不住大宋王朝内里的腐朽。
赵翊在搞定万军器监的繁杂事务后,马不停蹄地奔赴殿前司,决意要揭开这“八十万禁军”那层遮羞的面纱,看看究竟有多少滥竽充数之辈。
半月前,他便委派副帅王勇对这群所谓的大宋精锐展开了全面操练,一切都是为了那即将大刀阔斧进行的裁撤计划。
这禁军啊,说是大宋的军事支柱,实则鱼龙混杂,各种猫腻层出不穷。
瞧那些年过五旬的老兵,明眼人都能瞧出这是某些“将军大人”谋取私利、吃空饷的手段。赵翊看着这些满脸沧桑、早已没了精气神的老头,心里无奈叹息。
但他也明白,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他们扫地出门,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友好地请他们离去,还补发了半年俸禄,不多不少,正好一贯。这一贯钱,在普通百姓眼中或许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毕竟寻常百姓一年拼死拼活,最好的也不过二十贯收入,差的更是难以想象。
可放在这禁军体系里,与那些将军们的巨额收入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普通士兵每月尚有一千文俸禄,低层军官能拿到两千至三千文,中层军官三千至五千文,换算下来也就是三到五贯,高级军官如指挥使等职位,更是高达一百贯。
再看文官,知府一级的官员每月能有三百至五百贯进账,相较之下,对那些吃空饷的将军们仅仅罚款十贯,实在是轻如鸿毛。不过,这也是赵翊的无奈之举,北宋的高薪养官制度由来已久,东京城更是这高薪的集中地,其他地方的文武官员俸禄虽比不上东京,但也颇为可观。
难怪有现代专家感叹,若能穿越,宋代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冲着这高薪待遇。但赵翊深知,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对于这些老兵,赵翊此举也是希望他们背后的势力能够识趣,莫要逼他使出更凌厉的手段,否则新账旧账一起清算,谁都讨不了好。
再看那些年轻的兵卒,还未到军龄便混入了禁军队伍。赵翊心里门儿清,这些小青年大多家世显赫,非富即贵,有的甚至来自王侯将相之家。
他们来此当兵,图的可不是那几个军饷,也不是真的为了忠君爱国上阵杀敌,无非是想镀一层金,为日后的仕途增添筹码。赵翊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他打算将这些年轻人好好培养一番,作为自己未来的嫡系军官阶层来打造。毕竟,他如今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夺皇位。
这大宋的朝堂,如今已是腐败不堪,徽宗皇帝沉迷于书画玩乐,对朝政疏于治理,整个国家被搞得乌烟瘴气。
东京保卫战即便胜了,又能如何?还有那便宜哥哥赵恒,简直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至极。
赵翊深知,指望徽宗改过自新,或者赵恒能有所作为,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人的本性哪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只有自己登上皇位,才能彻底推行改革,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让百姓过上真正安稳的日子。
在整顿过程中,赵翊对于那些有后台但确实有才能的将领,采取了提拔一级的策略,给他们机会施展拳脚;而对于那些无能之辈,则毫不留情地降为副职,让他们配合正职工作。
若是表现良好,尚有继续任用的可能;若还是不知悔改,配合不佳,那就直接开除,绝无商量的余地。
一番整顿下来,成效显着。原本虚浮臃肿的禁军队伍,如今被赵翊精挑细选,留下了三十多万实打实的精锐部队。
但赵翊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战争的阴霾或许随时会再次笼罩。于是,他继续让王勇招募二十万新兵,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严格操练,务必使这支部队成为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只效忠于他的强大力量。
在训练场上,新兵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进行着各种军事训练。
王勇穿梭其中,严格督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赵翊则时常前来视察,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新兵,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知道,这是他未来夺取皇位、改革大宋的重要资本。
与此同时,赵翊也在暗中谋划着其他布局。他一方面拉拢朝中一些正直却不得志的官员,向他们透露自己的改革想法和抱负,争取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不断加强与各地将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态度,对于那些愿意追随他的将领,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和承诺。
然而,赵翊的这些举动并非一帆风顺。朝堂上的旧势力对他的整顿行动早已心怀不满,虽然表面上不敢太过放肆,但暗地里却小动作不断。
他们在徽宗面前进谗言,试图抹黑赵翊,说他拥兵自重,意图不轨。徽宗虽然昏庸,但对于军权问题也颇为敏感,开始对赵翊产生了一丝疑虑。
赵翊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慌乱。
他决定进宫面圣,向徽宗坦诚自己的想法,但当然不会将夺皇位之事和盘托出。他在徽宗面前陈说禁军整顿的必要性和好处,强调这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抵御外敌入侵。
同时,他也巧妙地暗示徽宗,朝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和军队的战斗力,如果不加以整治,后果不堪设想。
徽宗听着赵翊的一番话,心中也有些犹豫。他既担心赵翊权力过大对自己不利,又觉得赵翊所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毕竟,他也不希望大宋江山在自己手中彻底垮掉。最终,徽宗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式,他对赵翊的整顿行动既不明确支持,也不坚决反对,只是表示会关注后续的发展。
赵翊明白,徽宗这是在观望,他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在有限的时间内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于是,他除了加强军事方面的准备,还开始在经济和民生领域施展拳脚。
他鼓励商业发展,降低一些不合理的税收,使得东京城的商业更加繁荣,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些举措赢得了一部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赵翊的名声也在民间渐渐传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翊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所掌控的精锐部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而他在朝中的支持者也逐渐增多,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他也清楚,前路依旧充满荆棘,夺皇位之路绝非坦途,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盯着他,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赵翊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为了大宋的未来,为了天下苍生,他必须勇往直前,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要闯出一片新天地。
日子在紧张的筹备中一天天过去,赵翊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却又坚定有力。他等待着那个合适的时机,准备一举实现自己的抱负,改写大宋的命运,让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摆脱腐朽的阴霾,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