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的天际刚泛起鱼肚白,皇宫的钟鼓楼便悠悠响起了晨钟,沉闷而悠长的钟声,穿过大街小巷,唤醒了这座古老的都城,也宣告着新一天朝会的即将开始。
与往日不同,今日的皇宫,气氛格外凝重,又隐隐透着几分期待,仿佛一场暴风雨过后,正迎来崭新的黎明。
自李邦彦引发的一系列动荡后,朝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夜之间,数十位官员因牵涉其中而被罢黜,朝堂之上,空出了许多重要职位,宛如棋盘上骤然缺失了诸多棋子,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然而,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机遇,赵翊敏锐地察觉到,这正是革新朝堂、重振朝纲的绝佳时机。
朝会开始,大臣们鱼贯而入,神色各异。有的面带忧虑,为朝堂的动荡而担忧;有的则目光闪烁,似乎在期待着新的变革。赵翊昂首挺胸,率先出列,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陛下,如今朝堂局势突变,正是用人之际。
臣以为,李纲为人刚正不阿,学识渊博,心怀天下,且在诸多政务处理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与远见,实乃宰相之不二人选,可统领百官,辅佐陛下治理国家,整顿朝纲。”
宋徽宗坐在龙椅之上,微微颔首,示意赵翊继续说下去。
赵翊见状,心中一振,接着说道:“宗泽老将,忠勇爱国,在军事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战略眼光。
多年来,他为守护大宋边疆,屡立战功,臣建议任命宗泽为枢密使,掌管军事要务,确保我大宋军事稳固。
种师道将军同样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封其为副枢密使,协助宗泽一同管理军队事务,必能相得益彰,保我大宋边疆安宁。”
宋徽宗听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太子所言极是,朕准了。
至于其他朝臣的任命,就由李纲和赵颢商议,提出名单,呈朕审阅。”
得到皇帝的首肯,李纲和赵颢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与重要,关乎着朝堂的未来走向。
接下来的几日,两人日夜忙碌,翻阅着大量官员的履历档案,权衡着各方利弊,综合考量官员的才能、品德以及过往政绩。
他们还广泛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见,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任人唯贤。
经过一番精心的筛选与商议,一份新的朝臣名单终于确定下来。
新的朝堂组建完毕,一股焕然一新的风气扑面而来。官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在这全新的气象下,朝会进入了重要议程——对此次班师回朝的将士以及这两年来为收复失地做出重大功绩的将领进行封赏。
赵翊站在朝堂之上,手中捧着一份长长的名单,神情庄重而严肃:“陛下,此次收复幽云十六州,我大宋将士浴血奋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取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岳飞将军所率部队,更是功不可没连续收复幽云十五州。然而,上次因李邦彦等人的从中作梗,诸多将士的功绩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得到封赏的仅仅只有岳飞、张宪二人。”
宋徽宗听后,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他轻叹一声,说道:“是朕的疏忽,让功臣们寒心了。
此次,定要论功行赏,让每一位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都得到应有的嘉奖。”
赵翊接着说道:“高宠、杨再兴、牛皋三位将军,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勇猛无畏,堪称军中楷模。
先说说高宠将军,在一场关键战役中,我军遭遇敌军主力的顽强抵抗,被围困在山谷之中。敌军凭借着地形优势,居高临下,不断向我军射箭、投石,形势万分危急。高宠将军见状,怒目圆睁,大喝一声,单枪匹马冲向敌军阵营。
他手中长枪挥舞得密不透风,宛如一条银色蛟龙,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惨叫连连。他一人便挑落了数十名敌军,硬生生地为我军杀出了一条血路,使得大军得以突围。这场战斗下来,高宠将军浑身浴血,却毫无惧色,他的勇猛,让敌军闻风丧胆,也让我军士气大振。”
“还有杨再兴将军,在攻打一座坚固的城池时,敌军防守严密,城墙上箭如雨下,我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
杨再兴将军心急如焚,他大吼一声,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他手持长枪,身形矫健,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在敌军的箭雨中穿梭自如。他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攻击,带领着少数先锋部队,迅速登上了城墙。
在城墙上,他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手中长枪左刺右挑,杀得敌军片甲不留。他的英勇表现,激励着每一位士兵,最终我军成功攻克了城池。”
“牛皋将军亦是一员猛将,在一次遭遇战中,他与敌军狭路相逢。
敌军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而牛皋将军所率部队人数较少,处于劣势。
但牛皋将军毫不畏惧,他手持双锏,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大喝一声,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
他的双锏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每一锏下去,都能将敌人的兵器击飞,甚至将敌人打得骨折筋断。他一个人便能抵挡十多个敌人的进攻,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高涨,以一当十,最终成功击退了敌军。若不是张宪将军在一旁时刻留意战局,恐怕牛皋将军真会带着少数护卫直接杀进城去,他的勇猛,着实令人钦佩。”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后,纷纷露出敬佩的神色,对这三位将军的勇猛赞叹不已。有人小声议论道:“如此猛将,实乃我大宋之福啊!”“是啊,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简直是神勇无敌。”
赵翊顿了顿,又说道:“还有一人,或许是大家意想不到的,那便是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
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出色的参谋战略才能。在一次战役前,辛弃疾通过对敌军兵力部署、地形地势的详细侦察和分析,制定了一套精妙绝伦的作战计划。他建议我军利用夜间突袭敌军的粮草辎重营地,打乱敌军的补给线。
同时,在敌军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待敌军慌乱之时,前后夹击。此计一出,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在战斗中,辛弃疾更是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执行突袭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成功地烧毁了敌军的粮草辎重。
敌军果然大乱,陷入了恐慌之中。我军趁机发动攻击,前后夹击,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辛弃疾将军不仅有出色的参谋才能,更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他的功绩不容小觑。”
宋徽宗听后,龙颜大悦,说道:“如此功臣,朕定要重重封赏。太子,你将名单呈上,朕即刻下旨。”
赵翊将名单恭敬地递给了宋徽宗,宋徽宗接过名单,仔细地看了起来。随后,他拿起朱笔,在名单上一一写下了对各位功臣的封赏。
“高宠,勇猛善战,战功卓着,封为骠骑将军,赐黄金千两,良田百亩。”
“杨再兴,忠勇可嘉,屡立奇功,封为虎威将军,赐珠宝无数,宅邸一座。”
“牛皋,力大无穷,杀敌英勇,封为威武将军,赐骏马十匹,绸缎百匹。”
“辛弃疾,文韬武略,才智过人,封为镇国将军,兼领枢密院参议,暂时在燕京辅佐岳飞一起管理军事要务。”
对于岳飞、张宪等之前未得到充分封赏的将领,宋徽宗也追加了赏赐,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除了这些将领,赵翊还提到了王勇、王贵、李平以及韩、张、刘、曲等四人。“陛下,这些将士在战争中也都表现出色,他们或是冲锋陷阵,或是坚守阵地,为收复失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可缺少他们的封赏。”
宋徽宗点头表示同意,对这些将士也一一进行了封赏。同时,赵翊还命人准备好足够的钱粮,根据其他将士相应的战功,一同进行封赏。
朝堂上,得到封赏的将士们纷纷跪地谢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的泪水。
“陛下圣明,臣等定当肝脑涂地,报效国家!”他们的声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封赏仪式结束后,赵翊又神色凝重地向宋徽宗奏道:“陛下,此次金军入侵,各地百姓深受其害,许多地方房屋被毁,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臣建议,对于受害地区,免税三年,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尽快恢复生产。而刚收回的幽云十六州,历经多年战乱,百姓更是困苦,可免税十年,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支持,重建家园。”
宋徽宗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太子所言甚是,百姓乃国家之本,朕自当体恤百姓疾苦。就依你所言,传朕旨意,对受害地区和幽云十六州按此免税政策执行。”
赵翊叩谢道:“陛下仁慈,百姓幸甚,国家幸甚。”
朝会结束后,大臣们陆续走出大殿。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新的朝堂,新的封赏,新的安民之策,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大宋的希望与未来。赵翊望着皇宫外的东京城,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和大宋。
但他相信,只要君臣一心,百姓拥护,大宋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新任命的官员们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李纲作为宰相,雷厉风行地整顿官场风气。他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贪污腐败、玩忽职守的官员,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他还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简化政务流程,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减轻百姓的负担。在他的努力下,官场的风气逐渐清明,政令得以更加顺畅地推行。
宗泽和种师道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军队的整顿工作中。
他们加强军事训练,根据不同士兵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他们还亲自到军营中,鼓励士兵们刻苦训练,提高自身的战斗技能。
同时,他们积极筹备边防事务,修缮加固边境的城池和堡垒,储备足够的粮草和兵器。他们还派遣斥候,密切关注着周边国家的动向,以防外敌再次入侵。
那些得到封赏的将领们,也都心怀感恩,更加努力地训练士兵。
高宠、杨再兴、牛皋等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交流作战经验。他们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大宋立下更多的战功。辛弃疾则在燕京和岳飞积极参与军事谋划,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大宋的军事战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他还深入研究兵法,结合实际战争经验,撰写了多部军事着作,为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做出了贡献,这是后话了。
东京城的百姓们,在得知朝廷对功臣进行封赏以及实施免税政策后,都欢欣鼓舞。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朝堂的变化和将士们的英勇事迹。
百姓们对新的朝堂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在这些贤能之士的治理下,大宋会越来越繁荣昌盛。市场上,买卖交易日益活跃,商铺生意兴隆;农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乐和祥和的氛围中。
然而,赵翊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和喜悦冲昏头脑。
他深知,大宋虽然收复了幽云十五州,但国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内部的改革还需要深入推进,外部的威胁依然存在。他时常与李纲、宗泽等人商讨国家大事,研究应对之策。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长远的发展规划,包括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培养人才等方面。
在农业方面,赵翊建议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设施。
他还派遣官员到各地,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产量。
在商业贸易方面,他主张开放市场,降低商税,鼓励国内外贸易往来。他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商业事务,维护市场秩序。在人才培养方面,赵翊提议设立专门的学府,培养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人才。他亲自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和官员担任学府的教师,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和技能。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大宋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