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听闻金兵退军,一直紧绷的心弦总算松弛下来,长舒一口气,背后早已被冷汗浸湿。
回首这段日子,为能心无旁骛地抗击金兵,他可谓是绞尽脑汁、用尽手段。
起初,提振己方部队的战意是重中之重。
他深入兵营,与士卒同甘共苦,亲自参与训练,讲述保家卫国的热血故事,让每一名战士心中的火焰熊熊燃烧。
看着士兵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他知道,这支部队已有了赴汤蹈火的决心。
同时,他频繁传书岳飞与宗泽,字里行间满是激励与嘱托,要他们务必稳住河间部队的士气。
在信中,他写道:“河间之地,关乎全局,诸君当以热血振士气,以坚守卫山河,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岳飞与宗泽也不负所望,训练士卒、抚慰伤兵、部署防线,让河间防线固若金汤。
而王勇等将领身处各处要冲,赵翊的指令一封接着一封,告诫他们无论如何要咬牙坚持,他们的顽强抵抗,如同点点星火,连成了抗金的燎原之势。
可这一切的关键,还在于那朝堂之上的徽宗。
若得不到他的首肯,诸多行动皆是名不正言不顺。
赵翊深知徽宗的脾性,好面子、耳根软,于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攻心战”悄然展开。
他先让宗泽暗中联络朝堂上的爱国朝臣,这些忠义之士纷纷上书,言辞恳切,晓以利害,恳请徽宗坚定抗金决心。
但仅有朝臣的进言还不够,赵翊又心生一计,组织东京的百姓前往宫门前请愿。百姓们扶老携幼,哭声震天,高呼“抗金救国,还我河山”,那场面让观者无不动容。徽宗坐在宫中,听着宫外的呼喊,心也渐渐动摇。
而真正的“撒手锏”,是一位堪比徐庶般智谋过人的谋士。
此人能言善辩,对徽宗的心思拿捏得精准无误。
他进宫面圣,先是以古喻今,大谈历代贤君在危难之际的英明抉择,引得徽宗面露沉思之色;又话锋一转,提及如今金兵肆虐,若不奋力抵抗,将落得千古骂名,让徽宗的好面子瞬间被刺痛。
谋士见机行事,呈上各地军民浴血奋战的捷报,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说百姓皆赞陛下英明,领导有方,才引得英雄辈出。
徽宗听得飘飘然,终是点头同意全力抗金,赵翊这才得以放开手脚,统筹全局。
如今,两场大战皆获大胜,局势瞬间扭转。
完颜宗望得知退兵消息时,正在帐中大发雷霆。
他本以为此次南侵,宋朝已是囊中之物,却没料到处处受挫。
先是在战场上被宋军的顽强抵抗打得节节败退,损兵折将无数;后又听闻西路的完颜宗翰也进展不顺,如今东路自己又被逼得退兵,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他双眼通红,猛地将手中的马鞭狠狠抽在桌案上,案上的酒水、文书散落一地,怒吼道:“那宋军怎会如此难缠!本王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就要踏平这南朝,竟功亏一篑!”
一旁的亲卫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完颜宗望来回踱步,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此次退兵,回去后必遭众人非议。
况且西路的完颜宗翰若是知晓他败退,定会抢先回朝,在众人面前搬弄是非,到那时自己在朝堂的威望怕是要一落千丈。“不行,绝不能让他得逞!”完颜宗望咬着牙,握紧双拳,指甲都嵌入掌心,“传我命令,即刻整军,全速回撤,定要赶在宗翰之前!”
而远在西路的完颜宗翰,此刻的心情同样糟糕透顶。太原城久攻不下,宋军的抵抗超乎想象的顽强。
他望着城墙上飘扬的宋旗,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这小小太原,怎就如铜墙铁壁一般!”他捶打着城墙的垛口,手被粗糙的砖石磨破,鲜血渗出,他却浑然不觉。
正当他谋划着新一轮攻城时,探子来报,东路完颜宗望退兵的消息传来。完颜宗翰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变得铁青,“那蠢货,竟这般轻易退兵,坏我大事!”他深知,如今两路大军一退一滞,此次南侵已宣告失败。
但他心中更多的是对权力的担忧,若是宗望先回朝,定会将兵败的责任推诿于他,自己多年积攒的势力恐将不保。
想到这儿,他也顾不上还未攻克的太原,立刻下令撤军,“快,全军火速回朝,不得有误!”
大军回撤途中,完颜宗翰骑在马上,眉头紧锁。
他不断思索着回去后如何在朝堂上应对,怎样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寒风呼啸,吹起他的披风,却吹不散他心头的阴霾。
与此同时,宋朝境内一片欢腾。百姓们奔走相告,喜极而泣。
街头巷尾,处处传颂着将士们英勇杀敌的事迹。
“听闻我大宋将士在战场上杀得金兵丢盔弃甲,那可真是解气啊!”一位老者热泪盈眶,手中的拐杖不停地敲击地面。
“是啊,多亏了赵将军等人的指挥,咱们才逃过这一劫。”旁人附和着,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赵翊看着这欢庆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但他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胜利,金兵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立刻召集岳飞、张宪等将领,商议下一步的防御与备战之策。
在军帐中,众人面色凝重却又透着坚毅。赵翊率先开口:“此次虽获大胜,但金兵只是暂时退兵,想必不久之后便会卷土重来。
我等需早做准备,加固防线,储备粮草。”
岳飞起身,拱手道:“赵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以为,当趁此时机,加紧训练新兵,提升我军战力。且可在边境险要之地设伏,以防金兵突袭。”
宗泽点头赞同:“岳将军之策甚好,此外,还需密切关注金兵动向,多派探子深入敌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一份详尽的防御计划逐渐成型。
而在朝堂之上,徽宗听闻大捷,也一扫往日的阴霾,在朝堂上大肆封赏有功之臣。
赵翊被加官进爵,可他却上书推辞,只恳请徽宗多拨军饷,加固边防。
徽宗虽有些不悦,但碍于情面,也只得应允。
日子一天天过去,边境上宋军严阵以待。
了望塔上,士兵日夜值守,目光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操练场上,新兵们在老将的指导下,挥汗如雨,喊杀声震天。
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回朝后,正如所料,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互相推诿兵败的责任。
金国朝堂一时间乌烟瘴气,内部矛盾日益加深。
但在这混乱之下,复仇的火焰也在悄然燃烧。
不久之后,金国再次整顿军队,新的一轮南侵蓄势待发。
而宋朝这边,有了之前的胜利经验,军民一心,信心满满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当金兵的铁骑再次踏足宋境,迎接他们的是更加坚固的防线、更加勇猛的宋军。
赵翊站在城头,望着远方滚滚而来的烟尘,拔剑高呼:“众将士听令,今日之战,关乎家国存亡,随我奋勇杀敌,让金兵有来无回!”
城下,宋军齐声响应,声震云霄。刀光剑影之中,一场更为惨烈、关乎两国命运的大战拉开帷幕……这场战争持续数月之久,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但宋军始终坚守阵地,没有让金兵再前进一步。
赵翊日夜操劳,既要统筹全局,又要亲自上阵鼓舞士气。
他的战甲早已破损不堪,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可眼神却依旧坚定。
在一次关键战役中,宋军被金兵围困,形势危急。
赵翊亲率精锐部队,如猛虎般冲入敌阵,左冲右突,杀得金兵人仰马翻,硬是撕开一道口子,救出被困的将士。
岳飞所率的岳家军更是声名远扬,他们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明军纪和超强战力,让金兵闻风丧胆。
每一场战斗,岳飞都身先士卒,一杆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金兵死伤无数。
宗泽则坐镇后方,调度粮草,安抚百姓,为前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他虽年事已高,却日夜操劳,双眼布满血丝,还时常前往前线慰问将士,让军心大振。
随着战争的持续,金兵渐渐力不从心。他们没想到宋朝军民如此顽强,内部又矛盾重重,粮草供应也时常受阻。
而宋朝这边,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军队送粮送水,照顾伤员,军民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终于,在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后,金兵全线溃败,狼狈北逃。
这一次,宋朝赢得了更为彻底的胜利。
赵翊望着远去的金兵,长跪在地,面向山河,眼中热泪盈眶。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将士用鲜血、百姓用生命换来的。
他暗暗发誓,定要守护这片山河,让百姓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