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古星的夜色浓稠如墨,神道一独自坐在坠星古原的巨型石柱顶端,太阿刀横在膝头,星轨符文在刀身流转时,忽然与柱身的古老刻痕产生共鸣。他闭目运转荒典,金鳞纹路如活物般顺着石柱攀爬,却在触碰到某道螺旋纹时,耳畔突然响起蜂鸣般的古经长颂。
“太素始判,清浊未分,中有太初一炁,化形八极……”
晦涩的音节像生锈的齿轮在识海转动,神道一猛然睁眼,发现石柱表面的刻痕正渗出淡金色流光,那些被苍梧宗修士称为“上古星轨”的纹路,此刻竟组成了流动的经文。更诡异的是,下方的坠星古原万籁俱寂,连夜风都凝固成丝线,唯有他能听见这跨越时空的吟诵。
“八极章?”他想起在苍梧宗玉简里见过的只言片语,传说九域诞生前,天地间唯有一部《太素经》,分八极、乾元、阴阳等九章,每章掌控不同法则。但玉简中记载此经早已失传,连真一境大能都只见过残页。
经文如潮水般涌来,神道一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那些词汇似曾相识,却又完全陌生:“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三才立极……”他勉强抓住“三才”二字,却发现经文里的“人”并非指修士,而是某种介于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存在,“人之章者,纳天地炁机,铸阴阳炉鼎,以身为器,承万物法则……”
“靠,比高三文言文还难。”神道一骂骂咧咧地摸出太阿刀,试图将听到的经文刻在刀柄上。刀芒划过金属的瞬间,星轨符文突然崩碎,刻出的字迹如流沙般消散,连混沌气都无法固定。他不信邪地运转荒典,用金鳞灵气凝聚成笔,却见空中浮现的字迹刚成型就扭曲成光雾,仿佛九域的法则拒绝记录这些经文。
“阴阳章:两极相荡,互为牝牡,阴中有阳,阳中藏阴,非黑非白,非实非虚,是谓混沌之基……”
听到“混沌”二字,神道一心头一跳,想起无始老头的混沌气。但经文里的“混沌”与老头的力量截然不同,这里描述的是阴阳未分的原初状态,“阴炁为海,阳炁为焰,海焰交缠,方生五行,金精木华,水魄火魂,土德镇中……”
他突然意识到,这些经文在讲解天地本源的构成,比荒典更基础,却也更晦涩。荒典侧重“包容万法”,而《太素经》似乎在阐述“万法起源”。当听到“乾元章:炁聚为天,炁散为风,天有九野,野有二十八宿,宿含三百六十星,星载万法道痕……”时,神道一感觉识海被硬生生撕开条裂缝,无数星轨法则如洪水般灌入。
石柱突然发出蜂鸣,神道一脚下的刻痕连成星图,将他托上高空。四面八方的巨型石柱同时亮起,形成直径百里的古阵,中央浮现出一座悬浮的青铜书阁,阁门紧闭,却有九道流光从门缝溢出,分别对应八极、乾元等九章。
“天章:穹苍在上,星辰为字,斗转星移,皆遵法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威不可测……”
经文突然变得震耳欲聋,神道一感觉每句都在锤炼他的灵脉。当“地章:厚土载物,山川为骨,河海为血,草木为发,地德养万灵……”响起时,他脚下的坠星古原地面竟在缓慢修复,焦黑的土地长出嫩芽,连之前被焚天宗法相踩出的巨坑都在愈合。
“人章:肉身如器,魂为炉火,精炁为柴,神思为引,煅炼百骸,可成天地之镜……”
这一段让神道一浑身发烫,金鳞铠甲下的皮肤泛起微光,每寸肌肉都在呼应经文的韵律。他忽然想起在血域裂隙重塑躯体时,无始用混沌气煅体的场景,此刻经文里的“煅体之术”更显古朴,强调与天地法则的共鸣,而非强行灌输力量。
青铜书阁突然震动,一道流光直射神道一眉心。他本能地用太阿刀格挡,却见刀芒如泥牛入海,流光化作无数金色符文钻进识海。那些之前无法理解的经文,此刻竟在识海深处自动解析,却又像隔了层毛玻璃,只能隐约看见轮廓。
“八极章讲空间法则,乾元章论元气运转,阴阳章析两极平衡……”神道一抱头蹲在石柱上,海量信息涌入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人章居然在讲如何将肉身炼成天器,纳天地法则为己用?可这锻体步骤……比化学方程式还复杂!”
他试着按“人章”第一段运转灵气,将金鳞纹路中的星轨之力引入丹田,却立刻感觉灵脉刺痛。荒典的力量与《太素经》的炁机在体内对冲,仿佛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争夺话语权。“靠,早知道高中就该好好学文言文。”他啐掉嘴角的草茎,望着依旧无法记录的经文,忽然想起无始老头曾说“神级之下皆蝼蚁”,而这些古经,显然是神级以下的顶级传承。
青铜书阁的门悄然打开,神道一咬牙踏入。阁内并无书架,而是九根青铜巨柱支撑着穹顶,每根柱子上都刻满与《太素经》对应的图案:八极柱上是旋转的空间漩涡,乾元柱燃烧着无形之火,阴阳柱缠绕着黑白双蛇,人柱则刻画着修士炼化天地的场景。
“天章有云:星辰列阵,斗柄指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皆为天道显化……”
新的经文在阁内回荡,神道一发现这里的每句经文都对应着一种法则应用。比如“天章”不仅讲解星轨原理,还记载了“借星力淬体”“引斗柄破阵”等秘法;“地章”则包含“控山川为刃”“引地火炼矿”的手段,甚至有让枯木瞬间成林的禁术。
他走到人柱前,盯着上面修士炼化自身的浮雕,忽然发现每个步骤都与荒典的“包容万法”暗合。比如“以身为炉,炼出三魂七魄为鼎器”,竟与荒典铠甲凝聚金鳞的过程相似,只是《太素经》更强调与天地法则的同步共振,而非单纯依靠荒典的力量。
尝试运转“人章”第二层时,神道一突然喷出一口鲜血。他的灵脉还停留在命核境前期,而《太素经》的锻体术至少需要法相境的肉身强度才能承受。金鳞铠甲自动修复伤口,却也让他意识到,这些古经虽强大,却不是现在的他能驾驭的。
“阴阳章: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需寻阴阳交感之地,引两仪炁机入体……”
经文提到的“阴阳交感之地”,在九域地图上似乎对应玄冰界的极寒之地与焚天界的熔岩深渊。神道一忽然想起苍梧宗玉简里记载的“九域试炼”,各界都有对应法则的险地,或许正是为修炼《太素经》准备的。
他摸着太阿刀上若隐若现的经文痕迹,忽然发现刀身的星轨符文正在吸收古经的力量,原本只能斩击物质的刀气,此刻竟能隐约切割空间。“八极章的空间法则?”他试着挥刀,刀刃前一尺内的空气突然扭曲,却因力量不足无法形成真正的空间裂缝。
书阁深处突然传来钟鸣,九道流光汇聚成一本虚浮的金书,封面刻着“太素九章”四个古字。神道一伸手触碰,金书突然解体,化作九道流光分别融入他的九处大穴。识海中的经文瞬间清晰,却又在他试图记忆时再次模糊,仿佛有某种禁制阻止他完全掌握。
“吾等乃太素残魂,留经九域,待有缘人。”
沧桑的声音在书阁内回荡,神道一看见虚空中浮现出九个模糊的身影,身着与九域各族不同的古老服饰,“九章非全貌,上卷在天,下卷在地,中卷在人。得全经者,可掌神级以下万法,却需以身为祭,承天道反噬。”
“神级以下万法?”神道一挑眉,“那神级呢?”
“神级超脱法则,非经文可载。”残魂们齐声说道,“吾等观你身具荒典,却未修太素,二者本为阴阳,合则成混沌,分则各显威。切记,荒典包容,太素奠基,缺一不可。”
话音未落,书阁开始崩塌,神道一被一股力量推出阁外。巨型石柱的光芒次第熄灭,唯有他识海中的九道流光仍在闪烁,每当运转荒典时,这些流光就会与金鳞纹路产生共鸣,仿佛在提醒他《太素经》的存在。
回到苍梧宗时,陈星正急得团团转:“神大哥你去哪了?苍明执事说古原的灵气突然暴动,连老祖都被惊动了!”
神道一笑了笑,摸了摸少年的头:“去听了堂古文课,可惜没带笔记本。”他望向苍梧古星的夜空,星轨比之前更清晰,每颗星辰似乎都在吟诵《太素经》的片段。无始残魂依旧沉睡,但他能感觉到,老头的混沌气正在与太素经的“阴阳炁机”缓慢融合。
“八极章说空间法则,乾元章讲元气运转,阴阳章析两极平衡……”他喃喃自语,忽然意识到,这些古经或许能帮他找到回地球的方法。九域与地球之间的无始结界,本质上是空间法则的运用,而《太素经》的八极章,正详细记载了“破界”的原理,只是需要足够的元气支撑。
“神道友。”苍明执事匆匆赶来,身后跟着苍澜长老,“方才古原异动,我宗监测到星轨殿方向有古老法则波动,莫非……”
“只是迷路时撞到了石柱。”神道一耸耸肩,故意转移话题,“对了,苍澜长老,九域中是否有能同时观测到九颗古星的地方?”
苍澜一愣,眼中闪过惊讶:“唯有九域中央的‘太素台’,那里是九颗古星的引力平衡点,传说能看见天地本源。不过……”
“不过太素台被玄冰、焚天等六宗联合镇守,视为九域禁地。”苍明接过话茬,目光灼灼,“神道友若想去,苍梧宗可助你一臂之力——前提是你真的与星轨殿传承有关。”
神道一笑了笑,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太阿刀,刀身上若隐若现的太素经文让他心中有了计较。九域的修炼体系、《太素经》的古老传承、还有远在末法之地的地球,此刻都像拼图般在他脑海中成型。
深夜,神道一独自坐在屋檐上,望着苍梧宗藏经阁方向。那里收藏着九域最完整的典籍,却没有任何一本提到《太素经》的全貌。他知道,自己听到的古经长颂,是比星轨殿传承更古老的东西,甚至可能与无始老头当年的“混沌钟”同属一个时代。
“太素始判,清浊未分……”
耳旁再次响起微弱的经文,神道一忽然笑了。高中时最讨厌的文言文,此刻却成了破解九域秘密的钥匙。他摸了摸手腕的金鳞纹路,荒典与太素经的力量正在体内形成微妙的平衡,就像阴阳两极在互相吸引。
“无始老头,等你醒来,要不要比比谁背的古经多?”他对着识海轻声说道,尽管知道老头还在沉睡,“不过先说好,老子只背能砍人的章节,什么‘地德养万灵’这种酸文,留给学妹去研究。”
太阿刀在身旁轻轻震动,刀身上的星轨符文与他识海中的太素经文产生共鸣,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淡金色的轨迹。神道一望着这些轨迹,忽然发现它们组成了九域的地图,而在地图之外,有个用太素古字写着“墟”的区域,正被黑雾笼罩。
“墟吗?”他喃喃自语,握紧刀柄,“等老子吃透了太素九章,就算你是真一境巅峰,也得给老子的烤肠摊——不,现在该叫太素烧烤了——让条道。”
夜风拂过苍梧宗的牌楼,将他的低语吹散在星空中。而在坠星古原深处,那些巨型石柱上的太素经文仍在默默流转,等待下一个能听见它们声音的人。只是这一次,聆听者不再是懵懂的修士,而是带着荒典与太素双传承的神道一,那个注定要在九域掀起波澜的末法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