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悦回到北京,住在姥姥和姥爷那有着独家小院的房子里。姥爷身为国家文联副主席,这小院布局精巧,有东厢房和西厢房。赵悦住在西厢房,与母亲、两个小姨共处一室;而两个舅舅则住在东厢房。姥姥姥爷带着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在正屋。
北京的房屋布局与河南有所不同,河南人习惯把厨房建在东南边,而这里的厨房在正房的后边,从客厅出去便能直接到达。院子里还配备了独立的卫生间,甚至有淋浴设施,虽然设计周到,但无奈人口众多。一家人平日里吃饭、聊天,都在正屋的大厅。
初八就要开学,赵悦磨磨蹭蹭地在家待了几天。这几日,她能明显感觉到母亲洋溢着幸福,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毕竟恋爱中的女人总是容光焕发。母亲不主动提及,赵悦也绝口不问,毕竟前世的经历让她对这些事早已洞悉,选择默默守护这份平静。
赵悦一心扑在学习上,那时录音机不好买,她便购置了一台熊猫牌收音机,通过它来学习德语、法语等其他国家的语言。其实,她前世本就是英语老师,英语水平自然不俗,但她仍不满足,渴望掌握更多语言技能。
在回来之前,赵悦因为要去郑州,所以没带太多东西。她特意通过邮局给姥爷寄了些过年的物品,选的还是加急邮寄,希望十五之前能够送到。寄的东西有父亲和小姑男友王建军打猎所得的成果。父亲和王建军都曾从部队出来,枪法精湛,单位又配有带跨斗的摩托车,有时他们会在周六周日闲暇时,带着气枪下乡打猎。那时枪支管理不像后来那么严格,他们也敢携带刀具,甚至手枪。不过他们主要使用气枪,毕竟要节省公家子弹。他们常常能猎到野鸡、兔子,偶尔也会打些麻雀。猎获的野鸡和兔子,小姑精心处理后,有的晒成干货,有的熏制成腊味。
这几日,赵悦去邮局把那些干货取了回来,一路小心翼翼地提到姥姥家。她将干货递给姥姥和姥爷,认真地说道:“姥姥、姥爷,你们先把这些泡发好,等过十五的时候吃。姥姥,做的时候您可得提醒大家,这野鸡和兔子是用气枪打的,吃的时候千万注意,里面有时候会有气枪的碎子弹,不小心会硌着牙呢。”姥姥微笑着点头:“好嘞,吃的时候我叫他们小心。”赵悦又接着说:“您多泡几天,小姑腌得比较咸,当时我就特意让小姑腌咸点的。等十五的时候我回来给你们做饭。”姥姥慈爱地看着这个十一二岁却格外懂事的小外孙女,满口答应:“行,你回来做。”姥姥一直对赵悦疼爱有加,这孩子确实省心,基本上没让他们操过心。
在忙碌这些琐事之余,赵悦也没落下学业。她经常往学校跑,学校里有专门练习语音发音的地方,她便在那里苦练口语。为了更好地学习德语和法语,她还在学校机构附近找了几个专门辅导这两门语言的老师。赵悦之所以有这个经济能力,是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她靠卖布头挣了不少钱,从那时起,她就基本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说到家里的经济情况,父亲的收入来源除了工资,还得益于哥哥们开的早餐铺子。父亲在早餐铺子里是有股份的,不然单靠他那份工资,根本不足以维持家用。在赵悦没有考大学之前,父亲至少要养活四个人,母亲、两个弟弟,还有赵悦自己。所以父亲每月工资几乎全部上交,都打给了他们。而父亲和家里每年能从哥哥店铺的分红中拿到几百块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赵悦体谅父亲的不易,主动跟父亲说:“爸,您不用管我。”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对这个优秀的女儿充满了愧疚,在钱财方面,女儿如此独立,几乎没让自己操过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赵悦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在这个温馨又略显拥挤的小院里,每天都上演着家人间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然而,赵悦心中始终有个小小的疙瘩,那便是母亲那神秘的恋情。虽然她选择暂时不去触碰,但内心深处还是忍不住担忧这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而学习新语言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德语和法语的语法、发音与英语大相径庭,给她带来了诸多挑战。但赵悦并未退缩,她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无论是家庭的潜在危机,还是学业上的重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