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姑看着满满一车的布头,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多布头,得花多少钱啊,这可怎么卖得出去?小姑姑满脸担忧地看向赵悦,眉头紧锁,心疼那些花出去的钱。
赵悦却一脸淡定,自信满满地说道:“小姑,你不用担心。咱回去借个板车,把布匹好好卷好摊开。你想想,现在好一点的布匹,8 块钱一米呢,两块 7 一尺。咱们弄的这些旧布头,才两块钱一米,算下来一尺才多少钱呀。这些可都是废弃的旧布头,咱回家卖,哪怕除掉咱俩来回的车费、搬运费,咱按 4 块钱一米卖。要是单买,就按一块五一尺,用尺买就贵点,用米买就便宜点,就这么着,咱回家就这么卖。”
小姑姑听了赵悦的话,心中一算,不禁眼前一亮。按照赵悦说的,这确实能对半赚还不止啊。想到这里,小姑姑原本担忧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高兴地说道:“哎呀,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然而,两人也清楚,当时工商等各方面管理很严。为了能顺利售卖这些布头,赵悦只得让爸爸出面打招呼,给他们找一个摊位。就这样,从七月到八月,一直到九月临近收到通知书的这段时间,赵悦和小姑姑全身心地投入到倒卖布头的生意中。
每天,他们早早地拉着板车来到摊位,将布头整齐地摆放好,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赵悦聪明伶俐,总能根据顾客的需求,恰到好处地推荐合适的布头,再加上价格实惠,生意竟出奇地好。
随着布头一点点减少,钱匣子却越来越满。当最后一块布头卖出去时,赵悦和小姑姑都惊呆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一车布头竟然卖了几千块钱!经过仔细清点,除去成本,竟赚了 5000 块钱。
赵悦没有独吞这笔钱,而是按照自己心中的规划,给奶奶分了一份,剩余的给爸爸和小姑。她给自己留了三千块,给小姑一千块,又拿出一千块给奶奶。至于本金,她全部还给了两个哥哥,毕竟这钱是从哥哥们那里拿的。两个哥哥看到赵悦如此懂事,也没多说什么。毕竟家里因为小吃店,如今年收入都上千了,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随着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给赵悦哥哥介绍对象的人也越来越多,毕竟他哥哥已经十八九岁,到了谈婚论娶的年纪。与此同时,小叔也有人上门介绍对象。小叔却笑着说:“我还在军校上学呢,大侄子要是想先结,那就先结呗。”
就在一家人沉浸在这些生活的变化与喜悦之中时,转眼高考分数下来了……
当赵越拿着高考成绩单回到家时,全家人都围了上来。看到理科375分的成绩,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直念叨“好啊好啊”;爸爸爽朗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不住地拍着赵越的肩膀夸他争气;小姑也激动得眼眶泛红,连连说这成绩太给家里长脸了。虽然离理科分数线390分还差一点,但在家人心中,这个成绩已是无比耀眼,满屋子都是喜悦与自豪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