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年,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如同一阵春风,吹遍了每一个乡镇,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时间,整个社会都沉浸在知识的热潮之中。
在赵家,这股热潮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沈念和她的弟弟妹妹们凭借着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努力,成功考上了大学,为家族带来了荣耀。赵小斌在部队里同样表现出色,顺利考上了军校,开启了他军旅生涯的新篇章。小朋友们也不再像以往那般懵懂,开始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纷纷认真投入到学习中。
农村的教育环境也迎来了改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得到了重视,许多代课老师补充进来,为孩子们传授知识。下放的知青们,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能考学的都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年仅 7 岁的赵悦,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对小学课本上的知识几乎过目不忘,短短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文化课。她经常像个小老师一样,代替老师教导其他小朋友。在她的带领下,哥哥姐姐以及表哥们都受到感染,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学业上一帆风顺。大哥赵安,虽然在农村的学习中成绩还算不错,但赵悦心里明白,以大哥目前的成绩,想要考上大学难度颇大。但她并没有因此对大哥有任何偏见,依旧鼓励着哥哥姐姐们一同努力学习。
这一年,赵悦一家的生活节奏也因为各种变化而悄然改变。小姑赵小静逐渐长大成人,在县城罐头厂努力工作,为家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小叔赵小斌也长大参军,在部队里追逐自己的梦想。家里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爷爷奶奶年事渐高,爷爷还能勉强帮忙犁田扒地,而奶奶则主要在家里操持家务。大伯和大伯母要照顾六个孩子,赵悦的两个弟弟被姥姥姥爷接走,计划在 1979 年带在身边抚养。
此时,家里挣工分的人减少,而大哥既要上学,又要承担家里主要劳动力的责任,这让大伯母对赵悦产生了一些意见。毕竟赵悦曾承诺让大哥进城,可两年过去了,大哥依旧留在农村。尽管在赵悦这个小机灵鬼的带领下,家里通过养殖、种植等方式,生活还算过得去,小姑也会将每月工资拿一部分贴补家用,但大伯母心中的不满还是隐隐存在。
赵悦察觉到了大伯母的情绪,她心里也十分清楚大伯母不满的根源。但赵悦并没有像常人一样,急切地帮大哥在当下找一份工厂的工作。她有着自己深远的考量,她深知,虽然现在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但时代的变革已经悄然来临。她敏锐地捕捉到,1979 年政策或许会有所松动,而到了 80 年代初期,也就是 1980 年、1981 年、1982 年左右,将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商业活动中,做生意的环境会更加宽松。
赵悦想着,到那个时候,让大哥去县城做个小生意才是更好的选择。毕竟爸爸和小姑都在县城,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衬大哥。而且,做生意相较于进厂工作,更有可能让大哥实现真正的发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所以,尽管当下大伯母有所不满,赵悦还是决定按捺住性子,等待合适的时机,为大哥谋划一个更有前景的未来。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赵家的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着生活的变化,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在各自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