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
九月初二。
晨曦初破,太阳缓缓从东方升起,柔和的日光从东方倾洒而下,为长安城勾勒出了一层淡淡的金边。
长安城的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为了生计开始了一天的奔波,大街小巷中,脚步声、交谈声、车辙声互相交织在一起,偌大的长安城热闹起来了,处处洋溢着烟火的气息。
崇仁坊。
张府的大门外,按照张毅的吩咐,李信领着一大群人正在此处集合,张府的仆人张平、张安、张康,侍女张喜儿、张静儿、张桃儿就在其中。
剩下的人则是房府、程府、尉迟府、秦府的仆人、侍女、护卫,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宣传天然居酒楼。
“诸位,今天是天然居酒楼正式宣传的第一天,我来给大家分配一下任务,各府的护卫负责敲锣打鼓,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接下来是各府的仆人,你们举着广告牌紧随其后,最后是各府的侍女,你们负责给街上的行人发放传单。”
“现在,你们各自拿好自己的东西,然后排成两列纵队,听我的命令队伍准备出发宣传。”
李信一声令下,护卫们扛起了锣鼓,仆人们举起了广告牌,侍女们双手拿起了厚厚的传单,所有人很快就排队站好了。
李信点了点头,随即大喊一声,“出发!锣鼓用力敲起来!”
“是!”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卫士们大喊一声,立即用力地敲击着锣鼓,巨大的锣鼓声瞬间打破了街道的宁静,引得街上的路人纷纷侧目。
仆人们双手稳稳地举着张毅精心设计的广告牌,上面“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天然居酒楼,特色炒菜,美酒佳肴待君来”,“佳肴香满天然居,小酌慢品解乡愁”,“天然居内酒盈瓯,舌尖之上韵长留”,“寻味长安,就来天然居,一口尝尽人间珍馐”的字样格外醒目。
侍女们则人人手持一沓沓传单,整齐地站在队伍末尾,眼神之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随着李信的一声令下,宣传队伍缓缓向前行走,护卫们走得虎虎生风,每一步都踏出了十足的气势,那响亮的锣鼓声仿佛在向整座长安城宣告天然居酒楼的盛大登场。
仆人们步伐稳健,手中的广告牌随着他们的走动有节奏地起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侍女们则面带微笑,将传单递到路人手中,还不时轻声介绍着酒楼的特色菜品和开业优惠。
队伍所到之处,人群逐渐聚集,有的行人停下匆忙的脚步,仔细端详着广告牌。
有的人好奇地接过传单,边看边与身旁的人讨论,还有的孩子跟在队伍后面嬉笑奔跑,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得兴奋不已。
一时之间,原本平常的街道变得熙熙攘攘,天然居酒楼的名号也随着这宣传队伍的前行,迅速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中传播开来。
长安城的老百姓哪里见过这种新奇的宣传手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估计用不了三天,整个长安城的人都会知道天然居酒楼。
“陈小郎君,我刚才听人说天然居有什么特色炒菜,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世上还有什么炒菜?你知道什么是炒菜吗?”
陈旭笑了笑,“范老伯,我也没有见过炒菜,不过这纸上说炒菜是一种新的做菜方式。”
范老伯一脸不解的摇了摇头,“新的做菜方式?陈小郎君,这做菜不都是煮、蒸、炙、煎、炸、脍吗?这炒,怎么个炒法啊?”
陈旭挠了挠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范老伯,我虽没亲眼见过炒菜,但我听好多人都在议论炒菜,他们说这炒菜应该是先把食材切成小块,然后在锅里放上油,用大火快速翻搅,您想想,那油可比水热得快,保不齐能让菜迅速熟透,还能锁住鲜味呢!”
范老伯捋着胡须,半信半疑的说道:“这……能好吃吗?以往煮菜,汤汤水水的,滋味都在汤里;炙烤之法,肉香四溢,可也得慢工出细活;这大火快炒,菜能入味吗?”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旁边凑过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脸兴奋的说道:“范老伯,这您老就别操心啦!人家天然居敢这么宣传,定是有十足的把握。”
“我可听说炒菜那叫一个香,炒出来的菜色泽鲜亮,味道独特,说不定比咱们平日里吃的那些个法子做出来的菜都要好吃。”
范老伯白了他一眼,“邹鸣,你小子就会跟风,没吃过的东西,哪能说得这么笃定?”
邹鸣嘿嘿一笑,“范老伯,您就是太保守了,现如今时代在变,这吃食也该变变花样啦,等天然居开张,咱去尝尝,要是不好吃,我请您吃炙羊肉。”
就在此时,又有几个路人围过来,众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炒菜的做法。
有人满脸期待,盼着能尝尝鲜;有人和范老伯一样,满心怀疑,觉得传统的烹饪方式才最靠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街边的氛围愈发热烈,而天然居酒楼的神秘面纱,在这热烈的讨论中,似乎也被掀起了一角。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我的天呐!这是回文诗啊!如此绝妙的回文诗,这天居然酒楼的文化底蕴够深的啊!”
人群之中,忽然有人发出了一声惊叹,人们纷纷发现了广告牌上的这一句回文诗,随后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传颂着这句诗。
“这诗写得太妙了,正着读、倒着读都这么有意境,看来这天然居不仅菜品新奇,连文化都这么讲究。”
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老者轻轻的捋着胡须,满脸的赞赏。
“是啊是啊!”
旁边一个年轻书生附和道。
“我原本以为天然居只是一家新酒楼,没想到竟藏着这般文采,就冲这句回文诗,开业的时候我也得去凑凑热闹,说不定在天然居,还能结识些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共品美食,同赋诗词,岂不美哉!”
几个孩童也在一旁有样学样地念着这句回文诗,虽然不太懂其中深意,但也被这新奇的读法逗得咯咯直笑。
“阿娘,这诗真好玩,我想去东市的天然居酒楼看看。”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扯着母亲的衣角在撒娇。
周围的百姓们越聚越多,对天然居的好奇也愈发浓烈,有人开始猜测,这能想出如此绝妙回文诗的酒楼,菜名会不会也别出心裁?
店内的装饰又会是怎样一番雅致的景象?
类似的情景,发生在宣传队伍经过的每一条大街。
随着讨论的热潮不断升温,天然居酒楼还未正式开业,已然成了长安城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长安城的老百姓满心期待着,想要一探究竟,亲身体验天然居酒楼那独特的魅力。
至此,张毅的游街宣传大获成功,天然居酒楼一炮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