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清王朝的第七位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即嘉庆帝,
于承德避暑山庄溘然长逝,享年61岁,就此结束了他长达25年的统治生涯。
平日里,嘉庆帝给众人的印象,一直是体魄健朗。
在那个医疗条件相对有限的时代,他既未受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慢性疾病的困扰,
就连寻常人极易患上的感冒发烧,于他而言,也是极为罕见之事。
况且,其父乾隆帝寿至89岁高龄,因此,众人皆以为嘉庆帝承袭了父亲的长寿基因,理应福寿绵延。
嘉庆本人也很自信,在他60大寿之时,他曾郑重地对臣子们言道:
“下不为例,这次寿礼我照单全收,我七十、八十大寿之时,寿诞一切务必从简,切不可铺张浪费。”
从这番话中,足见嘉庆帝当时以为自己能够长命百岁。
然而,命运无常。谁也不曾料到,嘉庆帝竟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骤然离世。
《清史稿》对嘉庆帝驾崩一事的记载,简略且模糊,这无疑为本就神秘的事件,又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迷雾。
一时间,民间流言四起,各种说法甚嚣尘上。
有人言之凿凿地称嘉庆帝是遭雷击而死,亦有人猜测他是被人刺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没有官方声明,嘉庆帝的死因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让我们将目光回溯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七月流火,酷热难耐,老农家的看门狗,热得吐着舌头,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这鬼天气,简直要把人热死!”太监老王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嘉庆帝依照惯例,携众多皇室宗亲、朝廷大臣,一同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暑。
每至入夏,皇帝便前往避暑山庄居住,直至中秋节过后才返回紫禁城,已成定例。
这座避暑山庄,俨然成了皇上行宫,办公、休憩、游乐等一应俱全的综合场所。
嘉庆帝如往常一般处理完政务,伸了伸懒腰,然而,命运的无常,如汹涌的暗流袭来。
毫无征兆地,嘉庆皇帝扑通摔倒在地,“皇上,皇上,您怎么了?”
众人着急喊着,御医迅速赶来了。切脉,查舌胎,“哎呀!我这是在哪?”嘉庆悠悠醒转,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御医号脉也没查到异常,开了一些防暑降温药。熬制好亲自服侍皇帝服下,
嘉庆帝安然睡去,起初,人们皆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人食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
宫里嫔妃只当嘉庆帝是偶感暑气,喝点绿豆汤解解暑便能痊愈,故而并未给予过多关注。
但令御医们始料未及的是,皇上的病情迅速恶化。
短短数日,嘉庆帝便陷入昏迷状态。众人顿时慌了神,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宫廷御医们竭尽全力施救,各种名贵药材皆用尽,却依旧回天乏术。
七月二十五日,这位在位二十五年的皇帝,在避暑山庄溘然长逝。
嘉庆帝的驾崩太过突然,大清王朝的最高权力瞬间出现真空,皇位继承一事,顿时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朝廷上下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交织碰撞。
“……”
自雍正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以来,皇帝生前便会将选定的储君之名,书写密封于锦匣之内,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待皇帝驾崩,大臣们只需依照惯例取出密诏,新君人选便一目了然。
然而,此次情况却格外棘手。
当嘉庆帝驾崩的噩耗传开,军机大臣托津等臣子,匆忙赶回北京紫禁城,准备按既定程序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出传位密诏,却惊愕地发现,保存密诏的锦匣不见了。
众人迷惑不解:不知是嘉庆帝未曾提前立下,还是另有隐情?
与此同时,太监们在嘉庆帝的随身物品中仔细搜寻,同样未能找到那份至关重要的传位密诏。
一般密诏一式两份,另一份由皇帝保管,到时两份一核对,必定准确无误。
如今收藏密诏的锦匣不见了,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如野草般肆意疯长。
关于皇位继承人选的猜测沸沸冲天。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挺身而出。
她深知当下局势犹如累卵,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廷的剧烈动荡,甚至危及国家稳定。
她以大局为重,坚定地提出立旻宁(后来的道光)为继承人。
尽管旻宁并非她的亲生之子(她育有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
但她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下达谕旨,命皇次子旻宁继承大统。
从个人情感角度而言,当朝太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自然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能够继承皇位。
然而,从大局着眼,旻宁无疑是最佳的继位人选。
他在平息天理教林清攻打皇宫时,表现出色,这为他的继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在嘉庆帝去世前一个月,曾命旻宁代表自己祭拜祖陵,
这一举动,无异于向朝臣们释放了旻宁将为太子的强烈信号。
从嘉庆帝去世前仅存的四个儿子情况来看,旻宁作为皇次子,(旻宁的哥哥,嘉庆的皇长子,小时候就夭折了),
旻宁是嘉庆帝原配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亲生之子,
按照传统的继位规则,旻宁继位当之无愧。
(旻宁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嘉庆二年因病离世,年仅三十八岁。)
咱们横向比较一下,旻宁的三位在世兄弟分别为皇三子绵恺,生母为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当时25岁;
皇四子绵忻,与皇三子是亲兄弟绵忻,当时15岁;
皇五子绵愉,当时6岁。
而旻宁时年38岁,各方面都占据着先天优势。
孝和睿皇后之所以大公无私地推荐旻宁,并非偶然之举,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从情感层面来说,自孝淑睿皇后(旻宁生母)不幸去世后,孝和睿皇后便将旻宁当作亲生儿子一般悉心照料,
多年来,母子之间感情深厚,亲如骨肉。
从政治角度考量,旻宁一直是乾隆帝和嘉庆帝共同属意的皇子,且彼时的旻宁年富力强,
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与政务历练中,养成了处事稳重的性格。
孝和睿皇后的这道懿旨,犹如定海神针,瞬间稳定了岌岌可危的局势,也为旻宁的顺利继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凑巧的是,后来军机大臣托津和戴均元声称,在避暑山庄嘉庆帝的寝宫里,找到了那份继位密诏。
打开一看,上面所立之人,正是皇次子爱新觉罗·旻宁。
八月二十七日,旻宁在庄严肃穆的太和殿正式即位,改次年年号为道光,
从此,旻宁(道光皇帝)成为了清朝第八位皇帝。
旻宁继位后,始终铭记孝和睿皇后的恩情,对她孝顺有加,以对待生母的礼节相待,尽显尊崇之意。
心好,人的寿命就长,孝和睿皇后活了74岁,在当时属于高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