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国家名字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其共同特点便是“继往开来”。
或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越南,这个名字竟是嘉庆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赐予的。
当时越南方面原本欲以“南越”为名,却遭到嘉庆反对,
随后,嘉庆皇帝直接将“南越”二字颠倒,“越南”之名就此诞生,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赐名背后所蕴含的外交博弈,细细思量,着实令人回味无穷。
“……”
嘉庆七年(1802 年),越南阮朝的开国君主阮福映,在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后,终于统一了安南。
阮福映出身于广南阮氏家族,该家族在安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统一安南的进程中,阮福映得到了法国传教士百多禄的大力协助。
百多禄不仅帮助他组建军队、购置武器,还请来法国军官训练阮福映的士兵,并引进欧洲先进的步战战术。
凭借这些助力,阮福映在与西山朝的对抗中逐渐占据上风。
最终,他成功消灭了西山朝,结束了安南长达数十年的动荡局面,建立起阮朝。
补充说明几点:(说到安南的历史,不得不提及阮光平,其原名阮惠,他夺取了黎氏的天下,建立了西山阮朝。
乾隆在世时,阮光平向大清称臣。然而在阮光平去世后,西山朝逐渐走向衰落。
阮福映作为旧阮政权的后裔,在法国传教士百多禄的帮助下,组织力量起兵反抗西山朝。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阮福映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于 1802 年成功攻破西山朝的首都富春(今顺化),彻底灭亡西山朝,统一了越南,建立了阮朝。
以上是阮福映统一越南的大致过程。)
言归正传,新王朝的建立,通常伴随着对新国号的迫切需求。
阮福映的野心不止于建立一个新王朝,他有着更为宏大的政治图谋。
他期望通过更改国号,终结安南长期以来对内称“大越”、对外称“安南”的矛盾状况,进一步提升阮朝在地区内的地位与影响力。
不过有一点,无论谁掌控越南这片土地,都一直臣服于大清,作为清朝的藩属国而存在。
阮福映也不例外,在统一安南后,他提出了“南越”这一国号,请求嘉庆皇帝批准。
在递交给清朝的奏书中,他声称:“吾之先祖发家于广南,随着势力的不断发展,疆域逐渐涵盖了越裳国(传说中的一个古国,位于越南南部),
因此建号‘南越’已延续二百多年,如今恳请清朝皇帝赐‘南越’国名 ,期盼能得应允。”
阮福映将奏书仔细封好后,派遣特使携带着奏书出使北京。
(阮福映此举有着自己的算计。历史上的“南越”曾包含中国部分领土。
如果清廷同意这一国名,便意味着中国部分领土似乎归属于阮朝,这背后暗藏着阮福映侵占我国领土的野心。)
嘉庆七年春三月,紫禁城养心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嘉庆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
下方朝臣整齐地分立两班,阮福映的使者恭敬地呈上国字一号文书。
朝堂之上,欢迎安南特使来访的热情尚未完全褪去。
只见安南特使跪下奏道:“大清皇帝在上,这是我朝国王陛下呈上的国书。”
特使说完,双手将国书高高捧起,举过头顶,态度极为恭敬。
嘉庆缓缓展开文书,仔细阅读,眉头渐渐紧锁。
他面向群臣,开口问道:“阮福映欲以‘南越’为国号,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见解?”
阮福映使者再次跪拜,语气满是恳切:“我主阮福映,一统安南,对天朝威仪仰慕已久,恳请圣上赐国号‘南越’,以彰显我邦诚心归附之意。”
此时,嘉庆的老师朱珪走出队列。他神色严肃,目光如炬,向前迈了一步,袍角轻轻扫过宫殿的地砖,声音洪亮地说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南越’之称,历史源远流长,其地域范围极为广阔,绝非阮福映现今所辖之地所能相比。
昔日,秦朝末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其疆土北起五岭,南至南海,囊括了今日我大清的广东、广西,甚至越南北部。
彼时的南越国,幅员辽阔,与如今阮福映的疆域相比,实有天壤之别。”
朱珪环顾群臣,声音愈发激昂:“若应允其以‘南越’为国号,无疑是承认其对我大清两广之地怀有觊觎之心。
此例一旦开启,后患将无穷无尽,边疆恐再无安宁之日!阮福映野心勃勃,此举分明是妄图借助古老的名称,谋取我大清南部疆土,陛下不可不加以明察!”
嘉庆神色冷峻,微微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此中的隐患,朕亦有所考虑。
然而若不赐予国号,又恐引发嫌隙,这该如何是好?”
朱珪沉思片刻,拱手奏道:“陛下,依臣之见,可将‘南越’二字颠倒,赐其国号为‘越南’。
如此一来,既不失天朝的恩典,又能够杜绝其非分之想。
‘越’字,可追溯至古越族,涵盖了其原有的疆土范围;‘南’字,则点明了其所处方位。
这般更改,既合乎情理,又能确保我大清疆土安稳无虞。”
嘉庆帝面露赞许之色,猛地拍案而起:“好!就依先生所言,赐阮福映国号‘越南’,
令其安分守己,永远作为我大清的藩属国!”
阮福映的使者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微微颤抖,但也只能叩首说道:“谢陛下隆恩!”
“……”
不得不说阮福映派出的特使见多识广,深知此事关系重大。
他担心主子怪罪自己未能完成任务,回到越南后,便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极力鼓动:
“王上,大清文化底蕴果然深厚,您瞧,把‘南越’这么一改,瞬间显得格调高雅、大气磅礴。
这‘越南’之意为‘百越之南’,简称越南,实在是妙啊!”
阮福映被他一番忽悠,顿时笑逐颜开,欣然接受了“越南”这一国号,就此结束了安南长期以来内外称呼不一致的状况,实现了其建国的梦想。
嘉庆十一年(1806 年),阮福映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确定新国号为“大越南国”,从此“越南”这一国名一直延续至今。
“……”
在中国历史上,东南沿海一带向来不乏海盗的身影。
例如明朝时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便是东南沿海地区声名赫赫的大海盗。
他频繁来往于日本与中国之间,肆意抢掠过往商船,后来被明朝廷招安。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又出现了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海盗郑一嫂。
而在嘉庆七年,还崛起了一位勇猛异常的男海盗,他便是蔡牵。
蔡牵的事迹令人惊叹,他竟然直接打死了浙江提督李长庚,一度威胁到了台湾岛。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蔡牵,生于福建同安(今厦门)西埔乡。
他家境贫寒,可谓一无所有,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毫不为过。
更为不幸的是,在他五岁时,父母先后因病离世。自幼,他便尝尽了人间的疾苦。
少年时期,蔡牵流落至霞浦县三沙港,只能靠给渔船主打工勉强维持生计,生活的重担过早压在了他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