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烧饼喽!卖烧饼!....!”
声音从小巷中传来,清晨的街道上已经有几家商贩摆摊卖货了,柳白石和刘清河从一处院子里走出,身后老牛和小黑也相继走出来。
“柳兄!告辞!”
“一路保重!”
小黑走到柳白石面前,一脸不舍道:“儿子!老爹走了!挣钱回来....!
柳白石已经拔出长剑向它劈去,小黑一溜烟的跑开,跑到十几米处,又道:“给你娶媳妇!”
柳白石没有去追,只是站在门口目送刘清河离开,直到走出很远,他才回到院子里,此时的院子里,已经有妇人在来来回回的走动,屋里婴儿在哇哇大哭,有妇人抱着孩子轻声在哄。
东风吹拂,杨柳树的树叶哗哗作响,小黑嗅着空气中的香气道:“老大!好香啊!这是什么散发出来的?”
“应该是稻谷!”
“稻谷?稻谷是什么?”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嗖的一下,小黑向前跑了出去,大黄也加快脚步朝前走去,这里已经是神州地界了,此时也正值六月,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却是青山绿水的夏天,不像在次州的时候,那里正处于大旱之年,河水干枯,地面蒸腾,没有一点青山绿水的景象。
过了山坡,就见下面的稻田,稻子随风摇曳,一片接一片,片片舒心扉,这是他这个从小到大都在北方长大的人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不管是在前世还是今生都是如此,小黑在稻田里一蹦一蹦的,伸着舌头,大黄张嘴就吃,他也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谷物,毕竟他是北方的牛。
见他们如此,刘清河刚要阻止,一道声音大喊道:“谁家的牛,赶快赶走,怎么能让它吃庄稼!”
一个身穿麻衣的中年人拿着一个小棍向着大黄跑去,刘清河赶忙走下山坡,边走边喊道:“你们两个给我出来,不准吃庄稼!”
走到稻田边上的时候,大黄已经啃了一片,原本整齐的稻田里也让小黑蹦的这一个坑哪一个坑的,那人到了之后,看见自家好好的稻田变成了这个样,刚想冲着刘清河发火,就看到一块银子递到自己面前,脸色立刻好了不少,不过还是道:“你这牛和狗.....!”
又一块银子递到面前,中年人接过银子道:“算啦!小哥吃饭了吗?家里正在做饭,一起吃点啊?”
“好啊!”
“那跟我走,下面就是我家!小哥从北面来的吧!”
“对!”
“看你的牛就知道,我们南方没有黄牛,都是黑牛,不过你这牛好啊,那么壮实,走的时候给我家那头牛配个种行不行。”
走在后边的大黄,头猛地抬起来,一脸懵的看着那中年人,吃你两口稻子,你也不能这样害我啊,走上前去,用角顶了一下刘清河,刘清河向后看去,大黄摇着脑袋,意思你别答应。
回过头笑着道:“看看再说吧!”
听此,中年人也没有再过多去说这件事,而是道:“兄弟你叫啥啊?”
“刘清河!”
“我叫李福田,看兄弟你像个读书人,就叫你刘先生吧!”
“好!”
到了李福田家,院子里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带着两个小孩子正和泥玩,见到自己的父亲回来,跑过来问道:“爹!这就是吃咱家稻谷的牛吗?那这个人是谁?”
“这是刘先生!快叫先生!”
“先生!”
刘清河笑着摸了摸几个孩子的脑袋,这时一个妇人从屋里走出来,见到有人来了,赶忙过来,李福田见到自己的妻子走过来,他对妻子道:“这位是北方来的刘先生,中午在咱家吃饭,快去再多做些饭菜。”
妇人听到,赶紧向着屋里走去,李福田则是带着他走进堂屋,拿出两个碗给刘清河倒了一碗清水,随后说道:“家里没有茶,还望先生不要嫌弃!”
端起水,喝了几口道:“无妨!”
“您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四处走走看看,并没有固定的去处。”
“先生真是好雅兴啊,不像我等,只能在这田里年复一年的,一辈子走不出去!”
“不出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现在你什么都有了!”刘清河劝道
“是这么个理!我也是看到先生这样,想起了年轻时候的我!”
李福田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说给他听,说到激动时,脸色涨红,好像如果自己还年轻,还没有妻子孩子,他一定会出去闯一闯,到了最后,只化作一声叹气,最后突然没了声音,一个人不知道在想什么,直到他的妻子喊吃饭,他才站起来走进厨房,出来后带着笑容,手里端着菜,他的妻子跟在身后,也端着菜。
吃过饭,李福田说去村里买点酒,晚上和他一起喝点,刘清河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看书,一个小小身影走进来,呆呆的看着他,将她抱起来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翠竹!先生你在看书吗?”
“对!”
“那你一定知道很多故事啦!能不能讲给我听?”
“你想听什么啊?”
“妖怪!”
“为什么要听关于妖怪的故事啊?”
“因为大牛哥有一次去镇上回来,他给我们说,镇上的说书先生就知道关于妖怪的故事!还讲给了我们听!”
“好!那就给你讲一个关于猴妖的故事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很可惜,这里没有大江,不过院子外不远处倒是有一个池塘,此时池塘里的蛤蟆正在哇哇乱叫,晚饭之后,还下了几滴雨,雨点很大,砸的屋顶啪啪的,不过几下,乌云和雨水便消失的无形无踪,星星和月亮打开了窗户,整个天空瞬间亮堂堂的。
李福田带着些酒意对他说,今年稻子长的好,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等卖了稻子给自家的婆娘和孩子买一身衣服,再将自己的大儿子送去读书,以后也让他和你一样四处走走,说着说着,没了声音,旁边传来呼噜声,四周的虫鸣不绝于耳,与池塘里的蛤蟆形成了一首交响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