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之前太子说先将你们家老三朱棡送过来,要不多送些皇子过来?我给你们打个折扣价?一人算八百两?这是成本价了,不能再少了....”
老朱听到唐仨仁的话,头都有点大了,说了一句:“滚...”
唐仨仁指了指院子,意思这里是我家,你老朱要不先滚?
老朱没好气地瞪了唐仨仁一眼,转身便往院子外走去,边走边道:“这事儿容咱好好想想,改日再给你答复。”
唐仨仁也不着急,他知道老朱对这改造之事虽心有疑虑,但朱棡的性子,老朱心里怕是比谁都清楚,送到他这改造一番,未必不是件好事。更何况还有位朱樉在前面成功被改造的例子在呢。
待老朱身影消失在门外,唐仨仁这才收起脸上的笑意,转而看向一旁侍立的管家,吩咐道:“去何家村,让那边的毛镶将一些情况再仔细确认一遍,确保万无一失。杜绝一切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出现。”
毕竟即将到来的不是皇子就是某个“官二代”,要是真在这边出了什么问题,唐仨仁也不好跟老朱再嘻嘻哈哈了是不?
管家应声而去,唐仨仁则独自站在院中,望着天空沉思。这纨绔改造看似简单,实则其中的门道不少,既要让这些皇子纨绔改掉恶习,又不能真的伤了他们的身子,更得小心应对他们背后的势力,着实不易。
不过,想到即将到手的一大笔银子,唐仨仁心中便又充满了干劲。
“唐家铺完全小学,不仅要办,还要办得漂漂亮亮的,银子的问题去找刘会计,咱们唐家铺村集体的银钱已经积累到了一个不错的地步,另外过段时间还有新的进项....”
早在今年开始的时候,唐仨仁就已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目前整个唐家铺的人口已经完全足够办一家完全小学了,六年时间,暂时不设初中,因为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咯,目前能够教小学的人在大明都不多。
唐仨仁早已准备了一些小学书本,目前主要是文章和数学,再设一门,叫思想课,之前朱标提过“忠君”的想法,不过唐仨仁直接否决了。
“忠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忠君一说,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暂时不适合....”
并非是不适合,而是唐仨仁根本不想将这“忠君”的东西教给这些小学生们,先考虑“扫盲”吧,其实不止大明,历朝历代老百姓的“文盲”率都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一直到几百年后的后世,“文盲”率基本上接近于零了。
按照唐仨仁的想法,唐家铺完全小学将成为一个集教育、锻炼、修养于一体的存在。在这里,没有身份高低之分,所有唐家铺的适龄儿童将接受严格的课程安排,从早到晚,既有文化知识的学习,又有武艺的训练,更有品德的熏陶。
当然为了不惹到某些“文人”的不快,肯定是要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来教授经史子集,同时也可以请一些退役的将领来教授武艺,再请一些有经验的医师来负责他们的身体健康,顺带教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
鉴于唐家铺孩童们的出身,唐仨仁还打算在完全小学里设立一些特殊的课程,比如农业、手工业等,除了让一些人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还能够让一些就算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以后念完小学后不至于连自己都喂不活。
唐仨仁的预想,这完全小学可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想要在这里结交皇室?提升自己地位?不好意思,一入校门,众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谁要是敢玩特权啥的,唐仨仁不介意将这人赶出去,对了,这里是大明,管你是谁谁谁,唐仨仁只要狠下心来,可是敢杀人的哦。
“职务方面,暂时设教导主任、助教、生活老师等职位,分别负责教学、辅导和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武艺表现、品德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在老朱和朱标那边送人过来之前,唐仨仁自然是要先把“完全小学”给搞起来,名字就叫“唐家铺小学”,可不能叫“唐家铺希望小学”,唐仨仁怕叫这个名字,这些学生们就真没希望了。
罗四,刘基,甚至村民协商会的不少人都在认真听唐仨仁讲这件事,原因无它,唐仨仁搞的这“小学”,就是为了让所有唐家铺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读书人”。
尤其是刘基,唐仨仁的办学的想法,其实有些方面跟老朱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似乎明白唐仨仁为什么能够得到老朱的信任了。
唐仨仁也只是搞了个引子,要知道大明的一些政策其实在封建王朝当中,不说所有,其中很多一部分都是为老百姓真正着想的,比如后来老朱弄出来的“村学堂”,还有后来被某麻子剽窃的“养济院”。
这些对老百姓好的旨意,可以说很多都是从老朱这里开始的,只可惜下头的一些官员曲解了老朱的本意。
然后这些东西部分成了这些官员们敛财的工具,还有一些根本就没有落到老百姓的身上就不了了之了。
“至于小学工作的开展,我只有一个要求....进校服从统一管理,哪怕对方是皇子也一样,你们,做得到吗?”
做得到的,唐仨仁才会安排他们去小学,成为第一批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这事情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从一开始他的打算就是将唐家铺小学的建设作为一个长期项目来运营,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盈利啥的就算了。
至于在不久的将来,这所小学会不会成为一颗璀璨明珠,还是成为那些“酸儒们”眼里的钉子,都无所谓了,有老朱在,有大明在,唐仨仁并不觉得谁敢跑到唐家铺来捣乱,还就是老朱会不会在将来将这小学的模式推广到整个大明,那是老朱该考虑的事情。
“记重点,优秀的先生是关键。我不管你们花多少银子,用什么样的手段,给我在最短时间内,聘请一批经验丰富的启蒙先生过来。”
“不求这帮人在教学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创新啥的就别乱来了,首要一点,品德修养上要学生们树立正面形象。”
品德乃是立人之本,若先生们自身品德有亏,又如何能教导出品德兼优的学生呢?所以,在挑选先生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将相关事宜安排好之后,差不多也是几天后了,朱标那边居然还没有将皇子“打包”送过来,当然唐仨仁惦记的是对方的银子。
“相公,这是村里近一个月的收支账本,你要不要看一看?”
从上个月开始,也就是搞起来那什么“纨绔改造基地”后,唐仨仁基本上不再管唐家铺的一些厂子了,有专门的人看着,只要按部就班,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更何况,唐家铺的产业啥的,最大的股东可是洪武爷,只不过很多下面做事的工人不晓得而已,那些管理层基本上都是老朱后来派人过来管理的。
“有什么好看的,不看了,只要别再出现胡惟庸做假账的事情,按我教你的方法记账已经很难被人做手脚了....”
唐仨仁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他要做的就是把一些东西搞出来,与其说唐仨仁是一个管理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搬运工。
将自己所知的一些先进的东西搬到大明,然后后续的管理就让大明这些可爱的工匠们和热爱大明的汉家儿郎们去努力吧。
肖伊人微微一笑,想想也是啊,唐家铺的生意后台是谁?那可是老朱,前面杀了一个胡惟庸后,至少在十年内没人敢在账目上动手脚,那与找死无异。
不过在其他方面,比如一些人事变动,岗位变动上,一些有小心思的人肯定不少,比如前段时间肖伊人就发现了,纺织厂里的一个妇人主管,私底下收了三四个女工的银子,给这几个女工调整了工作岗位,虽然银子不多,但这事本身就已经释放出了一种信号。
“贪婪是本性,这很正常,不贪的人,是因为别人开出的价码还不够....”
对于这样的事情唐仨仁并没有说要怎么处理,肖伊人最后也只是让那妇人主管回家反省了几天,再把收的银子退给了那几个女工,那几个女工并没有回原来的岗位,因为这件事情都是在私底下进行的。
若是公开,那妇人主管估计得凉。
“工厂与学校不一样,如果是学校里出现了这样的人,就不能这般处理了....”
虽然,唐仨仁的记忆中,后世的不少学校也变成了“企业”,类似的人出现了不少,但那是在后世,他唐仨仁无力改变什么。
但在大明,他唐仨仁真能改变什么,至少在唐家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