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青没想到羊毛衫还有这样的讲究:“行,叶真真同志,谢谢你织的羊毛衫,挺合适的,不过还是别添麻烦了。”
叶真真看着罗小青帅气的样子,情不自禁地扑进他怀里:“哎,叶真真同志,你是不是又想搞什么名堂?”
叶真真:“没错,就看你是不是真英雄了,大家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呢。”罗小青:“叶真真同志,在大白天的,不能占叔叔的便宜!”“呸!谁是叔叔,你是我小青哥哥!是同志!”
同一时间,在轧钢厂车间里,易中海本该值夜班,但他没有回去,而是留在车间教贾东旭钳工技术。
这次,易中海教贾东旭的方式跟以往有所不同。
过去,易中海说话总是模棱两可,只让他知道个大概,但如今,易中海格外专注,把所有钳工技术的理论都详细地传授给了贾东旭。
贾东旭察觉到师父之前有所保留,心里虽有不满,但并未表露出来。
毕竟要升工级,还得靠易中海指点。
在易中海的指导下,贾东旭的钳工技艺进步神速。
易中海笑着说道:“东旭啊,你得用心学,争取到一九六一年,把你的钳工水平提高到五级。
五级钳工一个月能拿六十一块钱呢,那时候你家的生活就会好很多了!”贾东旭坚定地回答:“嗯!”
贾东旭埋头苦练钳工技艺的时候,
秦淮茹依旧密切关注着傻柱的饭盒,而四合院里的琐事依然不断。
罗小青也开始有意无意地提醒罗慧珍和许大茂以及他们交好的几家,囤积些粮食。
罗慧珍也被一一提醒了!
许大茂听从罗小青的建议后,又去告知了楼振华,随后便着手存粮票,节约粮食。
他还买了一些不用粮票就能买到的东西,像猪杂、猪头、高价糕点、高价糖果等。
多余的细粮,许大茂也会拿到粮店换成粗粮或者红薯。
这个时代,不仅粮票能买东西,每个月政府还会按人口发放一些备用券。
每种券具体能买什么,数量多少,相关商店会在门口张贴公告。
比如:“2号备用券可买半斤带鱼”,“3号备用券可买一斤葵花籽”之类的。
以前许大茂和罗小青都觉得这些备用券很麻烦,所以从未留意过。
但经罗小青提醒,许大茂开始重视这部分内容。
他把家里剩下的备用券全都换成了各类食物。
娄晓娥疑惑地看着许大茂:“大茂,你这是干啥呢?囤这么多粮食,咱们家也吃不完啊,放久了还会长虫子的!”
许大茂道:“上次喝酒时,小青吩咐我备些粮食,当时我没细问缘由。
不过小青的话,我向来遵从。
近来你也瞧见了,因着小青,院里那些说我天生刁顽的人少了不少。”
娄晓娥听罢笑起来:“许大茂,你是不是被小青迷得晕头转向啦?她随口一提,叫你家备点粮食,你就当真了!咱们每月都有定量供应,家里又不缺钱,要是不够,还能出去吃饭呢!”
娄晓娥哪里知道,日后即便有钞票也未必能饱腹。
比如到了六零年的七月三十号,京城就会施行餐馆就餐需凭粮票的规定,没有粮票,花再多钱也吃不上饭。
许大茂道:“小青从不无端开口,快帮我把这些粮食搬进去!接下来只要能下馆子就尽量下馆子,把家里的粮票换成实物存起来!”
娄晓娥与许大茂平日关系尚好,除却生育之事,其他方面还算恩爱。
既然许大茂愿意折腾,她自然鼎力相助。
有了娄晓娥这位资本家太太撑腰,许大茂根本不用为下馆子发愁。
许大茂常拿粗粮换粮票之事,全院子的人都晓得。
大家打趣他魔怔了,以前他家连棒子面都生虫,如今囤了这么多粗粮,不出多久怕是要坏掉扔了。
阎埠贵更是一直嘲讽他:“你天天笑话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为了省那点粮票换粗粮,不也是舍本逐末?”
许大茂回道:“三大爷,我真心劝您一句,把家里存粮省下来,多出去吃几次!”阎埠贵冷哼:“我才不会像你这么糊涂!”
沈幼甜听到此事,对罗小青笑道:“小青,囤粮这事真管用吗?要是没效,许大茂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罗小青笃定地说:“他会感激我们的,放心吧!”
娄晓娥并不知晓,当下外出用餐无需使用票证。
然而到了1960年的7月30日,北京将实施餐馆就餐需凭粮票的规定。
若无粮票,即便带再多钱也无济于事。
许大茂坚定地说:“小青绝不会乱说话,快帮我把这些粮食搬进去!近来有机会就去餐馆吃饭,把家里的粮票换成粮食储存起来!”尽管在生育问题上两人存在分歧,但除此之外,他们的关系尚佳。
许大茂热衷于折腾,娄晓娥便全力支持他。
有了娄晓娥这位富商妻子的支持,许大茂根本不用担心外出就餐的资金问题。
他频繁出入餐馆,并且尽量以节省粮票的方式换取粗粮,整个四合院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还打趣他着了魔。
之前他们家的玉米面都生虫了,现在换这么多粗粮,不用多久也会变质扔掉。
阎埠贵更是嘲笑他说:“许大茂,你还总是笑我没抓住重点!现在你成天在外吃饭,只为了省粮票换粮食,这不是同样舍本逐末吗?”许大茂回应道:“三大爷,我真心建议您节省家里的粮食,多出去吃饭。”阎埠贵反驳道:“我才不会像你那么愚蠢!”
沈幼甜听到后,笑着问罗小青:“小青,囤积粮食真的有用吗?要是没用,许大茂岂不是得不偿失?”罗小青回答:“许大茂以后会感激我们的!别担心!”在这个时期,一顿西餐只需花费两元,无需票证。
到了1961年,一斤粗粮粮票在黑市被炒至四元,而细粮则达到五元,远远超过外出用餐的成本。
眼下许大茂这样存粮,将来会有大用处。
不过不久之后,罗慧珍也开始听从罗小青的意见,把部分供应粮换成红薯和粗粮,所有能买到的肉票也都抓紧购买并储存起来。
罗小青除了工作外,最大的兴趣便是垂钓与狩猎,总想方设法为家里增添些吃的,给这些食物披上合法的外衣,以防特殊时期遭人陷害。
贾东旭瞧见罗小青正忙活着囤积粮食,还有邻居们也在自家院子忙乎同样的事。
“师父,他们为何要囤粮?咱们是不是也该准备些粮食?”
易中海道:“东旭,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学好钳工技术,技术才是关键!至于囤粮,准是罗小青又想炫耀一番,不必理会,别被他带偏了方向,不然早晚吃亏。”
“好,我听师父的!”
傻柱看见许大茂忙着存粮,调侃道:“哎哟,你小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整天像个松鼠似的囤粮食!”
许大茂冷声回击:“滚一边去,没空跟你废话!”傻柱继续逗:“咋样,爷爷要不要教训你?”
何雨水劝道:“傻柱别闹了,人家许大茂又没惹你,你凑什么热闹?”
傻柱不服气:“嘿,你这白眼狼,哥哥平日对你多好,连你哥的事都不帮忙操心,衣服也不帮忙洗,屋子也不帮忙收拾!”
何雨水反驳:“我是想帮你呢!但要是我真帮你了,你秦姐哪还能找借口搜刮你的口粮?傻哥哥我说句实在话,你还是听小青哥的,也存点粮吧!”
傻柱倔强地说:“我不存,你存!”
何雨水道:“那行,我去存,你先借我点钱,我让小青哥帮我买点。”
傻柱爽快地给了二十块。
何雨水趁热打铁:“以后你的粮票都交给我保管,再借我两百块。”
“你拿这么多钱干啥?”
“我不告诉你用途,借我钱,等我高中毕业后,把你介绍给我班上的女同学,她可漂亮啦!”
“真的?”“当然真的!”“成交!”
傻柱虽隐约觉得罗小青存粮另有深意,但易中海说,这不过是罗小青在虚张声势罢了。
傻柱虽然表面看似愚钝,实则心思细腻。
他不愿公然违逆大爷的意思,又想有所准备,便打起了何雨水的主意。
他觉得借着她的手悄悄存些粮食,既能兼顾大爷的要求,又能防患于未然。
当何雨水找上门时,傻柱立刻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有人说,傻柱其实并不傻,反而相当机敏。
给钱后,何雨水也逐渐开始每月偷偷囤积粮食,不过每次只买一点点,以免太过惹眼。
街坊们知道她和傻柱都有定量供应的粮食,加之傻柱又常年在外工作,因此对她的存粮行为并未多加留意。
到了五九年初,贾东旭凭借精湛的钳工技艺晋升为二级钳工,月薪从二十九元涨到了三十八元六角。
这一变化让贾家在四合院里地位陡升。
躺在炕上的贾东旭喝得醉醺醺地说:\"淮茹你看,我这半年来一门心思学技术,终于成了二级钳工。
那罗小青天天窝在家里抠抠搜搜算计粮票,啥也没干成。
早晚我要考到八级钳工,让她对我低头!\"
这两年来,傻柱领到的饭盒和工资,除了给罗小青和何雨水的部分外,其余都被秦淮茹以各种理由收入囊中。
贾家上下吃得油光发亮,特别是棒梗和贾张氏,那圆滚滚的身板儿,简直跟以前的地主一样富态。
秦淮茹在院子里洗衣服,眉宇间洋溢着满足感:\"淮茹呀,看你正忙着洗衣服呢。
听说东旭最近成了二级钳工,这才多久的事儿呀?\"
\"那是你老眼光了,我早听说东旭一直在准备考高级钳工。
大爷现在都亲自教他四级钳工的知识啦!要说我们院子的淮茹还是挺有远见的!\"
\"是啊,领导哪能比得上工人阶级光荣呢?淮茹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听到四合院里的议论声,秦淮茹心里美滋滋的。
她坚信,自己不会永远倒霉,而罗小青也不会永远得意。
易中海提及,贾东旭在钳工方面天赋异禀,不出五年便有望晋升为八级钳工。
易中海早就在四合院多次提到这一点,只有秦淮茹信以为真。
在她看来,五年培养出一名八级钳工绝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