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朱云峰刚踏入云盟大厦,前台小姐就快步迎了上来。
“朱总,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的人正在会议室等您。”
朱云峰脚步一顿,眉头微挑。
央视的《国宝档案》是国内最权威的文物鉴定节目,每一期都会邀请顶尖专家坐镇,甚至有不少国宝级文物首次亮相。能被他们邀请,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推开会议室的门,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立刻站起身,笑容热切:“朱先生,久仰大名!我是《国宝档案》的总导演,陈明。”
朱云峰与他握了握手,淡淡道:“陈导客气了,不知道这次邀约是?”
陈明推了推眼镜,语气兴奋:“我们下一期要做‘民间藏宝’专题,想请您作为特邀鉴宝专家出席!”
朱云峰略一沉吟,点头答应。
陈明大喜,连忙递上一份资料:“这次有几件重器,连故宫的几位老专家都拿不准,所以才想请您这位‘火眼金睛’出山!”
朱云峰扫了一眼资料,目光在某张图片上停留片刻——那是一尊青铜鼎,鼎身纹路隐约透着古怪。
他嘴角微扬:“有点意思,我会准时到的。”
三天后,央视演播厅。
灯光璀璨,台下座无虚席。主持人李悦微笑着开场:“欢迎收看本期《国宝档案》,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重量级嘉宾!”
镜头转向专家席——
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专家,马教授,年过六旬,学术泰斗。
着名收藏家,黄世仁,海外回流文物协会会长,身家百亿。
云盟集团董事长,朱云峰,一袭黑色中山装,气度沉稳。
台下观众窃窃私语:“那个就是朱云峰?听说他鉴宝从没失手过!”
李悦笑道:“今天的第一件藏品,是来自陕西藏友的‘西周青铜鼎’!”
工作人员推着一辆小车上台,红布揭开,一尊锈迹斑斑的青铜鼎显露真容。鼎身饕餮纹狰狞,三足沉稳,看起来古朴厚重。
藏友激动道:“这是我家祖传的,至少值五千万!”
马教授戴上白手套,仔细端详片刻,点头道:“纹饰符合西周晚期特征,锈色自然,是真品。”
黄世仁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笑道:“我曾在伦敦拍卖行见过类似的鼎,成交价八千万,这件品相更好,估计能破亿。”
全场哗然!
李悦看向朱云峰:“朱先生,您怎么看?”
朱云峰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鼎前,手指轻轻抚过鼎耳。
突然,他指尖一顿,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上周的‘真品’?”
全场一静!
马教授皱眉:“朱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云峰淡淡道:“西周青铜鼎的范线(铸造痕迹)应该在合范处,但这件的范线被人为打磨后,又用化学锈覆盖。”
他手指在鼎腹某处一敲,“咚”的一声闷响传来。
“听声音,内部有夹层。”
全场震惊!
藏友脸色大变:“你、你胡说!”
朱云峰不再废话,掌心真元一吐——
“咔嚓!”
鼎耳竟然被他生生掰断!
断面处,赫然露出崭新的金属光泽!
“现代高仿,内部灌铅增重。”朱云峰将鼎耳丢在桌上,“做工不错,可惜仿的是故宫仓库里那件未公开的残器,连纹路细节都一模一样。”
马教授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这……这怎么可能?!”
黄世仁的笑容也僵住了。
台下观众炸开了锅:“卧槽!真掰啊?!”
“朱云峰也太狠了!”
藏友瘫坐在地,面如死灰。
第二件藏品是一幅“宋代徽宗御笔花鸟图”,藏友声称是祖上从宫里带出来的。
黄世仁抢先开口:“这画我见过!201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过一幅类似的,成交价2.3亿!”
马教授仔细查看绢本和墨色,迟疑道:“画风确实像徽宗,但题跋的印章有点问题……”
朱云峰只看了一眼,就摇头:“假的。”
黄世仁不悦:“朱先生,古玩这一行,光靠‘感觉’可不行。”
朱云峰懒得解释,直接指向画角的一处墨迹:“徽宗画鸟,翎毛必用‘撕笔’,但这幅画的笔触是现代狼毫仿的。”
他又点了点题跋:“这枚‘宣和殿宝’印,真品的印泥会渗入绢丝,而这幅是后期盖上去的。”
马教授连忙用放大镜查看,半晌,颓然叹气:“……确实如此。”
黄世仁脸色难看,强辩道:“就算是仿的,也是清代老仿,价值不菲!”
朱云峰笑了:“黄会长,您再仔细看看画纸。”
黄世仁一愣,凑近观察,突然脸色大变:
画纸边缘,竟有一行极小极小的英文水印:**“made in 2005”**。
全场寂静三秒,随后爆发出哄堂大笑!
“2005年的‘清代老仿’?哈哈哈!”
黄世仁羞愤交加,差点把玉扳指捏碎!
节目录制结束后,朱云峰刚走出演播厅,一位白发老者拦住了他。
“朱先生,请留步。”
朱云峰回头,微微一怔——对方是国家博物馆的副馆长,文物界的泰山北斗,周老。
周老笑容和蔼:“今天的节目很精彩,不知道朱先生有没有兴趣,担任国博的特邀研究员?”
朱云峰挑眉:“特邀研究员?”
周老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我们最近在整理一批海外追索回来的文物,其中有不少……‘特殊’的东西,需要您这样的‘特殊人才’帮忙鉴定。当然,你不用正常上班,完全自由。”
朱云峰瞬间明白了——国博这是发现了某些“灵气文物”,普通专家根本无从下手。
他微微一笑:“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