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文人,那真的是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从鄄城到邺城近5百里,荀彧骑着快马只用了2天3夜。
建安元年六月十八日上午,邺城高大的城墙便已出现在了荀彧的眼前。
不过在荀彧进城之前,有一支百余人的队伍拉着两辆板车,驮着两副棺材,缓缓地来到了邺城右将军府。
早就得到通传的袁绍,此时也是丝毫没有刻薄寡恩的样子,而是站在这两副臭不可闻的棺材前(农历六月的天气那是相当热的,十多天的尸体,早就是臭不可闻了)放声大哭:\"正南(审配)!干儿(高干)!\"
这两个棺材里装的,正是六月初七中午,被杨平斩杀的高干和审配。
随着袁绍的痛哭,跟在他身后的谋士郭图、逢纪、许攸等人无论乐不乐意,都得装模作样地拿着衣袖擦着眼泪。
若是功夫特别好的,还真能掉出两滴鳄鱼的眼泪。
只是,谁都不想闻着令人窒息的尸臭味,于是纷纷上前拉着袁绍劝解道:\"主公,且息悲哀之心,将高将军与审监军早日入土为安。\"
袁绍虽然心疼自己手下的头号谋士以及自己的外甥高干,但这味道确实难闻,就顺水推舟地跟着谋士们回到了前庭。
不过在此之前,袁绍却命令拉车的降兵:\"尔等且将正南与干儿送回各家,令其好生做法事,予以风光大葬。\"
当然,袁绍他们进堂内之前,还留下了两个领头人进的堂内。
被杨平放回去的这两个袁绍军中的百长,仔细诉说了六月初七黎明前,杨平突袭颍河北岸临颍县、许县以及中间陈宫粮草大营的战事。
袁绍、逢纪等人,听完这两人对战事的诉说,虽然惊诧护民军能渡过暴雨过后浊浪滔天的颍河,在黑暗、泥泞中发起攻击,但却没有太多的想法——
因为杨平的部队能渡过颍河,但绝对渡不过黄河!
只是袁绍不解地问道:\"既然正南与干儿已经被杨平俘虏,
杨平当效仿俘虏曹昂后,通知于吾,让吾以财货赎回,怎又将其斩杀?\"
这也是堂中谋士不解的地方。
只听两个亲兵就细细地将杨平呵斥审配的场景说了一遍: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亡\"这句话一出,不仅袁绍再次伏案痛哭\"正南,如此忠心也\"!
堂中谋士也得陪着袁绍赞叹两句。
即便是和审配极不对付的郭图等人,也不得不赞叹审配忠诚。
却见那堂下的俘虏说道:\"审监军这句话却惹恼了那杨平。
那杨平当着降兵的面呵斥审监军:'所忠者非主公也,乃是其身后的家族财富与地位。'\"
巴拉巴拉将当时杨平在上万俘虏面前怒斥审配的话,复述了一遍。
这一下就等于捅了马蜂窝了:
袁绍手下谋士众多,但彼此派系林立,互相拆台。
但听到杨平直接把他们遮羞布给扯了——这帮人跟着袁绍,还真不是忠心袁绍,你袁绍有多大的魅力?
忠的无非是自家的地位财富,仅此而已。
但这话却绝对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说,毕竟。这个时代的俊才,能说的只是忠义廉耻,利益这些东西,士人不屑于出口。
在这种状况下,袁绍的大堂内,竟是一片讨伐杨平的声音——谁让杨平踩了这帮人的狐狸尾巴呢!
骂完之后,袁绍又问那个降兵:\"正南是如此之死,干儿又为何被杨平所杀?\"
那俘虏兵吓得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说道:\"主公恕罪。当时,高将军与杨平言说:'我阿舅乃河北右将军,兵强马壮,汝若通知我阿舅,定有丰厚赎金奉上。'
谁知那杨平却说:'我杀的就是你!
袁本初的外甥,我杀了,看那袁本初敢不敢提兵南下?
本都督还怕了袁本初那庶子不成!'\"
那亲兵说完,袁绍\"砰\"的一下将身前的几案掀翻,站起身来拔出腰间长剑,恨恨地说道:\"杨平小儿,安敢如此辱我!\"
堂中的谋士们也是感觉面上无光,毕竟杨平如此轻视河北袁绍,那也是看不起他们。
不过此时看着暴怒的袁绍,众人倒也没有出言劝谏。
就听袁绍拿着长剑呼喝几声之后,忽然挥下长剑,斩断了刚刚掀翻的几案,对着堂中诸谋士说道:
\"本将军决定,即刻起大兵南下,渡过黄河,征讨妖人杨平,为正南和我外甥报仇!\"
(这正是杨平的计谋,为的就是让愤怒中的袁绍起兵,渡过黄河南下,拉长他的补给线。而杨平则在黄河以南以逸待劳,歼灭他!)
这下堂中的诸多谋士就开始窃窃私语了——都知道袁绍这话是在愤怒中说出的,作为谋士应该劝解。但派系林立的谋士们,谁都不想当出头鸟。
不过,最后还是头铁的逢纪站起身来,劝谏道:\"主公不可!
兵书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也......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
巴拉巴拉一大堆。
却见袁绍越来越不耐烦,厉声打断了逢纪的话语:\"难道正南、干儿之仇不报了?!\"
却见堂中又站出一人,朗声说道:\"将军起兵南下,非是为审监军、高将军报仇,乃是为天下世家大族扫灭妖人杨平也!\"
袁绍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的谋士,而是荆州长史蒯良。
话说这位荆州长史,在自己这里已经待了半个多月,还没有要走的迹象。
期间蒯良按刘表的决策(他不知道刘表已经死了),不断地游说河北的世家大族,撺掇他们起兵南下,攻击杨平,缓解荆州之危(当然,此时的荆州已经让杨平占据了)。
袁绍看到英俊的蒯良出言相助,附和说道:\"先生言之有理。
那妖人杨平乃为我等世家死敌,其危害更甚于当年的妖人张角。我等应急切起兵,将其剿灭之。\"
袁绍说完,还是那头铁的逢纪出言说道:\"将军,易京公孙瓒,已经被我军围困将近一载,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只待我等稍稍用力,便能将其攻灭。
围困易京之兵不可轻动啊!
从月初开始,啸聚于太行山的张燕黑山贼,不断地从山中出动劫掠周边郡县。(杨平的谋划。)
各郡县回报说:此次黑山贼攻势甚猛,甚至能够攻破重兵防守的县城。
黑山贼有数十万,能拉出数万可战之兵。
河北之兵更当重兵防守,甚至出精锐予以剿灭。
除却这两部用兵之外,目前,河北能调之兵不过两万有余。
若再征集部队,则需耗时月余。\"
逢纪的意思就是:咱家现在有两处战场要平,没有多少兵可调了,你看着办吧。
袁绍一听,心中拔凉,但是面上却不露怯,说道:\"蒯良先生月初之时到邺城,与我等言说妖人杨平之危害,
当时,本将军一方面向河东的天子通报此情,
又命河内的张扬率兵五千过大河,驻守洛阳,又派兵一万进驻黎阳,防备南边不测之事。
如今邺城周边尚有三万能动之兵。
若我等通知在河东郡的天子,天子手下尚有一万能战之兵,加起来就是五万大军。
我弟袁术、孟德此时正在徐州,又能集结数万大军,半月之内十,万大军便可兵临黄河南岸,看那妖人杨平如何阻挡。\"
袁绍说完,郭图立刻拍马屁道:\"主公所言甚是!
我大军到时。定能为高将军、审监军报仇雪恨也!\"
反正袁绍手下的谋士们那是党同伐异,见郭图出来拍马屁,逢纪指着郭图鼻子怒喝道:\"奸佞小人!
军国大事岂能如此轻言而定!\"
这话说的袁绍都不高兴了——这指着鼻子骂的是郭图,这还不是骂我?!
正想发作,就见前边有亲兵进来通传:\"主公,兖州长史荀彧、荀先生快马而来,正在院外等候。\"
袁绍一听,到心中疑惑:荀彧这个时候过来干什么?
不过,面上却高兴地对堂中诸位谋士说道:\"此必是阿瞒在徐州打了胜仗,遣荀彧过来报喜。快请!\"
袁绍说这话,堂中谋士都是不屑一顾——即便曹操打了胜仗,随便派个校尉便能过来报喜,用得着让自己手下左膀右臂的荀彧过来?
谋士们都暗暗地想着:这估计是曹操在徐州吃了败仗。
不消片刻,亲兵便带着荀彧走了进来。
此时,骑马狂奔了三天三夜的荀彧,走路都有些不稳当。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荀彧腰上挂着白孝。
堂中诸人都是精明之人,一见荀彧挂孝,而这状态明显是快马奔驰而来,能让荀彧挂孝的是谁,那就不言而喻了。
袁绍快步扶住荀彧:\"阿瞒...阿瞒如何了?\"
袁绍和曹操真不愧是一起抢过别人新娘子的发小,一见荀彧挂孝,袁绍就心慌意乱。
荀彧哆哆嗦嗦地双膝跪地:\"将军,我家主公曹孟德,于五日前战死在了徐州彭城。
我家公子曹昂派我过来向将军报丧!\"
说完伏地痛哭。
确定了曹操死了,袁绍这次是真情流露,双眼通红,竟也盘坐于地上哭了起来:\"阿瞒呀阿瞒,你怎能比兄还走得早呀!\"
堂中众谋士一见此状,不管是什么派系的,纷纷前来一通拉扯,将荀彧和袁绍扶了起来。
还是局外人蒯良出言问道:\"文若先生,曹使君是如何战死的?\"
荀彧这才将杨平击败高干以后,率三千轻骑兵,五天六夜狂奔七百多里,赶到徐州彭城,连续两天,在黎明前袭击曹营,
以及第二次袭曹营之前,放回曹昂,实施战略、战术欺诈,最终曹操死在天雷之下的事,告诉了场中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