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李兆,是大晟王朝的孝康文太后,死后追封的。
她死在儿子当皇帝的第三天。
作为重臣之女,从小就被灌输,以后要嫁到宫中去,夺宠,生子,夺嫡,为家里争来荣华富贵。
当时的后宫里,皇后跋扈,经常欺负别的嫔妃。
原主也不得宠,皇帝喜欢的是贵妃,连带着贵妃生的儿子也是专宠。
原主的儿子,一个月都见不到他的皇帝爹。
后来,贵妃的儿子被皇后害死,皇帝处置了皇后,自己伤心欲绝,很快也驾崩了。
这泼天富贵砸到了原主的头上,儿子突然要当皇帝。
结果没高兴几天,人没了。
原主当时才二十岁出头,死亡原因是生孩子时难产,留下了病根。
皇帝因为母后早亡,善待母家李氏,李氏也成为了本朝最有权势的外戚。
可这些李兆都没享受到。
……
“李妃娘娘,您可真是好福气,进宫第一天就得到皇上的宠幸。皇上下朝后,就吩咐了首领太监,给您送来了这些个东西。”
“放下吧。”李兆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啧啧。
好青春的一张脸,谁能想到几年后,就会变成一尊牌位呢?
李兆还在唏嘘,外面突然一阵吵闹的声音传来。
“皇后娘娘嫁到。”
李兆头都还没梳好,跪下接驾。
当今皇后是皇上的表妹,太后的侄女,和皇帝本人都能吵两句嘴,更不要说对她们这些妃子了。
一屋子人战战兢兢,李兆面色平静:“参见皇后娘娘。”
皇后哼了一声,没叫她起来。
“算你识相。不要以为侍了寝就是主子,本宫是皇后,你们都是本宫的奴婢。这里有一碗汤药,你喝了它。”
皇后仗着母家的势力,不管是谁侍寝,都要赏一碗避子汤。
前世的李兆没有喝下去,而是在事后催吐,吐出来了。
她向皇上告状,可因为没有证据,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皇后记恨她,要不是当时贵妃进宫,分去了皇后的注意力,李兆的日子更难过。
后来她生孩子,皇后日日找她的麻烦,很难说她生孩子落下的病根,也有皇后的一份功劳。
“怎么?不喝吗?连本宫的话你也不听?来人,掌嘴。”
一旁的宫女走了过来,扬起了巴掌。
李兆把人往后一推,自己接过了药,说:“不用你们动手,我自己喝。”
她扬起了头,把那碗药喝的一滴不剩,又说:“皇后娘娘,您这药太伤身体了,妾身还想多活几年。以后侍寝之后,妾身自己有办法不怀上孩子。还请娘娘放心。”
皇后惊住了。
她在宫里这么久,还没见过主动说不怀孩子的,心里也有些没底。
“娘娘若是不信,以后妾身怀上了孩子,您也可以打掉,是不是?”
皇后这才松了一口气,本来想着李兆的身世不错,长得又漂亮,会是以后的劲敌。
没想到却柔弱成这样子,看来以后不用怎么在意她了。
“不错,识时务。以后本宫会对你好的。”
皇后走后,李兆从娘家带来的侍女一脸担忧:“老爷可是说了,让您尽快怀上孩子的,这可怎么好?”
李兆:“你们跟着我进了宫,以后就是我的人,和李府没有关系了,听明白了吗?”
侍女忙跪下告罪,说不会把今日之事说出去的。
李兆是不可能生孩子的。
就古代这个医疗条件,就算是细心呵护下的顺产,那也可能一尸两命。就算平安生下来,身体也会留下病根。
她要的是苟住,好好活着。至于宫斗嘛,她有的是办法。
皇后刚刚走的时候,那眼中明明说,你敢怀,我敢打。
上一世,皇后从进宫,到被废,都没能怀上孩子,这也是她一辈子的心病。
既然她这么喜欢打别人的孩子,就让她也尝尝怀了又流掉的痛。
到了晚上,皇上还是翻的李兆的牌子。
宫人来报,说李妃娘娘身子不爽,不能侍寝了。
皇帝疑惑,昨晚还好好的,突然就生病了?
细问才知道,是皇后去过了。
皇帝大发雷霆,皇后肯定是恐吓李妃了。
知道归知道,他现在也只能将这口气咽下。皇后有太后护着,外面还有个权势滔天的爹。皇后生不出孩子,别人也休想。
李兆暗示自己被皇后吓怕了,不敢见皇帝,皇帝也不勉强,去找别的嫔妃了。
一来二去,仿佛是忘了李兆这么个人。
李兆乐的清净,平时就去别的不受宠的嫔妃那里去串门。
在后宫里,削尖了脑袋想要争宠的人毕竟是少数,剩下的那些都是平平淡淡过日子,生怕斗争波及到自己的。
每个月的银子够用就好。
李兆的家世比她们高出一截,也没恩宠,还会来安慰她们,很快就混成了下层妃嫔头子。
有时还会给她们讲讲八卦。
比如皇后跋扈,不许嫔妃的宠爱高过自己,也不许别的妃子怀孕。
前段时间她终于怀上了,高兴的不得了,到处炫耀,嚷嚷着自己怀着太子,可金贵着。
到了四个月,正是胎象最稳的时候,在御花园走着走着,就落胎了。
太医查不出缘由,钦天监说是不祥之兆。
皇后伤心,让皇帝彻查,一定是后宫里哪个贱人害她。
皇帝说她无理取闹,这个宫里只有她喜欢打胎,说不定都是报应。
皇后又惊又怒,疯了好一阵儿。
两人大吵,连前朝都惊动了。
皇帝去太后面前诉苦,说他的年纪,现在一个儿子都没有,要太后为他做主。
太后这下也无法了,把皇后教育了一顿。
这之后,才有了大皇子,二皇子的降生。但因为胎里不足,都没活过三岁。
这些都不关李兆的事,她忙着每日和闺蜜们打牌和聊养生。
这日,宫女来报,说皇上又又又和太后吵起来了。
李兆算算日子,是贵妃进宫了。
贵妃是皇帝微服出宫认识的,两人一见钟情。
但是贵妃当时是有未婚夫的。皇帝直接下旨,说婚约无效,让那男的滚。
李兆作为妃位,去了太后宫中。大殿上乌泱泱跪了一地。
李兆跪在角落里,昏昏欲睡。
贵妃一介平民,还是许过人家的,太后不让这样的女子入宫。
皇帝说他已经答应了,就是圣旨,不能反悔。
皇后估计已经骂过一轮了,李兆来的时候,情绪很稳定。
只是在冷嘲热讽:“皇上宫中有这么多女人还不够,还要到外面去找。难道是妹妹们伺候的不好吗?”
“你闭嘴,你是中宫皇后,就知道当妒妇。”
“这也能是本宫的错?”
“你还狡辩?朕膝下无子,你以为朕不知道你都干过些什么?朕当年刚宠幸了李妃,你就过去恐吓,导致她到现在看到朕还躲。都是你造的孽。”
李兆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头眨眨眼,弱声道:“都是妾身没有福气,不能伺候皇上。”
太后有些心虚,毕竟皇后是他的侄女儿,这样显得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
皇帝无子,江山由谁继承?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了贵妃进宫。
这下皇帝有了真爱,和着了魔似的,把宫里别的嫔妃都扔下了。
以前就没有宠爱的倒没关系,反正都宠不到她们头上来。
别的偶尔一个月还能见两次皇帝的,经常给李兆抱怨。
李兆让她们放宽心,说:“皇帝一个月来两次没啥用不说,还要因为这两次被皇后恨。现在皇后都不收拾你们,只找贵妃了。这不是好事?”
今儿个皇后打了贵妃的狗,明儿个给贵妃的饭里下泻药。
贵妃不想计较,皇帝心疼,又要去找皇后吵架,太后也跑不掉。
李兆说着说着,自己都乐了。
宫里鸡飞狗跳了一段时间,贵妃怀孕了。
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皇后宫里发飙,让她不许对贵妃动手,只要贵妃出事,他就废后。
皇后哭哭啼啼,心里过不去,也来找李兆诉苦,说皇上不爱她就算了,还这么不在乎她中宫地位。
李兆:“他要不是看在你母家的面子,他早废了。”
皇后停住了哭泣:“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李兆冷笑:“娘娘您明明心里比谁都清楚。”
李兆接着敷衍道:“皇上对你够好了呀。这满宫里的人谁敢和皇上斗嘴?不就只有你?”
皇后心里才舒服了点,赏了李兆好些东西。李兆都和姐妹们平分了。
宫里接连有人怀孕,宫外的李家坐不住了。
李兆也进宫这么多年了,怎么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派了人来数落她,说,得不到皇上的宠爱,还生不出孩子,简直是没用,对不起李家。
李兆根本不惯着,大骂:“我没用还是你们没用?要是你们自己努力,在前朝成为权臣,我在后宫会受欺负吗?看看人家皇后,在宫里横着走,还不是因为有个好爹。我爹呢?我爹不行,自然在后宫里没人在意了。”
李家人听到回话,气得哑口无言。
再派人来说她是不孝女的时候,
李兆拿出了妃嫔的气势:“什么女儿?我现在是皇上的妃子,是你们的主子,还不跪下。”
见她油盐不进,家里也没有适龄的女儿再送进宫,只能放弃了。
贵妃怀孕,想找人说话,李兆得了皇帝的命,。经常去贵妃宫中走动。
前世里,她和贵妃倒是没什么交集。
而且这个贵妃,并不专横,对宫女太监也挺好的,和别的妃子,只是不熟悉,并不找她们的麻烦。
她唯一的过错,就是得到了皇帝的专宠,所以被人恨。
李兆愿意来看她,贵妃很开心,认了李兆这个姐妹。
说需不需要她向皇帝举荐一下,去侍寝。
李兆赶紧拒绝,说自己对皇上没什么想法。
贵妃没勉强,说等孩子生下来,要认李兆当干妈。
贵妃生下了三皇子,皇帝下旨大赦天下,还要封他为太子。
太后反对,群臣反对,皇后撒泼,前朝后宫乱成了一锅粥。
皇后去看望的时候,抱在手里,差点摔了。皇帝说她是故意的,一气之下,把皇后关入了冷宫。
而三皇子也因为先天不足,一直在生病。
李兆怀疑,根本是皇帝那啥质量不行。
大皇子二皇子体弱多病,死了。三皇子也活不了几年。前世老四倒是平安活到了成年,但那是李兆用自己的身体换的,才养大了孩子。
要不是自己身强体壮,胎里营养足,估计也活不了。这么想想,也是很亏。
李兆虽然没有恩宠,也没有孩子,但是在宫里混的风生水起,娘娘们都听她的话。
她告诉小姐妹们,既然皇帝喜欢贵妃,也喜欢那孩子,你们也跟着说好话就行了,皇帝一高兴就会赏赐金银珠宝。
整个后宫中除了皇后,别的妃子都很和谐。
所以当三皇子吃了有毒的东西,死掉的时候,皇帝也只怀疑了是冷宫那位干的。
皇后直接承认了,她说都怪那个女人不听话,抢走了皇上。为什么不能像李兆那样,不要宠爱,也不生孩子呢,不然还能保住自己和儿子一命。
皇帝上手就想掐死她,被太后拦了下来。这下太后也保不住皇后了,赐自尽。
贵妃因为丧子之痛,很快病逝。皇帝紧随其后,郁郁而终。太后没了儿子,也没有孙子,跟着去了。
从宗亲里选了一个孩子当太子,为了正统性,这个孩子要记在妃嫔的名下。
而李兆最得后宫众人的心。
新皇即位后,她从妃嫔直接晋为了太后。
皇帝和李兆没有什么感情,试探她说,要给李家升官。
要是李兆答应,就有干政的嫌疑了。
李兆当场拒绝,说自己和家里人早就断绝关系了,别说给官位,希望陛下不要给他们好脸色看。
皇帝以为李兆是在向自己投诚,以后她这个妇道人家,就全靠干儿子皇帝了。
皇帝很满意,于是把李家一家人都贬出了京城。
皇帝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也要把孝顺的表面做足,做了很多事来讨好李兆。给她修新宫殿,让她和太妃们同住,又准许她出宫游玩。
李兆什么都不操心,就这样活到了八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