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疯疯癫癫,嘴里一直念叨着:“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看见的。”
“我不是故意的……”
沈小武听着不耐烦了,他对李瘸子说:“你能不能让她闭嘴?”
李瘸子不理他。
过了一会儿,李瘸子爬了过来,因为他有条腿上满是伤痕,有一条红色的伤口很深,暗红色凝固的血液黏在创壁上,遮住了里面的白骨。
他抬头问沈小武:“你是警察吗?”
沈小武点点头。
“我会判刑吗?我可是受害者。”
“你只要把凶手交代了,或者你放我走,我保证你安然无恙。”
他低头沉思,犹豫了一小会看了眼孙晚,他抿了抿嘴,似乎已经做出了一个好的抉择,他说:“我也想放了你,但是我没有钥匙。”
沈小武看了看那扇不堪一击的木门,门框下方缺了一角,已经腐朽了,唯一有威慑力的是挂在门把手上的大锁,不过那把锁已经生锈了。李瘸子告诉他,外面还有一个木门阀。
“帮我解开绳子,我能撞开它。”
沈小武对自己的力量很自信,因为他前年的体能测试几乎接近满分,特别是考验爆发力的那一项,虽然水平成绩偏向中上,不是特别完美,但在团体里他的成绩最出色。
沈小武坚定不移的语气和他的体格毫不相符,但因为这句话,李瘸子对他深信不疑。
他也没辜负两个人的期待,在他累得气喘如牛的那一刻,他终于把门撞开了。
出来之后,李瘸子问他:“我们去哪?”
沈小武远远地望了一眼陈家农舍,他和严相旬隔着一条又宽又长的大河。
午时的太阳正烈,温暖的阳光穿透乌云洒在河面上,他一眨眼,大河变成了一座会反光的桥,河流流向远方的尽头,像一个显眼的箭头,给他指着严相旬的位置。
“去派出所。”
李瘸子向秦元三他们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半年前,河流污染算是严重,很多村民给村长王建反映了这件事,王建都找借口敷衍过去,房屋靠岸的人几乎无法生存,大多数搬走了,剩下一些上了年纪人和妇女小孩靠着不远处的水井续命。
王建也住在河边,他离水井最近,他怕村民们把井里的水都打完了,一人霸占了这口井。
因为这件事,住在河边的村民不得不喝河里的水,尽管那水已经烧开了,但还是含较多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其中老陈亲戚家的小女儿就因为喝了几次河里的水,夭折了。
那个女孩才刚学会认字,她还教过老陈念字。
那个女孩的母亲跪在河边哭了几天几夜。
后面那个母亲失踪了,没有人报案,她的家人风轻云淡地对外说:“她应该受不了女儿死亡的事实,沉河自杀了。”
害死两条人命易如反掌。
但村民似乎已经习惯他这种恶劣的行为,没有生出任何反抗的思想。
王建本性好色、好赌、贪生怕死,还是个酒鬼。因为后台硬,有亲戚当官他才能坐上村长的位置。
他长得肥油大耳,嘴唇特别厚,说话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一股酒味和臭味从他的嘴里飘出来。他走路的时候迈着八字,身体微微向后倾,腋下夹着一个长方形皮包,每天总是笑嘻嘻的。
一看见喜欢的女孩就会用钱吸引他们,就连年龄小的也不放过。
但总会有天,人会因为缘分遇到自己的另一半,王建也不例外,他喜欢上了老陈家的两个大龄女人。
农村的人一日三餐很简单,他们早上就着稀饭吃馒头,中午的肉大块大块的要嚼很久才能咽下去,晚饭总是一些剩菜……这些女人头发发黄,面部黝黑带着油光,穿着普普通通的布衣。
张思彩有时候对姐姐说,她羡慕城里的人,皮肤嫩得好像透着一层薄薄的水。
张春彩在电视上看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但她也没想到有一天,一个穿着一套并不合适的黑色正装,可能脚上的皮鞋都很挤脚趾的男人会向她求婚。
婚礼上妹妹是她的伴娘,她也喜欢上这个穿白色婚服油光满面的男人,她觉得他不算好看,但他眼里的爱意是真挚的。
那一天,姐妹俩同时喜欢上一个男人,就这样度过了几年,但张春彩提前步入了更年期,她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喜欢抱怨。
日子久了,王建开始厌恶起这个脾气大的丑陋女人,他觉得她妹妹比她顺眼多了。在拿到上面发下来的一笔维修水管的钱财后,他依旧脸不红心不跳地霸占了这笔钱财,但村民们无数次上诉让他良心不安,他每晚都做噩梦,心有余悸,怕夜长梦多,打算卷钱带着张思彩远走高飞的想法也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张思彩知道这个消息后,她很爽快地同意了。
因为她爱他,在偷情的日子里怀上了他的孩子;其次她爱钱,向往城市。
但是王建不知道,张思彩偷偷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了姐姐,包括他贪污的事,张思彩她想要和姐姐一起走。但这个想法还没有告诉张春彩时,就被张春彩扇了一巴掌。
张春彩说了很多恶毒的话咒张思彩,因为她恨和王建远走高飞的女人不是她。
就这样,两人起了争执,张春彩脾气暴走,她用力推了一把张思彩,张思彩的头刚好砸在门槛上,随着一股鲜血流出来,她的生命也结束了。
这个女人死前还在央求她的姐姐原谅她腹中的孩子。
张春彩吓坏了,她看着张思彩捂着肚子的手一动不动,两眼圆睁着注视天花板,眼里早没了生气。
“这可不怪我,你别来索我命,是你自己要站那的,活该你摔死!”
窗户纸总要有人捅破,总得有个恶人来棒打鸳鸯,这个恶人就是张春彩。
老陈发现的时候,张春彩跑了,张思彩死了。
自那之后,老陈对王建恨意越来越深,就像屋后的那条沣河,河床不断增高,人们总要面对河水漫上来淹没村庄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