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诸侯,如今虽未波及战乱,但子孙后代呢?想到这里,他们愤怒无比,目光如刀般射向儒生,特别是淳于越,恨不得将其吞食。
起初他们只是围观,但此刻已无法平静。
百姓意识到淳于越提出的分封制关乎家族未来。
这一发现让他们难以容忍。”你这腐儒,竟想动摇秦统一根基,置子孙于战乱之中,当真可恨。”
“分封制不过是封出一群王,必将导致天下大乱,你这不忠不义之人,该死。”
“杀掉他。”
“这些儒生也是祸国之辈,罪不可赦。”
“杀无赦!”
顷刻间,民众情绪高涨,纷纷怒指儒生,痛斥不止。
无论何时何地,利益才是根本。
若与己无关,或许只作壁上观;一旦涉及切身利益,必定全力抗争。
在朝堂决策中,分封制与郡县制的选择权在于嬴正。
然而,若要确保大秦长久稳定,将权力集中于中央,郡县制无疑是最佳选择。
分封制存在诸多隐患,难以稳固统治根基。
即便普通人也能明白,分封制会导致分封出众多诸侯,最终重蹈覆辙,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直接关系到每一位百姓的利益。”我……我……”
听着方圆激烈的指责,百姓们的愤怒彻底爆发,淳于越神情慌张,连平日坚定的儒生此刻也面露不安。
这一切与他们预想的情景截然不同。
他们本是前来劝说大王遵循旧制、恪守礼法,怎料竟成了大秦的罪人?
“荒唐至极,竟敢与我抗衡,还妄图利用民意。”
嬴奇冷眼旁观,对淳于越的算计嗤之以鼻。
淳于越召集儒生,一方面倚仗人多势众,希望朝廷不便过分针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壮大声势,争取咸阳百姓的支持,借民意施压嬴正。
但如今,在嬴奇寥寥数语间,局势逆转。
淳于越苦心经营的民意不仅未能助己,反而成为致命威胁,甚至牵连五千儒生的性命。
嬴奇此举名正言顺,天经地义。
四周百姓的谴责声依旧不绝,淳于越及儒生们的脸色愈发苍白。
此时,嬴奇举手示意安静:“大秦子民,请听本君一言。”
声音落下,宫外的喧嚣逐渐平息,众人齐齐望向宫墙上的人影。”数日前,我班师回朝,为大秦千秋万代的长治久安,与百官商定推行郡县制。
今日,我也已向父王呈报,郡县制框架已然确立。”
“淳于越与这些儒生,违背秦律,触犯国法,行为不忠不义,更扰乱国家根本。”
“他们心怀私欲,妄图使大秦再度陷入动荡,让黎民百姓重陷战乱纷争。”
“此罪,绝无宽宥之理。”
“吾大秦子民。”
“你们认为这些叛逆该当何罪?是否应以血昭示天下,警示那些妄图祸乱社稷者?”
嬴奇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
此言甫出,人群一时沉默如水。”杀!杀!杀!”
“杀……杀……”
四面八方的百姓疯狂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王宫内外充斥着汹涌的杀气,矛头直指淳于越及五千儒生。
秦王殿内,即便隔着厚重的宫墙,这喧嚣的怒吼依旧清晰可闻。
群臣奏议戛然而止,纷纷望向殿外。
淳于越此举已引得满朝哗然,此事若处理不当,对大秦将是一场灾难。”这宫外的喊声,似非儒生所为。”
嬴正微露疑惑,淡淡开口。”陛下。”
“宫中恐有变故。”
“这般激烈的喊杀,莫非是太子引发了民愤?”
王绾神情忧虑,低声说道。
此言一出,众臣脸色瞬间大变。
若是真如他所言,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民怨爆发,将难以平息,后果极其严重。
此刻,即便是蒙逸、韩非等人也难掩焦虑。
然而,嬴正端坐高台,神色泰然,毫无波澜。”无须慌张。”
“继续议事。”
“宫外之事自有专人回报。”
嬴正语气平稳,流露出对儿子的信任。”遵旨。”
群臣虽被迫压下心中疑虑,却无人能安心,因为此事实在重大。
视线转移。
在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中,淳于越与五千儒生的身影几乎被彻底淹没。
他们面色皆变,苍白如纸。
他们试图辩解,却显得如此无力。”民意如此,渔轮应这般使用。”
嬴奇心中暗笑。
随即。
他厉声高呼:“大秦禁卫军何在?”
辛胜迅速自宫门而出,宫门敞开。
一队队禁卫锐士疾步而出,黑甲如潮,瞬间包围了宫外数千儒生,长矛、长戟对准他们。
只等嬴奇一声令下,便可尽数擒拿。”淳于越。”
“还有你们这些悖逆大秦、扰乱天下的逆臣,听好了。”
“你们触犯秦律,犯下大逆之罪。”
“本君要杀你们,百姓亦欲除之,此乃民意。”
嬴奇冷声道。
淳于越脸色骤变。
民意竟要杀他们,这让他哑口无言。
他曾想借民意之力抗衡朝廷,如今却成了空谈,更面临民意的制裁。
此事若传扬出去,后世史书必记载其为逆臣,他召集的诸多儒家同党也将毁于一旦。
想到这里,
淳于越心生惧意。”给我拿下这些逆臣!”
嬴奇抬手示意,号令即出。”诺!”
万千禁卫军蜂拥而上,开始抓捕。
顿时,
原先镇定的儒生们陷入恐慌。”不要抓我!”
“我只是进谏,并非逆臣!”
“殿下,我不是逆臣,我是为大秦!”
“是掌门之命,我们不得不从,请殿下饶命,以后再不敢了!”
“求殿下宽恕,我等不敢再犯……”
无数儒生惊慌失措地高声哀求,满是绝望。
或许其中有人视死如归,但此刻背负逆臣之名,与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相悖。
他们不愿如此结局。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畏惧死亡的。
这些人不过是棋子而已,在禁卫军面前,他们如蝼蚁般不堪一击。
淳于越也被两名武者制住,重重摔倒在地上。”利用民意对抗朝廷,却忽视民意的真实诉求。”
“淳于越。”
“你死后,史书将记载你是大秦统一天下以来的第一逆贼,这些儒生便是你的同党,你所代表的儒家将永世不得翻身,甚至覆灭。”
“你不仅是大秦的罪人,更是儒家的罪人。
即便你死去,你的祖先也不会原谅你。”
嬴奇冷声说道,语气带着嘲讽。
听到这些话,淳于越脸色涨红,内心充满了绝望和恐惧。”不,殿下,请听我说。”
“微臣知错,不该为了个人私欲利用民意。
这一切过错皆由我一人承担,这些人都是无辜的,是被我逼迫至此。”
“此事全是我一人所为,若要惩罚,请只惩处我一人,莫牵连儒家,更莫牵连无辜之人。”
“微臣知错,请殿下开恩。”
这一刻,淳于越终于害怕了,他平日里自视甚高的礼法权威瞬间崩塌。”一句‘错了’就想蒙混过关?”
“看来你对秦律毫无敬畏之心。”
嬴奇冷眼扫过,满是寒意。
随后,他看向被擒拿的数千儒生。”所有参与者,皆为大逆,法不容情,民意不容轻视。”
“传本令。”
“全部处死。”
“记录于史册。”
“今日。”
“儒家触犯禁忌,图谋动摇大秦根基,实为大逆。”
“秦法不容赦,民意不容忍,绝无宽恕。”
嬴奇厉声下令。
话音刚落,杀气弥漫四周。”殿下饶命!”
“求您饶命,我错了!”
“我再不敢了!”
“求殿下开恩!”
嬴奇一声令下,顿时无数哀嚎从儒生口中传来,绝望与恐惧笼罩了他们的身心。
在王权之下,一切都已终结。
他们的祈求与绝望未能触动嬴奇分毫。
他曾放火烧毁十余万生命,也曾决黄河之水淹没数十万城池,更对坑杀数千儒生产生不了半点波澜。
在他眼中,这一切不过是他们咎由自取。
始皇初统天下,人心纷杂。
淳于越执意出头,便正好借此立威,以儆效尤。”公子,请为太子求情。”
跪伏于地的淳于越充满恳求地望着浮苏:“只迁怒于我一人,莫牵连他人。”
浮苏虽心有不忍,却无能为力。
他无言以对,因为父亲和兄长早已给了淳于越机会。
见浮苏沉默,淳于越彻底绝望,颓然跪倒在地。
禁卫随即行动,两人一组押解儒生往咸阳城外行刑。
一声令下,淳于越被两名锐士拖走。
这本足以让嬴正蹙眉、群臣无奈的儒生危机,在嬴奇手中轻易化解。”焚书坑儒”
,他喃喃自语,“或许不久后,我真要付诸实施了。”
看着渐行渐远的儒生队伍,嬴奇心中泛起一丝感慨。
嬴奇回过神,再次望向聚集在王宫前未散去的百姓,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射过来。”诸位秦人。”
“或许,我对你们来说并不算完全陌生。”
“如今我虽为储君,但在与父王相认之前,同样出身寒微,于雍城的一个小村庄长大。
民生疾苦,我深知;世间艰难,我也明了。”
“作为老秦人,我们以统一天下为志向,让天下和平安宁。
而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六国覆灭,四海归一,未来每位秦人都将享受衣食无忧、无战无忧的生活。”
“因此,今日我在此向大家郑重承诺:”
“我监国之时,必将施行仁正,减免万民赋税,确保人人温饱。”
“我监国之道,旨在为天地立心,为黎民立命,承继先贤学问,开创万世太平。”
“这是我嬴奇对所有秦人许下的诺言。”
“若违此誓,我嬴奇绝不会登基,更不会治理秦土。”
嬴奇注视着众人,语气坚定,以真气传递声音,回荡在整个王宫内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承继绝学,开创太平。”
站在宫墙上,浮苏听到这句话,瞳孔骤缩,内心震撼不已。
他的血液沸腾,心脏狂跳。
此时此刻,他仿佛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他望着嬴奇,那位同父异母的兄长、现任太子,目光悄然起了变化——多了几分敬畏,还有源自灵魂深处的敬仰。”原来仁正也是兄长所追求。”
“有兄长执掌秦国,未来定会更加昌盛。”
“我浮苏虽能力有限,但若能追随兄长,共筑太平盛世,此生足矣。”
浮苏心中暗自感慨,内心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
嬴奇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浮苏。
浮苏从对师尊即将离世的哀伤中振作起来,毕竟师尊的行为确实违背了秦国的根本利益。
这一席话。
让浮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当嬴奇向天下许下承诺时,虽然那些深邃的话语普通百姓难以完全理解,但承诺减轻赋税、让民众衣食无忧的内容却清晰传达给了所有人。
瞬间。
无数炽热而崇敬的目光聚焦在嬴奇身上。
人们激动不已,满怀期待。
短暂的寂静后,王宫内外爆发出了震天的呼喊。”大秦永固,太子千秋。”
“大秦永固,太子千秋。”
“太子英明……”
“草民愿以生命守护太子殿下……”
众多百姓疯狂高呼,表达了对嬴奇的敬仰。
此刻。
民心所向,民心所归。”大秦有太子,实乃大秦之福。”
“能为太子效力,是辛胜的荣幸。”
辛胜注视着受万民拥戴的嬴奇,眼中亦闪过热烈的情绪。
然而。
他迅速恢复了冷静。
随即快步走向王宫深处。
此事必须即刻禀报大王,告知太子破解淳于越阴谋的方法,以及太子赢得万民敬重的状况。
秦王殿内。
朝议早已结束。
嬴正端坐龙椅,沉默不语。
满朝文武皆屏息以待。
如此大事发生,众人无心继续商议国事,只关心宫外局势如何。
毕竟从殿外传来的声音异常怪异。
先是一阵喊杀声。
继而是百姓的哭泣悲号,随后又骤然归于沉寂。
就在此时。”本王今日立誓。”
“向所有秦地子民郑重承诺……”
“本君监国,必将仁爱施于天下。”
……
“本君监国之志,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承往圣绝学,启万世太平。”
……
“若违此言,我嬴奇宁可放弃王位,亦不愿执掌大秦。”
突如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