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出口后,嬴正神色微变,心中隐隐不安。”难道你觉得我会负义忘恩?你是担心留在我身边会有危险,才想借机远离朝廷?”
嬴正声音有些发颤,目光锐利地注视着他。
若李奇真这么想,嬴正内心定会失望。”非也。”
李奇摇头否认,“大王绝非薄情之人。
臣请求戍边,确有自保之意,但这并非因害怕大王,而是不愿卷入纷繁复杂的朝局之中。”
“天下太平,臣留在朝廷毫无用武之地。
与其与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争斗,不如远离是非。”
“况且天下既定,大王也该考虑立储之事,臣无意参与其中。”
李奇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一番话反而让嬴正动容。”其实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件事情要告诉你。”
看着态度坚定的李奇,嬴正明白不能再隐瞒。”什么事?”
李奇也来了兴致,嬴正的表情显得庄重,显然事关重大。”你不是一直在找令尊的下落吗?”
嬴正盯着他,仿佛要看穿他的情绪。”是的。”
李奇点头承认,“可惜至今毫无头绪。”
“寡人得知了一些关于你父亲的消息。”
嬴正神情紧张地说道。
话音刚落……
此言一出,李奇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强烈的求知欲,高声询问:“他是谁?又在哪里?”
“对于他,你是否心存怨恨?”
嬴正忐忑不安地问。”或许有一点吧。”
李奇平静下来后说道,“但我已不是孩子了。
如果他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当年为何抛下我和母亲,也许我就不会怨恨他。”
李奇点头承认:“母亲临终时把玉佩给了我。
那玉佩分作两半,一半给了燕儿,另一半我一直随身带着。”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那枚承载父亲线索的玉佩。”大王,”
李奇请求道,“这玉佩属于秦氏家族,他难道也是秦氏族人?”
嬴正接过玉佩,目光柔和了许多:“很久没见到它了。”
看着手中玉佩,嬴正回忆起往昔,嘴角微扬:“实际上,你的父亲并非有意舍弃你们母子。”
李奇静静听着,未发一言。”你父亲和你母亲自幼相识,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只是他们幼年经历坎坷,常受欺凌,生活动荡不安。
那时的他们每天都在忍受那些恶霸的欺压。”
嬴正握着玉佩继续说道:“然而你母亲非常坚强,尽管身为女子,却展现出丝毫不逊于男子的勇气。
每次有人欺凌你父亲时,她总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威胁。
相比之下,你的父亲显得太过软弱。”
李奇凝视着嬴正,内心五味杂陈。
追忆往昔,双眼泛红,几滴泪水悄然滑落。
这些细节,嬴正未曾察觉,但李奇却看得分明。”难道……”
李奇心中惊疑,“这绝不可能。”
他轻声呢喃:“秦始皇深爱的是阿房女,怎会是我母亲?我母亲名为冬儿。”
难以置信的念头涌上心头:“我……难道是秦始皇的儿子?”
看着嬴正眼中噙泪,诉说先父旧事,李奇已明了真相,却又不敢轻信。
然而,嬴正的目光全然落在手中的玉佩上,浑然未觉李奇神情变化。
他低声回忆:“你母亲在他十岁时便与他相伴,那时你父亲尚且软弱无能,连保护母亲都做不到。
但他内心有梦,这成了他努力的动力。”
“他渴望变强,为母亲争取整个天下。
后来,你祖父派人接他回咸阳,封他为太子。
他得知此消息时欣喜若狂,以为命运终于眷顾。”
“可你母亲并不如他所想般喜悦,毕竟她出身卑微,怎能匹配如此尊贵的身份?”
“你父亲却未能理解你母亲的心思,只见到她的表面欢喜,却不知她内心的隐忧。”
“那一日,在李国寒郸,你父亲向你母亲承诺,若将来登基称帝,定让她成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
“初到秦国时,他满心憧憬,仍沉醉于对母亲的美好设想之中。”
“那时,你父王确实有些糊涂。”
“夫人过誉自身,也低估了世事艰难,低估了朝廷的力量。”
“自祖王仙逝,你父王继承王位,成为了一国之主。”
“那是他登基首日,临朝之前,他还对你母妃说,今日他身为王的头等大事,便是立你母妃为后,完成他早年的承诺,让其母仪天下。”
说到这里,嬴正双眼已泛红,泪如雨下。
若非情感至深,他怎会如此失态?又怎会在李奇面前全然没了王者的威严。”然而——”
“一切尽是他父王的妄想,他太过愚昧,太过自负。”
“当他向满朝臣子宣布立你母妃为后时,他以为众臣会随声附和,毕竟他已是王,高高在上,无人敢违逆。”
“可他错了。”
“他虽名为王,却无实权,不过是个空壳罢了。
他初登王位,根基未稳。”
“立你母妃为后之举,最终失败。”
“这也成了他归秦之后意气风发中的首次挫败。”
“他竟无法履行对母妃的承诺,心中不甘,还想再试,可惜仍是错判。”
“他母后以出身卑微为由反对此事,宗室、权贵、大族皆以礼法为借口逼迫他放弃,甚至有人派出刺客欲取你母妃性命。”
“所幸——”
“他父王身边始终有一人暗中相助,正是当时的丞相,派人护住了你母妃,让她得以存活。”
“但从那日起,你母妃便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只会拖累你父王。
有一天,她悄然离去,不辞而别。”
“自此,你父王再也没能得知她的消息……”
嬴正泪湿衣襟,竭力压抑情绪,却始终难以平复。
他泪眼朦胧地望着李奇,神情复杂。
李奇也不由一怔,隐约间,他也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心底涌动,竟也有泪水悄然滑过眼角。
人心并非草木,怎会无情。
从嬴正低沉的呢喃中,李奇已明了父亲的身份,以及他对母亲深沉的爱意。
这一瞬间,他终于明白当年父母分离的缘由。
一切皆因权力、礼制和权贵。
父亲虽有无边伟力,却对这些无可奈何,只能拼尽全力守护母亲,而母亲不愿拖累父亲,逸然选择了离开。
后来,母亲来到李家村,生下了李奇。”奇儿……你……恨我吗?”
嬴正的手微微颤抖,缓缓向李奇伸去。”我……”
李奇想说些什么,却哽咽难言。
嬴正,这位威震天下的千古一帝,在李奇心中始终是个遥不可及的存在。
他尊敬嬴正,仰慕他开创的丰功伟业。
然而,他从未料到,这个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竟是自己的父亲。
作为大秦的公子,他本以为父亲是某个隐于山林的高人,却未曾想到,自己的父亲是即将登基的秦王。
这一刻,李奇内心波澜起伏,无法平静。
他从未想过,自己苦苦追寻的父亲,竟然是万人之上的帝王。”自从你母亲离开我后,我便命人四处寻找她的踪迹,却如大海捞针,毫无头绪。”
“调动整个秦国的力量,依旧未能找到她。”
“直到有一天……”
“你外祖父找到我,递交了辞呈,回到李家村照顾你和你的母亲。”
“那时我才知晓你的身世,得知母亲去世,父亲失踪,于是派黑冰台彻查此事。”
“最终,我们找到了你母亲的名字。”
嬴正的眼中满是深情,轻声说道:“冬儿。”
“这个名字,并非你母亲的本名。”
“她真正的名字是夏玉房,你外祖父唤她阿房。”
“但在我的心里,她是冬儿,因为这是我为她取的名字。”
嬴正泪眼婆娑地继续说道:“我母亲名为夏玉房,历史上着名的阿房女,秦始皇建造阿房宫所纪念之人,也是他一生未立后的缘由。”
“阿房女……竟然是我的母亲?”
李奇听罢嬴正的话,震惊不已,这一切超乎了他的想象。
回想起多年前,夏无且初见自己时的情景。
当时在韩境的军营里,夏无且一见到他就觉得不对劲,不断追问他的身世。
那时只以为夏无且多虑了,根本没当回事。
毕竟他的母亲叫李冬儿,不姓夏,绝不可能是传说中的阿房女。
然而此刻,李奇终于明白过来,自己母亲的名字是假的,实则是秦始皇给她的称呼。
即便离开了咸阳,离开了秦始皇,但她对他的感情始终如一,便以这个名字隐居在李家村,从未离开。
即便黑冰台搜遍天下,也难以察觉到她会藏匿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
她自从去了李家村,便一直留在那里,直至生命尽头。”难怪当年夏老看我和问我的眼神如此特别。”
“他一定一眼就认出了我。”
“他突然辞官离开宫廷,就是为了照顾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女儿燕儿,以及他的曾外孙们。”
这一刻,李奇彻底醒悟。
曾经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夏无且为何会突然对自己和家人如此关怀备至,甚至甘愿长久留在府中陪伴燕儿母子三人。
那时李奇以为夏无且独自一人留在府中是为了养老。
如今看来,他全然误解了。
夏无且,其实是他的外祖父。
至于嬴正,待他格外优渥,不仅因为李奇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更因他是嬴正的儿子,是嬴正的血脉。
外界看来,嬴正对李奇一家的宠爱非同寻常。
所有人都以为是李奇的功劳所致,包括李奇自己也这么认为。
但实际上,这一切源于血缘。
嬴正之所以处处关照李奇及其子女,只因他们是他的亲孙辈。
李奇终于恍然大悟。”难道蒙家也知晓此事?”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目光紧盯着嬴正。”你外祖父是最早知道的人,但他并未告知他人。
蒙武从你外祖父的表现中猜出了真相,却同样选择了沉默。”
“唯独我,被隐瞒至今。”
嬴正苦笑着说道:“这也是为我们好。”
“我怎可能成为你的……”
李奇依然难以置信。”奇儿,你怨恨我吗?”
嬴正再次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李奇沉默良久。”过去或许有过怨恨,但那并非针对你不曾照顾我,而是因为你为何舍弃了我母亲。
如今我才明白,你从未抛弃她,反而是她主动离开。”
“难怪她生前始终维护你。”
李奇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好,好。”
“你能理解便好。”
嬴正眼眶微红,却带着一丝激动的笑意。
这一天,他等了太久。
作为父亲,他对父子相认充满期待;可每当临近,他又满心忐忑,担心李奇怨恨他,不愿原谅他。
当听见李奇说并未怨恨时,嬴正如释重负。
他的心终于安定下来。”我寻你母亲二十年。”
“历经多年,才找到你们母子。”
“可惜。”
“她已先我而去。”
“看着她的坟冢,我痛彻心扉。”
“但想到你,想到我的孙子。”
“这些是你母亲留给我最珍贵的东西。”
“若我不在,谁来守护你们?”
“为了你们,我必须活着。”
“为了你,我忍住立即相认的念头,一直等到今日。
奇儿,你能明白我的心意吗?”
嬴正温和地诉说,将一切娓娓道来。
为这一天,他筹划已久。”我明白了。”
李奇轻叹一声。
他终于懂了。
为何自己成亲时,秦始皇会突然提前数日来到李家村。
那是他得知消息后急切赶来的,他难以接受母亲已逝的事实。
那几日,李奇看到的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秦始皇。
他当时还在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
也正是那时,自己两个孩子与秦始皇关系日益亲密。
后来,秦始皇重新振作,不再消沉。
再往后。
秦始皇亲自为他主持婚礼,赠送仁道之剑湛卢。
更将凝聚天下之宝和氏璧分了几块,赐予他们全家。
那时李奇只觉得受宠若惊,却从未猜到这是秦始皇的弥补,是他认祖归宗之举。”他选择沉默,是为了守护我。”
李奇心底默默思忖。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涌上心头,既有感激,也夹杂着些许异样。
也许,这就是父爱的重量。
……
李奇虽聪慧过人,怎会不懂其中深意?若秦始皇与他相认,以他战功赫赫的身份,必将成为争夺储位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