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年,他不仅赢得权势,更取得今日修为,对此颇为满意。
在这个动荡年代,他已站稳脚跟,达成离开李家村时的心愿——得权显耀回乡,迎娶燕儿。
他知道历史走向:秦始皇统一六国,而秦二世而亡尚远。
若真到那一天,李奇绝不会效忠昏庸的胡害或固守传统的浮苏。
届时,他会根据局势做出选择。
目前,他仍专注于壮大势力,追求高位。”此次大功告成,加上金疮药医术改良,应能助我更进一步。
是时候培养亲信了。”
回过神来,李奇说道:“查看属性。”
角色:李奇
等级:7级(后天七重境)
体力:700
内力:700
修炼法门:7级基础内功
修炼武技:圆满基础剑法(一剑挥出,剑气隐而不显),圆满黄阶中品《猛虎拳》,拳劲呼啸如虎啸,一击可凝聚十倍于自身的力量。
5级玄阶《神箭术》,领悟五成,两百丈内箭无虚发,五连珠箭。
所持兵器:霸王戟、精钢剑、护身内甲、十石弓。
升级所需经验:8000。”升级之路漫漫,还需努力。”
李奇低声感慨。
目前还未到声望结算之时。
除却每次触发的声望奖励,每月一次的固定结算也能获取晋升点。
下一次结算预计还需数日。”不知燕儿如今如何了。”
李奇轻叹一声,思绪飘远。
母亲已逝,此刻他心中最挂念的便是自己的妻子。
李家村,李奇家中。”燕儿,你身子沉了,别再忙农活了,安心养胎,很快奇儿就回来了。”
几位妇人围在李燕儿身旁,关切叮嘱着。”对啊,燕儿,这些活计我们帮你分担,你只管休养,给奇儿添个壮实的小子。”
“可别太累着自己……”
院落里,邻里乡亲的妇女们围绕着李燕儿,满脸担忧地劝慰着。
多年来,村民质朴善良,加之李奇与李燕儿自幼相识,自然深受照顾。
数月之前,村里的地主突然闭门不出,将李燕儿独自留在李家村,她便投奔至李奇家中。
得知此事后,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
……
望着周围关怀备至的众人,李燕儿眼眶微红,满心感激。
近来若非这些大娘相助,她连温饱都成问题。”多谢各位婶婶。”
“无论如何,都得感谢大家。”
“要不是你们,我……”
李燕儿满含感激,眼眶微润。”燕儿,何必这般客气。
你和李奇从小一起长大,这一回我儿子他们也跟着他一同从军。
这些年,李奇一直像是他们的领头人,在军营里还得靠他多照应。”
“没错,确实如此。”
“我儿子亦是如此。”
“李奇从小就聪慧过人,有他在军中,我们也安心不少。”
“燕儿,你就安心养胎吧,有这么多姐妹陪着你,定能好好待产。
你且安心休养。”
几位长辈笑着对李燕儿说道。”多谢,多谢。”
面对这些长辈的关怀,李燕儿唯有连连致谢。”奇哥哥,你在军中一切可好?”
“这么久没收到你的消息,你千万别出什么事才好。”
“你知道吗?燕儿怀上了你的孩子,再过三个月,你就有自己的骨肉了。”
“我会和孩子一直等你回来。”
“我相信你绝不会丢下我们的。”
李燕儿望着东方,轻抚日渐隆起的小腹,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思念。
……
咸阳,大秦王宫,为朝正处理之所,也是百官朝见之处。
秦王殿内。”臣等叩见大王,愿大王千秋万代,大秦永固。”
众臣手持朝板,齐齐向高座上的嬴正行礼。
嬴正环顾大殿,一挥手:“免礼,坐下议事。”
“谢大王。”
众人齐声应答。
随后各自在两侧落座,文武分列。”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高上前,高声喊道。”启禀大王。”
“关于金疮药的功效,臣有奏报。”
王绾出列,大声说道。”讲。”
嬴正道。”两个月前,夏无且亲自带领我秦国医者,调动全国之力研制金疮药,现已取得显着成效。”
“首批金疮药已配发雍城军团,据蒙武将军奏报,此药效果显着,配合伤兵营的医术革新,我大秦伤兵存活率已提升至八成。”
王绾兴奋地向嬴正禀报。
嬴正听后,面露笑意,“很好。”
数月前章台宫试用了金疮药,经夏无且验证确实有效。
如今伤兵营的数据才是最真实的检验。”有了这神药,实乃我大秦之福,百万锐士之幸。”
嬴正朗声笑道。”臣等祝贺大王。”
满朝文武齐声祝贺。”攻韩已五个月,战果该传来了吧?”
嬴正环视群臣。”回禀大王,”
李斯出列奏道,“蒙武将军此前已报,大军正围攻韩都,战果可期,捷报已在途中。”
“嗯。”
嬴正点头。
灭韩大局已定,只待捷报传回,大秦东进便无障碍,诸侯以韩制秦之策也将失效。
正在此时,殿外忽报:
“韩境大捷!韩已被灭!”
一名锐士手捧军报入殿,跪禀道:“启奏大王,蒙武将军呈报韩境捷报,请大王御览。”
嬴正闻言,眉开眼笑,大秦统一天下的第一步已然完成,仅历时五个月。”呈上来!”
嬴正迫不及待地喊道。
李高领命取来军报,双手奉上。
嬴正展开军报,细细查看。”嗯?\"
嬴正盯着军报,脸色变幻莫测,与之前几次在收到金疮药和斩杀韩上将军的战报时的表情极为相似。”李奇,又是这个年轻人。”嬴正自言自语道,\"他竟再次为我大秦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小子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军报上是蒙田亲笔所写,这让嬴正更加感到意外。
直到灭韩之战结束,让他记忆深刻的李奇再次带来惊喜。
……
\"诸位爱卿。”嬴正回过神来,环视满朝文武,神情中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百官齐齐抬头,满怀期待地看着他。
显然,他们对军报的内容已有几分揣测。
韩国或许已被秦国攻灭,否则大王不会这般欢喜。”韩国已被我大秦彻底 ** 。
从此天下再无韩国。
我大秦向东扩张的道路已无阻碍。”嬴正庄严地宣告。
此言一出,群臣欢腾,纷纷道贺:\"臣等祝贺大王,韩国既已覆灭,我大秦东进的步伐已然开启,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指日可待。”
\"哈哈!\"嬴正亦是兴奋不已。”敢问大王,\"李斯出列问道,\"韩国既已 ** ,韩王是否已被俘获?\"
百官的目光立刻聚焦过去。
韩王乃韩国的核心人物,若其逃脱,对秦国掌控韩国旧地将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李斯发问的原因。”韩王已死。”嬴正轻笑一声,朗声道,\"死于我大秦将领李奇之手。”
随即,嬴正未等群臣反应,便将手中的军报递给李高:\"宣读捷报。”
\"遵命。”李高接过军报,展开大声念道:\"臣蒙武,特向大王呈报捷报。”
秦王殿内,群臣齐聚。”臣奉命出征韩国,历时五个月,终于将其灭掉。
此次战役,秦国吞并了韩国全境,击杀和俘虏众多敌人。
在攻克新郑时,韩王暗中联系李国求援,李国派扈辄率千人秘密进入韩国,准备护送韩王逃往李国。
但这一切都被我们识破。”
“在夺取新郑的战斗中,臣蒙武有过失,未能及时察觉韩王意图,险些放虎归山。
幸好李奇及时出手,在新郑南郊密林中设伏,一举击溃韩王与李国援军,更射杀韩王,彻底消除隐患。”
“韩王本欲通过密道逃脱,幸得李奇提前布防,在关键位置设下埋伏。
李奇 ** 战斗,击溃李军千骑,击杀李将扈辄,为我军立下首功。”
“除韩王外,其家族成员尽数被俘,韩国朝廷官员也大多落网。
此战,李奇表现卓越,功不可没。”
听罢军情,满朝文武皆震惊不已。”又是李奇!”
有人低声议论,“此人屡建奇功,到底还有多少潜力?”
“从边关到阳城,再到如今灭韩,李奇的名字从未缺席。
他不仅屡次击败强敌,还改良军中医术,发明金疮药,挽救无数将士性命。”
“此次更是亲手射杀韩王,一举奠定胜局。
要知道,扈辄可是李国名将,连廉颇都对其赞赏有加,却败于李奇手下。”
“李奇之功,堪称盖世无双!”
“此人年纪轻轻便已成就如此伟业,日后必成大器。”
百官交头接耳,虽各怀心思,却无不因李奇的年轻有为而心生敬畏。
确实,李奇年纪轻轻便立下如此大功,未来必将成为秦国重要官员,掌管一方疆域。”臣启奏大王。”
王绾站出,高声说道,“李奇功绩非凡,理应厚赏。”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纷纷附和:“相邦所言极是,我等赞同。”
“李奇之功,堪称灭国奇功,理应厚赏。”
一时间,群臣意见竟难得一致。
李奇之功显赫,连嬴正也对其极为器重。
此时若有异议,不仅会得罪李奇,更可能被嬴正厌弃。
见此情景,嬴正唇角微扬,露出笑意。
李奇献金疮药、革新医道之举早已功比灭国,但嬴正未立即奖赏,意在待灭韩后再一并 ** 行赏。
……
嬴正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李奇功劳卓着,绝不能忽略。”
他沉声说道,“无论是革新军中伤兵救治,还是献上神药,皆为大功。”
“我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赏罚分明,不论身份贵贱,一视同仁。”
言辞间已明确表示将重赏李奇。”韩地已平定,雍城大军应回驻原地。
但韩地还需留兵镇守。”
“寡人决定,任命李奇为镇守韩国边境的主将,统领十万大军驻防。
此外,所有投降的韩军将士交由李奇处理,可组建刑徒军,授予其生杀大权。”
“同时,李奇的爵位将在原有的左庶长基础上再升三等,达到中更之爵,享有千户私兵的权力,享受相应的年俸,并赐予乡间万亩良田。”
“诸位爱卿,对此有何意见?”
嬴正徐徐开口,话语落定后环视满朝文武。”授予李奇镇守一方的重任,统领十万大军,权责堪比上将军,实属罕见。”
“短短半年内连升十 ** ,这等殊荣前所未有。”
“大王对李奇的器重可见一斑。”
“十万大军加上降卒与刑徒军,总兵力已超二十万,这份恩赏堪称厚重。”
听到这样的封赏,群臣无不震撼。
然而想到李奇的诸多功绩,无人敢于质疑。
无论是献出金疮药的贡献,还是刺杀韩王的壮举,每一项都是莫大的功劳。
这样的封赏虽丰厚,却也是李奇应得。”臣等附议。”
在短暂沉默之后,群臣齐声赞同。”好。”
见无人反对,嬴正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次的决策难得获得一致支持,以往总有人持不同意见。”拟旨,正式册封李奇。”
“另外,命令蒙武率部返回雍城,押解韩 ** 室及百官至咸阳。”
“李奇继续坐镇韩国边境。”
“寡人只有一个期望,他能彻底掌控边境,确保我秦国疆域稳固。”
嬴正语气坚定。”臣有奏报。”
李斯上前一步,神情严肃。”大王明鉴,押解韩室全族回咸阳并无异议,但韩廷官员无需带回,其中多为效忠旧主之人,臣建议就地处置。”
嬴正闻言,沉思片刻后道:“准奏。”
秦国君臣正商议韩地之事。
李斯高声进言:\"若有愿降者,可留于韩地,助我秦国治理正务。”
嬴正微微侧目,目光落在李斯身上,未发一语。
李斯垂首而立,神色间隐约透着几分不安。
嬴正忽道:\"我记得稷下学宫中,韩非与你是同门吧?\"
李斯连忙应答:\"确是如此,但韩非对韩王极为忠诚,且出身韩室,断不会降秦。
我虽与他同窗,却只效忠大王。”
嬴正凝视片刻,淡淡道:\"廷尉所言甚是。
不过韩非才华出众,若肯为秦效力,自当免其一死;若执意不从,也无需强求。”
\"大王英明!\"李斯忙附和,暗自庆幸韩非素来刚烈孤傲,必不会投秦。
随后嬴正下令:\"命蒙武将韩王一族押送至咸阳,班师回朝。
韩地官员,交由李奇处理。
若能归顺秦国,酌情赦免;若执意不从,亦可成全其忠义。”
文武百官齐声称颂:\"大王圣明!\"
冯去疾出列奏请:\"韩地既定,王简将军驻守李魏边疆的大军是否撤回?\"
秦王殿内。
嬴正目光深沉,注视着案几上的天下版图,仿佛其中蕴藏着他的无限野心。”七国分据,相持百年,如今寡人已将局面打破。
韩国既灭,东进之路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