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爷子省不了这一趟,沈初一和曾建国就陪着一起去,拿拿东西跑跑腿儿啥的。
光买材料爷三个就跑了四天,勉勉强强才算买齐了东西。
周教授是全国顶尖的历史学专家(不知道为啥,一说专家学者就觉得是往反里说的,别扭!),平时课很少,上课也随意,大部分都是在做自主研究。
所以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仿品。
而在周三的时候,沈初一做了一番伪装跟着陆峥去了路公馆。
这次他们只带了清晚期民窑的一只团鹤纹青花小碟,作为敲门砖。
一进路公馆的大门,沈初一不由感叹,不愧是民国时期军阀的府邸!
超大的一座院子亭台楼阁绿意盎然,一条两辆汽车可并排行驶的道路蜿蜒而行。
道路两旁花团锦簇直至一栋西式的二层小楼。楼前是一个很大的喷水池,里面一群锦鲤游曳其中。
小楼从建筑装饰上,兼具西方建筑文化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和结合,即“洋风”与“官样”双方交叉与融合的过程和产物。
当然这种品味之外,还夹杂着一定的宦海野心的展现。
这座军阀官邸建筑由小本子的建筑师设计,在审美上受到了西方新艺术与现代派建筑的影响,使得中西文化相互融合。
既具备西方建筑的风格特征,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
欣赏完这座近代艺术建筑,他们也到了下车的地点。
这次交易的地点定在主楼西侧的副官楼,下车之后把车交给专门泊车的门童,陆峥带着沈初一就进了大厅。
别看是副官楼,那一楼的大厅也能同时容纳三四百人。他们帮会实在太小被安排在大厅的一隅。
此时已经陆陆续续的有一半人已经坐在写着自己名牌的位置上。
还有人在陆陆续续的进,不过都是位置靠前的,越靠前来的越晚!
9点正式开始,9点10分时才有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身后带着一名女子和一个保镖样式的男子,从二楼缓慢而下。
楼下座位上的所有人立刻起身施礼,沈初一也跟着摸鱼。
姗姗来迟的麻六并没未理会众人的施礼,只走到大厅中央的位置坐下。
这时三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从一楼偏厅鱼贯而入,坐在麻六的身侧。
几人示意一下便宣布交易开始,按照桌号逐一进行。
沈初一不懂古董,可看主位上那三个老头儿,时不时交头接耳,时不时面露微笑,沈初一就知道东西都差不了。
收一个,出手的人就点头哈腰谄媚至极,就像钱是白给他的似的,很少有不卑不亢的!
沈初一观察过,几乎他们收一个就立刻打包一个送入后堂,不给人窥探的机会。
这可都是华国的宝贝,最终却要落入倭人的手中,还要对人家感恩戴德,嗐!
想想沈初一就生气,希望这个老倭瓜是个贪心的主,不然她的计策都进行不下去!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中午饭都是在原地吃的,麻六给提供午餐。
沈初一心说也不怕人家在饭菜里“加料”,到时候人财两空!
还好麻六可能是为了长期合作,并没有使此手段。吃了午饭的到目前为止还都活蹦乱跳的。
沈初一有空间就从随身包里假模假式的拿出几个面包偷偷递给陆峥,两人谁也没动他们提供的吃食。
渐渐的人都走的差不多才终于轮到他们,陆峥上前将小碟双手呈上,脸上是恰到好处的献媚。
三个老者中间的那个接过,仔细的查看起来,最后向身后的保镖点点头。
“这个我们可以出500,还有别的吗?”
陆峥赶忙又从皮包里拿出粉彩镂空转心瓶,元青花罐子,还有鸡缸杯几个的照片,
“还有这些,不过要过几天才能送来,不知道那个时候还收吗?”
看着几张照片为首的那名老者激动的站起身抓着陆峥的手,
“你手里真的有这些?”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险些没站稳,被人扶了一把后,立刻拿着照片凑到麻六的耳边嘀嘀咕咕的说了半天。
两人交流完后,麻六一改面无表情的死人脸,露出职业假笑,
“这位先生,这照片上的东西如果是对的话,我三万一个收,旁人绝高不过我去,还请一定要卖给我!”
陆峥当然不会卖给别人,于是双方都很满意。
来的时候泯灭与众人之中,走时被主家像送贵宾似的亲自送到大门之外,可见这几个物件的珍贵之处。
为了避免被人摸到根儿,他们直接回的文刀会,并且严禁这段时间文刀会的任何人去找沈初一,有事她会过来。
交代好后沈初一变装从后门悄悄溜回了家。
这几天周教授吃住都在沈初一这边,烧制瓷器的也窑搭在后院。一是出于安全考虑,再一个沈初一也希望能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仿品没做好之前沈初一一步也没离开过小院,而曾建业的婚事却提上了日程。
曾家正式的向范家递了拜帖,到了日子曾国栋和吴佩茹两口子带着曾建业登门拜访。婚事很顺利,就是走个过程。
本来按照曾国栋的意思是先订婚然后再结婚,结果曾建业这老丈人心急,直接定了结婚,而且选的日子还特别近!
直接结在了曾建国的前头,曾建国定的阴历10月28,曾建业定在阴历10月18!
范育民说席面就定在他家开的酒店里,不用另外去找。
新房他家有,甚至家具都打好了,铺的盖的也早准备好了,说白了男方就提供个人就行!
婚期这么着急曾家现准备确实太仓促,倒不如就用范家准备的。但是他们曾家的那孩子可不能“吃软饭”!
于是夫妻两个把一套四合院过到曾建业的名下,又给了两个孩子两万块钱。孩子们愿意买什么买什么!
吴佩茹边准备着请柬边嘀咕,还没办过这么省事的婚事呢,亲家那边全准备齐了!
曾国栋嘱咐妻子,结婚的东西多备着,老大的婚事估计也不远了,他已经在运作准备把老大调回京都,回了京都他的婚事也得操办起来了!
吴佩茹叹口气,
“这可真是幸福的劳累,不结婚是不结婚,一结就三对儿,幸亏老四还小,要是他也参一把热闹,我的老骨头就得交代了!”